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书局 书局的意思
shū

书局

简体书局
繁体書局
拼音shū jú
注音ㄕㄨ ㄐㄩ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ū,(1) 成本的著作。【组词】:书籍。书刊。书稿。书香。书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书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2) 信。【组词】:书信。书札。书简。书函。(3) 文件。【组词】:证书。说明书。(4) 写字或写的字。【组词】:书法。书写。书桌。书案。书画。(5) 写文章。【组词】:大书特书。罄竹难书。(6) 字体。【组词】:草书。隶书。楷书。(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组词】:说书。听书。

jú,(1) 部分。【组词】:局部。局麻(局部麻醉)。(2) 机关及团体组织分工办事的单位。【组词】:教育局。(3) 某些商店的名称。【组词】:书局。(4) 棋盘。【组词】:棋局。(5) 下棋或其他比赛进行一次。【例句】:下了一局棋。(6) 着棋的形势,喻事情的形势、情况。【组词】:时局。大局。局面。局势。(7) 弯曲。(8) 骗人的圈套。【组词】:骗局。(9) 畏缩不安,狭隘,不舒展。【组词】:局促。局限。(10) 人的器量。【例句】:局量(liáng)。器局。局度(dù)。(11) 某些聚会。【组词】:饭局。饮局。赌局。

基本含义

书局指的是书店或书馆,是存放和销售图书的地方。

书局的意思

书局 [shū jú]

1. 官府编书的机构。亦以称其官吏。官立刊印书籍的机构。

书局 引证解释

⒈ 官府编书的机构。亦以称其官吏。

宋 司马光 《进<资治通鉴>表》:“陛下俯从所欲,曲赐容养,差判 西京,留司御史臺。及提举 嵩山 崇福宫,前后六任,仍听以书局自随,给之禄秩,不责职业。”
宋 王明清 《挥麈三录》卷二:“先祖读之大喜,以谓句句着题,荐之于时相 何清源,即除书局。”
清 昭槤 《啸亭续录·时帆之吝》:“法时帆 祭酒与予交最篤,计论天下事,颇识窾要,屡领书局,考证详明。”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内阁中书掛数珠,自 严侍读 长明 始。 严 官中书时,充方畧馆官,以书局在内廷,例许掛珠也。”

⒉ 官立刊印书籍的机构。 清 同治 年间,各地先后成立书局,如 江苏 金陵书局等。参阅 叶德辉 《书林清话·古今刻书人地之变迁》。后书店或出版社亦有称书局者。

如:中华书局


国语词典

书局 [shū jú]

