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室 [xuān shì]
1. 古代宫殿名。殷代宫名。
2. 古代宫殿名。指汉代未央宫中之宣室殿。
4. 泛指帝王所居的正室。
宣室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宫殿名。 殷 代宫名。
引《淮南子·本经训》:“武王 甲卒三千,破 紂 牧野,杀之 宣室。”
高诱 注:“宣室,殷 宫名;一曰 宣室,狱也。”
⒉ 古代宫殿名。指 汉 代 未央宫 中之 宣室殿。《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孝文帝 方受釐,坐 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引贾生 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裴駰 集解引 苏林 曰:“未央 前正室。”
司马贞 索隐引《三辅故事》云:“宣室 在 未央殿 北。”
南朝 宋 刘孝标 《重答刘秣稜沼书》:“若使 墨翟 之言无爽, 宣室 之谈有徵,冀 东平 之树,望 咸阳 而西靡。”
明 杨慎 《春兴》诗:“宣室 鬼神思 贾谊,中原将帅用 廉颇。”
清 查嗣瑮 《贾太傅祠》诗:“已遣 长沙 忧不返,如何 宣室 召空回。”
⒊ 泛指帝王所居的正室。
引汉 焦赣 《易林·师之恒》:“乘龙从蜺,徵诣北闕,乃见宣室,拜守东城。”
《陈书·宗元饶传》:“元饶 劾奏曰:‘爰降曲恩,祖行宣室,亲承规诲,事等言提。虽廉洁之怀,诚无素蓄,而禀兹严训,可以厉精。’”
唐 骆宾王 《代李敬业以武后临朝移诸郡县檄》:“公等或居 汉 地,或叶周亲,或膺重寄於话言,或受顾命於宣室。言犹在耳,忠岂忘心。”
宋 苏轼 《用旧韵送鲁元翰知洺州》:“新年对宣室,白首代 尧 言。”
清 龚自珍 《咏史》诗:“宣室今年起故侯,衔兼中外辖黄流。”
国语词典
宣室 [xuān shì]
⒈ 泛指帝王所居的正室。
引唐·骆宾王〈代徐敬业讨武氏檄〉:「或膺重寄于话言,或言?命于宣室。」
⒉ 古代宫殿名。
引《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于是上为窦太主置酒宣室,使谒者引内董君。」
北周·庾信〈小园赋〉:「观受厘于宣室,赋长杨于直庐。」
宣室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万羊释义:唐 张读《宣室志》卷九:“相国 李德裕 为太子少保,分司 东都。尝召一老僧问己之休咎。僧曰:‘非立可尽,愿结坛设佛像。’僧居其中,凡三日,谓公曰:‘公灾戾未已,当万里南行耳。’……因问:‘南行诚不免矣,然乃终不还乎?’僧曰:‘当还耳。’公讯其故。对曰:‘相国平生当食万羊,今食九千五百矣,所以当还者,未尽五百羊耳。’”后因以“万羊”为贵族之家饮食豪奢之典。
- 2.
东平之树释义:《汉书·东平思王刘宇传》“﹝ 东平 思王 刘宇﹞立三十三年薨”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刘劭 王象《皇览》:“东平思王 冢在 无盐,人传言王在国思归京师,后葬,其冢上松柏皆西靡也。 ”后因以“东平之树”谓人死后犹不泯眷恋故国之情。南朝 梁 刘孝标《重答刘秣陵沼书》:“或有自其家得而示余者,余悲其音徽未沬,而其人已亡……若使 墨翟 之言无爽,宣室 之谈有徵,冀 东平 之树,望 咸阳 而西靡。”北周 庾信《周使持节大将军丘乃敦崇传》:“游魂寃结,非无 广汉 之城;久客思归,唯有 东平 之树。”
- 3.
云台释义:⒈高耸入云的台阁。《淮南子·俶真训》:“云臺之高,堕者折脊碎脑,而蟁蝱适足以翱翔。”晋 郭璞《客傲》:“夫欣黎黄之音者,不顰蟪蛄之吟;豁云臺之观者,必閟带索之欢。”唐 王勃《七夕赋》:“君王廼驭风殿而长怀,俯云臺而自矫。”宋 张辑《洞仙歌·代寿张辰川》词:“问因何五马,踏月云臺。秋色里,却赏烟霞袖手。”⒉汉 宫中高台名。汉光武帝 时,用作召集群臣议事之所,后用以借指朝廷。南朝 梁 沉约《为武帝与谢朏敕》:“今方復引领 云臺,虚己 宣室。”唐 高适《宋中遇刘书记有别》诗:“白身謁明主,待詔登 云臺。”宋 范
- 4.
