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丘 [yuán qiū]
1. 古代祭天的圆形高坛。
3. 古代传说中的山。
圆丘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祭天的圆形高坛。参见“圜丘”。
引《三辅黄图·圆丘》:“昆明 故渠南,有 汉 故圆丘。今按,高二丈,周回百二十步。”
唐 杨炯 《少室山少姨庙碑》:“若夫圆丘方泽,所以饗天神地祇;复庙重櫩,所以序文昭武穆。”
宋 曾巩 《西京郊配》:“太祖 开宝 元年幸 河南,定圆丘之位,以四月郊祀上帝。”
⒉ 古代传说中的山。
引《文选·郭璞<游仙诗>之七》:“圆丘 有奇草, 钟山 出灵液。”
李善 注引《外国图》:“圆丘 有不死树,食之乃寿。”
吕向 注:“圆丘,山名。奇草,芝草。”
圆丘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二丘释义:⒈圆丘与方丘。 古时天子祭天地之处。《南齐书·礼志上》:“中朝省二丘以并二郊。”《北史·周纪上》:“予本自 神农,其於二丘,宜作厥主。”⒉指 苏州 虎丘山 与 闾丘公。宋 苏轼《次韵王忠玉游虎丘絶句》之一:“当年大白此相浮,老守娱宾得二 丘。”原注:“郡人有 閭丘公。太守 王规父 尝云:‘不謁 虎丘,即謁 閭丘。’”
- 2.
圆丘草释义:指仙山 圆丘 所产的芝草。据说食之可以延年。唐 李白《秋猎孟诸夜归置酒单父东楼观妓》诗:“冀餐 圆丘 草,欲以还頽年。”参见“圆丘”。
- 3.
圆丘释义:⒈古代祭天的圆形高坛。 《三辅黄图·圆丘》:“昆明 故渠南,有 汉 故圆丘。今按,高二丈,周回百二十步。”唐 杨炯《少室山少姨庙碑》:“若夫圆丘方泽,所以饗天神地祇;复庙重櫩,所以序文昭武穆。”宋 曾巩《西京郊配》:“太祖 开宝 元年幸 河南,定圆丘之位,以四月郊祀上帝。”参见“圜丘”。⒉古代传说中的山。《文选·郭璞<游仙诗>之七》:“圆丘 有奇草,钟山 出灵液。”李善 注引《外国图》:“圆丘 有不死树,食之乃寿。”吕向 注:“圆丘,山名。奇草,芝草。”
- 4.
日南至释义:指冬至日。夏至以后,日躔自北而南;冬至以后,又自南而北。故冬至日又称“日南至”。《左传·僖公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杜预 注:“周 正月,今十一月,冬至之日,日南极。”唐 韩愈《息国夫人墓志铭》:“年若干,元和 七年甲子日南至,以疾卒。”《旧唐书·太宗纪下》:“十一月甲子朔,日南至,有事於圆丘。”
- 5.
根证释义:根据,证据。《新唐书·薛登传》:“登 通贯文史,善议论,根证该审,与 徐坚、刘子玄 齐名。”《新唐书·黎干传》:“此经传先儒皆不言祭昊天於圆丘,根证章章,故臣谓缔止五年宗庙大祭,了无疑晦。”
- 6.
献熟释义:供奉煮熟的祭品。《旧唐书·代宗纪》:“八月丁亥,国子监释奠復用牲牢。上元 二年,詔诸祠献熟,至是 鱼朝恩 请復旧制。”《旧唐书·礼仪志四》:“圆丘方泽,依恒存一太牢。皇庙诸祠,临时献熟。”
- 7.
疑晦释义:疑惑,不明白。《新唐书·黎干传》:“此经传先儒皆不言祭昊天於圆丘,根证章章,故臣谓禘止五年宗庙大祭,了无疑晦。”
- 8.
竟夜释义:整夜;通宵。《南史·沉怀文传》:“孝武 尝有事圆丘,未至期而雨晦竟夜。”唐 杜甫《昔游》诗:“林昏罢幽磬,竟夜伏石阁。”明 刘若愚《酌中志·饮食好尚纪略》:“候月上焚香后,即大肆饮啖,多竟夜始散席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九回:“终夜耽着这个心,竟夜不曾合眼。”
- 9.
藉茅释义:用茅草垫祭品。古代表示对神的敬意。语本《易·大过》:“藉用白茅。”孔颖达 疏:“荐藉於物用絜白之茅,言以絜素之道,奉事於上也。”《后汉书·光武帝纪下》“是岁,初起明堂、灵臺、辟雍”李贤 注引 汉 胡广 曰:“古清庙盖以茅,今盖以瓦,下藉茅,存古制也。”北周 庾信《郊庙歌辞·周祀圆丘歌·皇夏》:“藉茅无咎,扫地惟尊。”
- 10.
郊丘释义:古天子郊祭天地于圆丘。亦指祭天。
- 11.
郊地释义:⒈都邑附近之地。《史记·楚世家》:“三国以兵割 周 郊地以便输,而南器以尊 楚。”⒉古帝王郊祭地祇。宋 苏轼《上圆丘合祭六议札子》:“三年间郊,当行郊地之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