词典 岌岌 岌岌的意思

岌岌

简体岌岌
繁体
拼音jí jí
注音ㄐ一ˊ ㄐ一ˊ
结构AA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í, ◎ 〔岌岌〕山耸起的样子;亦喻危险,如“岌岌可危”,“岌岌不可终日”。

jí, ◎ 〔岌岌〕山耸起的样子;亦喻危险,如“岌岌可危”,“岌岌不可终日”。

基本含义

形容局势或情况非常危险、不稳定。

岌岌的意思

岌岌 [jí jí]

1. 高貌。危急貌。急速貌。用同“汲汲”。急切貌。

岌岌 引证解释

⒈ 高貌。

《楚辞·离骚》:“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王逸 注:“岌岌,高貌。”
唐 张九龄 《奉和圣制途经华山》:“攒峯势岌岌,翊輦气雄雄。”
明 李东阳 《题应宁所藏马敬瞻山水图》诗:“诗成画去两无聊,空对西山高岌岌。”

⒉ 危急貌。

《孟子·万章上》:“天下殆哉岌岌乎?”
《汉书·韦贤传》:“弥弥其失,岌岌其国。”
颜师古 注:“岌岌,危动貌。”
宋 苏轼 《东坡志林·秦拙取楚》:“三 晋 亡, 齐 盖岌岌矣。”
陈毅 《过太行山书怀》诗:“可怜敌与伪,泥足危岌岌。”

⒊ 急速貌。

《文选·潘岳<笙赋>》:“汎淫汜艳,霅燁岌岌。”
李周翰 注:“霅燁岌岌,急疾貌。”

⒋ 用同“汲汲”。急切貌。

孙中山 《社会主义的分析》:“各国社会主义学者,鉴于将来社会革命之祸,岌岌提倡 麦克司 之学说,主张分配平均,求根本和平之解决。”


国语词典

岌岌 [jí jí]

⒈ 高峻的样子。

《楚辞·屈原·离骚》:「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唐·张九龄〈奉和圣制途经华山〉诗:「攒峰势岌岌,翊辇气雄雄。」