孤俊释义:(相貌)特别清秀好看。唐 张读《宣室志》卷六:“俄有白衣丈夫,戴纱巾,貌孤俊,年近五十,循涧而来。”
- 5.
宣室释义:⒈古代宫殿名。 殷 代宫名。《淮南子·本经训》:“武王 甲卒三千,破 紂 牧野,杀之 宣室。”高诱 注:“宣室,殷 宫名;一曰 宣室,狱也。”⒉古代宫殿名。指 汉 代 未央宫 中之 宣室殿。《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孝文帝 方受釐,坐 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 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裴駰 集解引 苏林 曰:“未央 前正室。”司马贞 索隐引《三辅故事》云:“宣室 在 未央殿 北。”南朝 宋 刘孝标《重答刘秣稜沼书》:“若使 墨翟 之言无爽,宣室 之谈有徵,冀 东平 之树,望 咸阳 而西靡。”明
- 6.
宣谢释义:即宣榭。 《公羊传·宣公十六年》:“夏,成周 宣谢灾。”何休 注:“室有东西厢曰庙,无东西厢有室曰寝,无室曰谢。”章炳麟《官制索隐》:“周 有宣谢,汉 有宣室…… 周 之宣谢,《汉·五行志》以为讲武之坐屋。”
- 7.
悬解释义:⒈谓解除束缚。晋 左思《吴都赋》:“否泰之相背也,亦犹帝之悬解,而与桎梏疏属也。”⒉犹了悟。《太平广记》卷七二引 唐 张读《宣室志·袁隐居》:“校其年月日,亦符九十三之数,岂非悬解之妙手乎?”《旧唐书·方伎传·神秀》:“吾度人多矣,至於悬解圆照,无先汝者。”宋 王谠《唐语林·补遗一》:“耳目之所闻见,心灵之所领略,莫不一览悬解,终身不忘。”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引》:“其特见罔弗厌余衷,而微辞眇论,亦间有未易悬解者。”⒊犹言解倒悬。谓在困境中得救。《后汉书·王允传论》:“若 王允 之推 董卓
- 8.
惊慑释义:亦作“惊慴”。惊慌害怕。唐 郑棨《开天传信记》:“法善 密以小剑击之,随手坠于阶下,化为瓶榼,一座惊慑。遽视其所,乃盈瓶醲醖也。”《太平御览》卷四一五引 唐 张读《宣室志》:“忽一日雷风甚,动其屋庐,殷殷然不断,若在簷宇。里人惊慴,遁去者不可胜计。”宋 吴坰《五总志》:“淮海 国王 钱俶 等惊慑,不敢仰视。”宋 洪迈《夷坚丙志·舒州刻工》:“时羣臣及市民卖物者百餘人,震雷一击,其八十人随声而仆,餘亦惊慴失魄。”冰心《往事(二)》九:“这语声又似是从空中来,入耳使我惊慑。”
- 9.
斗击释义:亦作“鬭击”。 争斗击打。晋 葛洪《神仙传·樊夫人》:“庭中两株桃,夫妻各咒一株,使相鬭击。”唐 张读《宣室志》卷九:“大师且駡而唾其面,於是与少年鬭击,而观者数千,少年卒不胜,竟遁去。”宋 张咏《声赋》:“川谷为之鬭击,山峦以之崩圮。”
- 10.
明台释义:⒈传说为 黄帝 听政之所。《管子·桓公问》:“黄帝 立明臺之议者,上观於贤也。”《三国志·魏志·文帝纪》:“轩辕 有明臺之议,放勋 有衢室之问,皆所以广询於下也。”⒉泛指古代帝王议政的地方。《文选·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思政明臺,访道宣室。”张铣 注:“明臺,明堂也。天子布政之宫。”唐 武则天《唐大享拜洛乐章·昭和》:“奉成先旨,明臺毕功。”清 杜濬《后快哉行》:“明臺悬镜光熊熊,贼智焉能廋某某。”参见“明堂”。⒊旧时对高级官吏的尊称。明 无名氏《赠书记·侠妓极刑》:“匪欺,望明臺鉴察真虚。”
- 11.
汾祠释义:汉武帝 建于 汾阴 的 后土祠。 唐 许景先《奉和御制春台望诗》:“汾祠 雍畤 望通天,玉堂 宣室 坐长年。”
- 12.
沈疾释义:亦作“沉疾”。重病。亦指患重病。唐 张读《宣室志》卷二:“吾少年弃家,学浮屠氏,迨今年五十,不幸沉疾。”宋 陆游《皇帝御正殿贺皇太子笺》:“某久婴沉疾,已迫頽龄。”王闿运《莫姬哀词》:“子婴沉疾,蒙犯风沙。”
- 13.
