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夷族 夷族的意思

夷族

简体夷族
繁体
拼音yí zú
注音一ˊ ㄗㄨ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í,(1) 中国古代称东部的民族。【组词】:东夷。九夷(古时称东夷有九种)。(2) 中国旧时指外国或外国的。【例句】:华夷杂处(chǔ ㄔㄨˇ)。(3) 平,平坦,平安。【组词】:化险为夷。(4) 弄平。【组词】:夷为平地。(5) 消灭。【组词】:夷灭。族夷(诛杀犯罪者家族)。(6) 等辈。【例句】:“诸将皆陛下故等夷”。(7) 古代的锄类工具。(8) 同“怡”,喜悦。(9) 同“痍”,创伤。(10) 姓。

zú,(1) 亲属,泛指同姓之亲。【组词】:族规。族长。家族。(2) 指具有共同起源和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组词】:种族。(3) 指在历史上形成的人群的稳定共同体,他们有共同的语言、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心理素质。【组词】:民族。(4) 聚居而有血统关系的人群的统称。【组词】:宗族。氏族。部族。(5) 事物有共同属性的一大类。【组词】:芳香族。(6) 封建时代的一种残酷刑罚,一人有罪,把全家或包括母亲、妻家的人都杀死。【组词】:族灭。(7) 聚合,集中。【例句】:云气不待族而雨。

基本含义

指外族、异族。

夷族的意思

夷族 [yí zú]

1. 诛灭宗族。中国古代的一种酷刑。其株连范围,历代不一。秦汉有夷三族罪,封建社会后期有所谓夷九族,并及伯叔等旁系血亲。见《唐律疏义》、《通典·刑制》、《明律》。

夷族 引证解释

⒈ 诛灭宗族。 中国 古代的一种酷刑。其株连范围,历代不一。 秦 汉 有夷三族罪,封建社会后期有所谓夷九族,并及伯叔等旁系血亲。见《唐律疏义》、《通典·刑制》、《明律》。

《后汉书·宦者传·曹节》:“今以不忍之恩,赦夷族之罪。”
《魏书·天象志四》:“若有夷族之害,以赦令除之。”
《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三法司请将他按大逆不道大辟夷族。”


夷族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族帐释义:⒈指我国古代北方和西北少数民族聚族而居的帐幕。宋 苏轼《答李琮书》:“去年,乞弟 领兵至 罗介牟屯,杀害兵官 王宣 等十二人,其地去 寧远 安夷寨 至近,涉歷诸夷族帐不少,自来自去,殊无留难。”宋 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十二:“嵎 等於二日起兵,有众二千餘人,刦掠村社族帐。”《宋史·真宗纪一》:“壬戌,环庆 部署 张凝 袭诸蕃,焚族帐二百餘,斩首五千级,降九百餘人。”⒉指我国古代北方和西北设帐聚族而居的部族。《宋史·寇準传》:“帝因命 準 使 渭 北,安抚族帐,而徙 仲舒 凤翔。”《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四
    • 2.
      沈木释义:⒈亦作“沉木”。《后汉书·西南夷传·哀牢》:“哀牢夷 者,其先有妇人名 沙壹,居於 牢山。尝捕鱼水中,触沉木若有感,因怀妊,十月,产子男十人。后沉木化为龙,出水上。”后以“沉木”借指夷族。唐 骆宾王《兵部奏姚州道破逆贼诺波弄杨虔柳露布》:“逆贼 蒙俭、和舍 等,浮竹遗胤,沉木餘苗。邑殊礼义之乡,人习贪残之性。”⒉即沉香。《梁书·诸夷传·林邑》:“沉木者,土人斫断之,积以岁年,朽烂而心节独在,置水中则沉,故名曰沉香。”参见“沉香”。
    • 3.
      浮渝释义:上古有凫臾族,为东夷族九夷中鸟夷的一支,有夫余、浮渝等多种异名。凫是一种水鸟,俗名野鸭,就是该族的图腾物。重庆简称的“渝”也就由浮渝族人的族名中“渝”字而来,“渝”其实就是指野鸭子的意思。
    • 4.
      皋陶释义:传说中东夷族的领袖,曾被舜任为掌管刑法的官。 陶(yáo)。
    • 5.
      管叔释义:姬姓,名鲜。 周武王之弟,周武王灭商后,曾封纣王之子武庚为诸侯。同时,封鲜于管(即河南郑州),让管叔和蔡叔、霍叔共同监督武庚,史称三监。武王死后,成王年少,由周公摄政,他与蔡叔不满,遂伙同武庚纠合东方夷族作乱。结果,为周公东征所平定,管叔兵败被杀。
    • 6.
      西王姓释义:源自于西域夷族,出自汉朝时期西域各国君主,属于以先祖称号为氏。
    • 7.
      赤髀释义:以赤色涂染股部。相传为古代南方蛮夷族的一种习俗。
    • 8.
      蹶角受化释义:蹶角:叩头;受化:接受文化。 原指四方夷族和外国人来中国朝贡,接受教化。

夷族(yiz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夷族是什么意思 夷族读音 怎么读 夷族,拼音是yí zú,夷族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夷族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