⒉ 危险的样子。

《孟子·万章上》:「天下殆哉!岌岌乎!」
《三国演义·第一〇回》:「忽见帐下大旗为风所吹,岌岌欲倒,众军士挟持不定。」

⒊ 急速、急切的样子。

《文选·潘岳·笙赋》:「泛淫汜艳,霅晔岌岌。」


岌岌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发奋为雄释义:犹言发愤自雄。 孙中山《心理建设·知行总论》:“暹羅 向本 中國 藩屬之一……二十年前,幾岌岌可危,朝不保夕,其王室親近,乃驟然發奮爲雄,倣 日本 維新,聘用外才,採行西法,至今不過十餘年,則全國景象爲之一新。”
    • 2.
      发奋爲雄释义:犹言发愤自雄。孙中山《心理建设·知行总论》:“暹罗 向本 中国 藩属之一……二十年前,几岌岌可危,朝不保夕,其王室亲近,乃骤然发奋为雄,倣 日本 维新,聘用外才,採行西法,至今不过十餘年,则全国景象为之一新。”
    • 3.
      坦坦释义:⒈平坦;广阔。 《易·履》:“履道坦坦,幽人贞吉。”王弼 注:“故履道坦坦,无险厄也。”高亨 注:“坦坦,平也……足踏大路坦坦而平,比喻人进入平安之环境。”唐 刘驾《青门路》诗:“青门 有归路,坦坦高槐下。”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邱生》:“当思早离岌岌之地,遵坦坦之途。”朱自清《北河沿的路灯》:“他们帮着我们了解自然;让我们看出前途坦坦。”⒉普通;平常。《管子·枢言》:“坦坦之利不以功,坦坦之备不为用。”尹知章 注:“坦坦,谓平平,非有超而异者,故不能立功而成用也。”梁启超《再驳某报之土地国有论》:“如是
    • 4.
      孤危释义:⒈孤立危急。《战国策·秦策三》:“大者宗庙灭覆,小者身以孤危。”《后汉书·皇甫规传》:“臣窃居孤危之中,坐观郡将,已数十年矣。”宋 苏轼《上文侍中论强盗赏钱书》:“軾 愚惷无状,孤危之迹,日以岌岌。”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关于南北议和的清方档案》:“我军皆无后援,力本单弱,加以兼顾数略,势益孤危。”⒉谓突兀高峻。形容山势。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渐江水》:“自平地以取山顶七里,悬隥孤危,径路险絶。”
    • 5.
      岌岌释义:⒈形容山势高耸。⒉形容十分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岌岌可危。岌岌不可终日。
    • 6.
      幡幡释义:⒈翻动貌。 《诗·小雅·瓠叶》:“幡幡瓠叶,采之亨之。”汉 枚乘《梁王菟园赋》:“游风踊焉,秋风扬焉……枝叶翬散,摩来幡幡焉。”明 何景明《南山篇》:“葛叶幡幡,岂无枝蔓。”⒉往来貌;反覆貌。《诗·小雅·巷伯》:“捷捷幡幡,谋欲譖言。”毛 传:“幡幡,犹翩翩也。”《魏书·任城王传》:“反覆往还,譬彼谗贼,肤受既通,譖润罔极。缉缉幡幡,交乱四国。”宋 曾巩《代书寄赵宏》诗:“一心耿耿浪诚直,百口幡幡竞訶誚。”宋 范成大《题潭帅王枢使佚老堂》诗:“匹马幡幡恃天日,危言岌岌愁鬼神。”明 方孝孺《杂诗》之四:“幡
    • 7.
      束胁释义:犹威胁。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政闻社宣言书》:“今日之 中国,殆哉岌岌乎!政府棼瞀於上,列强束胁於外,国民怨讟於下。”
    • 8.
      棼瞀释义:昏乱。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立宪派·政闻社宣言书》:“今日之 中国,殆哉岌岌乎!政府棼瞀於上,列强束胁於外,国民怨讟於下。”
    • 9.
      纳污藏垢释义:同“納污含垢”。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第四节:“所最可痛者,舊病未去,新病復來,日積月深,納污藏垢,馴至良醫束手,岌岌待亡。”欧榘甲《新广东》:“此私會也,人類不齊,流品最雜,爲納污藏垢之巢窟。”
    • 10.
      购煽释义:收买煽动。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江苏起义清方档案》:“江寧 地处下游,匪党购煽,人心摇惑,已岌岌有不可终日之势。”
    • 11.
      辫发释义:⒈即辫子。晋 左思《魏都赋》:“有客祁祁,载华载裔,岌岌冠縰,纍纍辫髮。”《资治通鉴·魏文帝黄初二年》“南谓北为 索虏”元 胡三省 注:“索虏 者,以北人辫髮,谓之索头也。”⒉借指编发为辫的少数民族。《宋书·王僧达传》:“辫髮凶诡,尤宜裁防。”宋 王禹偁《籍田赋》:“恩流於孝弟力田,德被於雕题辫髮。”参见“辫子”。
    • 12.
      障害释义:阻碍,妨碍。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国学讲习会序》:“道敝文丧,由来已久,而今世尤为岌岌。何也?前日正学之所以不能光大者,以科举为之障害也。”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从“别字”说开去》:“改白话以至提倡手头字,其实也不过一点樟脑针,不能起死回生的,但这就又受着缠不清的障害,至今没有完。”夏丏尊 叶圣陶《文心》二一:“单字的辞与其他单字的辞相结合成为双字的辞或句,是没有障害的。”
    • 13.
      高岌释义:高耸貌。语出《楚辞·离骚》:“高余冠之岌岌兮。”郭沫若《女神·湘累》:“他们要把我这美洁的莲佩扯去,要把我这高岌的危冠折毁,要投些粪土来攻击我。”