洛阳才释义:⒈洛阳 才子的简称。 北周 庾信《聘齐秋晚馆中饮酒》诗:“欣兹 河朔 饮,对此 洛阳 才。”倪璠 注:“东魏 本从 洛 迁都 鄴 地,齐 受 魏 禪,故於 齐 之诸臣称为 洛阳 才也。”明 何景明《短歌行赠贾西谷》:“君不见 贾生 自负 洛阳 才,南迁且作 长沙 傅。”详“洛阳才子”。⒉汉 洛阳 贾谊 年少敢言,朝廷公卿如 绛 灌 之属尽害之,终遭贬谪为 长沙王 太傅。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后因以“洛阳才”比喻遭贬谪、流放之才人。唐 李白《放后遇恩不沾》诗:“何时入 宣室,更问 洛阳 才?”
- 14.
犷烈释义:粗犷激烈;暴躁。《法苑珠林》卷十一:“故 师子国 人形貌卑黑,方颐大顙,情性獷烈。”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战主国》:“气序和畅,风俗淳质,人性獷烈,邪正兼信。”唐 张读《宣室志》卷三:“刘氏 初以柔婉闻,凡数年,其后忽獷烈自恃,不可禁,往往有逆意者即发怒。”
- 15.
稚川释义:道家传说的仙都,为 稚川真君 所居。据传,唐玄宗 时,僧 契虚 入 商山,遇桻子(肩背竹篓的商贩),同游山顶,见有城邑宫阙,玑玉交映于云霞之外。桻子指语:此仙都 稚川 也。至一殿,见一人具簪笏,凭玉几而坐,其貌甚伟,侍卫环列,呵禁极严,曰是 稚川真君。见 唐 张读《宣室志》卷一。按,稚川,晋 葛洪 字。
- 16.
红蕤枕释义:传说中的仙枕。 唐 张读《宣室志》卷六记载,玉清宫 有三宝,碧瑶杯、红蕤枕和紫玉函。红蕤枕似玉微红,有纹如粟。亦借指绣枕。宋 毛滂《小重山·春雪小醉》词:“十年旧事梦如新,红蕤枕,犹暖 楚 峰云。”清 陈维崧《贺新郎·云郎合卺》词:“最难忘,红蕤枕畔,泪花轻颺。”
- 17.
纸驴释义:《太平广记》卷三十引 唐 张读《宣室志·张果》:“张果 者,隐於 恒州 条山 …… 果 常乘一白驴,日行数万里,休则重叠之,其厚如纸,置於巾箱中,乘则以水噀之,还成驴矣。”事亦见 唐 郑处诲《明皇杂录》卷下。按,张果,新、旧《唐书》皆有传,俗称 张果老,传说为八仙之一。因以“纸驴”为仙家坐骑的代称。
- 18.
罢癃释义:⒈老病残疾,不能任事。《汉书·食货志上》:“汉氏 减轻田租,三十而税一,常有更赋,罢癃咸出。”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虽老病者,皆復出口算。”《汉书·陈汤传》:“上召 汤 见 宣室。汤 击 郅支 时中寒病,两臂不詘申……辞谢曰:‘将相九卿皆贤材通明,小臣罢癃,不足以策大事。’”清 刘大櫆《胡孝子传》:“母中岁遘罢癃之疾,长卧牀褥。”⒉汉 时已成丁而身材矮小者《史记·项羽本纪》“萧何 亦发 关中 老弱未傅悉诣 滎阳”裴駰 集解引 三国 魏 如淳 曰:“律年二十三傅之畴官,各从其父畴内学之。高不满六尺二寸以
- 19.
访道释义:⒈询问治理国家的办法。 南朝 齐 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之一:“至於思政明臺,访道 宣室,若坠之惻每勤,如伤之念恒軫。”北周 庾信《燕射歌辞·商调曲一》:“有熊 为政,访道於 容成。”《宋史·王岩叟传》:“虚心以访道,屈己以从諫。”⒉寻访真人、道士。《初学记》卷二三引 隋 孔德绍《登白马山护明寺》诗:“摄心罄前礼,访道把中虚。”《水浒传》第九六回:“本师 罗真人 常对小弟説:‘涇原 有箇 乔冽,他有道骨,曾来访道,我暂且拒他。’”《<李太白全集>出版说明》:“他不仅想建功立业,还想访道求仙。”
- 20.
醩床释义:榨酒的器具。清 杨宾《柳边纪略·赠李召林侍御》:“宣室 他年君自到,谩将浊酒注醩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