⒈ 古代指官府中修纂书籍的地方。亦为官职名。今指书店。

宋·王明清《挥尘前录·卷一·皇朝列圣搜访书籍》:「元祐中,重写御前书籍,又置校对黄本,以馆职资浅者为之,……又置重修晋书局。」


书局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释义:原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书目名。清代纪昀等撰。1781年定稿,1793年刊版。二百卷。收录《四库全书》所收之书三千四百六十一种,未收的“存目书”六千七百九十三种。分“经、史、子、集”四部编排。1965年中华书局有新印本。
    • 2.
      东坡七集释义:别集名。北宋苏轼著。一百一十卷。有《东坡集》、《后集》、《续集》、《奏议集》、《外制集》、《内制集》、《应诏集》七种。自宋至清,注本很多。今有中华书局出版的孔凡礼点校的《苏轼诗集》(1982年)、《苏轼文集》(1986年)。
    • 3.
      反故释义:谓将旧纸翻转使用。故,故纸,旧纸。《南齐书·高逸传·沉驎士》:“驎士 年过八十,耳目犹聪明,手以反故抄写,火下细书,復成二三千卷。”中华书局编辑部校勘记:“今按近年 敦煌 发现之 北朝 及 唐代 写经,往往利用旧官文书及户籍册之反面以书佛经,即所谓‘反故’也。”
    • 4.
      发卖释义:⒈出售。 元 马致远《青衫泪》第二折:“小子 刘一郎 是也,浮梁 人氏,带着三千引细茶,来京师发卖。”《儒林外史》第十四回:“店里帖着报单,上写:‘处州 马纯上 先生精选《三科程墨持运》於此发卖。’”鲁迅《南腔北调集·“连环图画”辩护》:“至于 仇英 的《飞燕外传图》和《会真记图》,则翻印本就在文明书局发卖的。”阿英《城隍庙的书市》:“最末一家,是发卖字画古董书籍的梦月斋。”⒉指卖弄。元 马致远《马陵道》第一折:“兄弟,他的兵法怎么到的我根前发卖,你放心去,不妨事。”《水浒传》第六一回:“我思量平生学的一
    • 5.
      官板释义:⒈官府刻板刊行的书籍。如宋秘书监、茶盐司、漕司、郡庠、县斋及府州县学,元国子监、各路儒学、府学、兴文署,明南北监以及清武英殿等诸官书局所刻的书,均称官板。⒉即铜钱。
    • 6.
      局板释义:指 清 同治、光绪 间各省官书局所刊印的书籍。
    • 7.
      摘句寻章释义:摘取、搜寻文章的片断词句。 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 8.
      梁启超释义:(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 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举人出身,康有为学生,与康有为合称“康梁”。光绪二十一年(1895)赴北京参加会试,追随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后参加康有为领导的戊戌变法,是康的得力助手。主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并积极办报、著书、讲学,宣传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变法失败,逃往日本,与康有为组织保皇党,反对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辛亥革命后,支持并参加了北洋军阀政府。晚年在清华大学任教。著有《饮冰室合集》。
    • 9.
      永乐大典释义: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类书。 明成祖命解缙等辑。始于永乐元年(1403),成于永乐六年(1408),辑入各类图书七八千种,共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凡例目录六十卷,装成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包括文学、艺术、历史、哲学、宗教、地理及应用科学等方面的资料。原抄本两部,至清仅存一部。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该书大部分被焚毁或劫走。1960年中华书局依据北京图书馆征集的原书和摄影本七百三十卷影印出版。后又收集六十七卷,于1986年影印出版。
    • 10.
      离乡聚释义:离城较远的市集。 《后汉书·刘玄传》:“於是诸亡命 马武、王常、成丹 等往从之;共攻离乡聚,臧於 緑林 中,数月閒至七八千人。”李贤 注:“离乡聚谓诸乡聚离散,去城郭远者。大曰乡,小曰聚。”一说地名。中华书局点校本校勘记:“离乡聚。按:殿本《考证》万承苍 谓 离乡聚 地名,章怀 注非。”
    • 11.
      舒新城释义:(1892-1960)出版家。湖南溆浦人。1917年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毕业,曾任中学教员和大学教授。1928年主持《辞海》(1936年版)编纂工作,后任中华书局编辑所所长兼图书馆馆长。建国后任中华书局辞海编辑所主任,《辞海》编委会主任委员。编著还有《中华百科辞典》、《近代中国教育思想史》等。 【舒新城(1892-1960)】出版家。湖南溆浦人。1917年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毕业,曾任中学教员和大学教授。1928年主持《辞海》(1936年版)编纂工作,后任中华书局编辑所所长兼图书馆馆长。建国后任中华书局辞海编辑所
    • 12.
      诗局释义:为编校、刊刻诗集而设立的机构。王全《<全唐诗>点校说明》:“我们这次为应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急需,根据扬州诗局刻本校点,由中华书局重印。”《新华文摘》1986年第12期:“为刊刻《全唐诗》,于 康熙 四十四年五月,他们特在 扬州 天宁寺 开设诗局。”
    • 13.
      辞海释义:大型综合性词典。原由舒新城等主编,1936年中华书局出版。20世纪50年代后修订的《辞海》由舒新城、陈望道、夏征农先后任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先后出版了1979年版、1989年版和1999年版。现收单字19485个,字头及其下所列词目(包括普通词语和百科词语)共122835条。以字带词,兼有字典、语文词典和百科词典的功能。
    • 14.
      铁不得释义:即 吐蕃。 《辽史·兴宗纪三》:“﹝ 重熙 十七年﹞丁卯,铁不得国 使来,乞以本部军助攻 夏国,不许。”《辽史·百官志二》:“铁不得国 王府。”中华书局校勘记:“铁不得 即 吐蕃,此与上文 西蕃、大蕃 等并是当时 吐蕃 不同部分朝贡於 辽 者,故以不同名称存於史册。”参见“吐蕃”。

书局(shuj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书局是什么意思 书局读音 怎么读 书局,拼音是shū jú,书局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书局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