岌岌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发奋为雄释义:犹言发愤自雄。 孙中山《心理建设·知行总论》:“暹羅 向本 中國 藩屬之一……二十年前,幾岌岌可危,朝不保夕,其王室親近,乃驟然發奮爲雄,倣 日本 維新,聘用外才,採行西法,至今不過十餘年,則全國景象爲之一新。”
    • 2.
      发奋爲雄释义:犹言发愤自雄。孙中山《心理建设·知行总论》:“暹罗 向本 中国 藩属之一……二十年前,几岌岌可危,朝不保夕,其王室亲近,乃骤然发奋为雄,倣 日本 维新,聘用外才,採行西法,至今不过十餘年,则全国景象为之一新。”
    • 3.
      坦坦释义:⒈平坦;广阔。 《易·履》:“履道坦坦,幽人贞吉。”王弼 注:“故履道坦坦,无险厄也。”高亨 注:“坦坦,平也……足踏大路坦坦而平,比喻人进入平安之环境。”唐 刘驾《青门路》诗:“青门 有归路,坦坦高槐下。”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邱生》:“当思早离岌岌之地,遵坦坦之途。”朱自清《北河沿的路灯》:“他们帮着我们了解自然;让我们看出前途坦坦。”⒉普通;平常。《管子·枢言》:“坦坦之利不以功,坦坦之备不为用。”尹知章 注:“坦坦,谓平平,非有超而异者,故不能立功而成用也。”梁启超《再驳某报之土地国有论》:“如是
    • 4.
      孤危释义:⒈孤立危急。《战国策·秦策三》:“大者宗庙灭覆,小者身以孤危。”《后汉书·皇甫规传》:“臣窃居孤危之中,坐观郡将,已数十年矣。”宋 苏轼《上文侍中论强盗赏钱书》:“軾 愚惷无状,孤危之迹,日以岌岌。”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关于南北议和的清方档案》:“我军皆无后援,力本单弱,加以兼顾数略,势益孤危。”⒉谓突兀高峻。形容山势。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渐江水》:“自平地以取山顶七里,悬隥孤危,径路险絶。”
    • 5.
      岌岌释义:⒈形容山势高耸。⒉形容十分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岌岌可危。岌岌不可终日。
    • 6.
      幡幡释义:⒈翻动貌。 《诗·小雅·瓠叶》:“幡幡瓠叶,采之亨之。”汉 枚乘《梁王菟园赋》:“游风踊焉,秋风扬焉……枝叶翬散,摩来幡幡焉。”明 何景明《南山篇》:“葛叶幡幡,岂无枝蔓。”⒉往来貌;反覆貌。《诗·小雅·巷伯》:“捷捷幡幡,谋欲譖言。”毛 传:“幡幡,犹翩翩也。”《魏书·任城王传》:“反覆往还,譬彼谗贼,肤受既通,譖润罔极。缉缉幡幡,交乱四国。”宋 曾巩《代书寄赵宏》诗:“一心耿耿浪诚直,百口幡幡竞訶誚。”宋 范成大《题潭帅王枢使佚老堂》诗:“匹马幡幡恃天日,危言岌岌愁鬼神。”明 方孝孺《杂诗》之四:“幡
    • 7.
      束胁释义:犹威胁。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政闻社宣言书》:“今日之 中国,殆哉岌岌乎!政府棼瞀於上,列强束胁於外,国民怨讟於下。”
    • 8.
      棼瞀释义:昏乱。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立宪派·政闻社宣言书》:“今日之 中国,殆哉岌岌乎!政府棼瞀於上,列强束胁於外,国民怨讟於下。”
    • 9.
      纳污藏垢释义:同“納污含垢”。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第四节:“所最可痛者,舊病未去,新病復來,日積月深,納污藏垢,馴至良醫束手,岌岌待亡。”欧榘甲《新广东》:“此私會也,人類不齊,流品最雜,爲納污藏垢之巢窟。”
    • 10.
      购煽释义:收买煽动。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江苏起义清方档案》:“江寧 地处下游,匪党购煽,人心摇惑,已岌岌有不可终日之势。”
    • 11.
      辫发释义:⒈即辫子。晋 左思《魏都赋》:“有客祁祁,载华载裔,岌岌冠縰,纍纍辫髮。”《资治通鉴·魏文帝黄初二年》“南谓北为 索虏”元 胡三省 注:“索虏 者,以北人辫髮,谓之索头也。”⒉借指编发为辫的少数民族。《宋书·王僧达传》:“辫髮凶诡,尤宜裁防。”宋 王禹偁《籍田赋》:“恩流於孝弟力田,德被於雕题辫髮。”参见“辫子”。
    • 12.
      障害释义:阻碍,妨碍。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国学讲习会序》:“道敝文丧,由来已久,而今世尤为岌岌。何也?前日正学之所以不能光大者,以科举为之障害也。”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从“别字”说开去》:“改白话以至提倡手头字,其实也不过一点樟脑针,不能起死回生的,但这就又受着缠不清的障害,至今没有完。”夏丏尊 叶圣陶《文心》二一:“单字的辞与其他单字的辞相结合成为双字的辞或句,是没有障害的。”
    • 13.
      高岌释义:高耸貌。语出《楚辞·离骚》:“高余冠之岌岌兮。”郭沫若《女神·湘累》:“他们要把我这美洁的莲佩扯去,要把我这高岌的危冠折毁,要投些粪土来攻击我。”

岌岌造句

1.自岳飞死后,南宋的半壁江山岌岌可危了。

2.雷丁东区的形势更加岌岌可危。

3.三大战役结束后,蒋家王朝的统治已是岌岌可危,不可终日。

4.经过大地震,山上土石严重鬆动,情况岌岌可危。

5.这件事已岌岌可危了。

6.崖顶那块石头已经岌岌可危了,要提醒行人多加注意!

7.经过大地震,山上土石严重松动,情况岌岌可危。

8.今天公司经营情形已岌岌可危,同仁还要继续闹意见吗?

9.土石流倾泻而下,山坡上的房子显得岌岌可危。

10.更多可敬的殖民来到这里,但增长仍岌岌可危。

11.这栋楼房年久失修,经这场暴风雨袭击,已经岌岌可危了。

12.为政若不得人心,政权必将陷入岌岌可危之境地。

13.投资和消费的失衡让中国经济看上去岌岌可危。

14.他的地位现在看来是岌岌可危了。

15.生命并不是一种辉煌的奇观或是一场丰盛的宴席,它是一种岌岌可危的困境。

16.自岳飞死后,南宋的半壁河山也岌岌可危了。

17.教学楼年久失修,一场暴风雨后,它更加岌岌可危。

18.以为高高在上稳如磐石,可能早已危如累卵岌岌可危了…

岌岌(jij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岌岌是什么意思 岌岌读音 怎么读 岌岌,拼音是jí jí,岌岌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岌岌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