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济贫 济贫的意思
pín

济贫

简体济贫
繁体濟貧
拼音jì pín
注音ㄐㄧˋ ㄆㄧㄣ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ì jǐ,(1) 〔济水〕古水名,源于今中国河南省,流经山东省入渤海。

pín,(1) 穷,收入少,生活困难,与“富”相对。【组词】:贫穷。贫寒。贫民。清贫。(2) 缺乏,不足。【组词】:贫乏。贫血。贫瘠。(3) 絮烦可厌。【例句】:贫相(xiàng )。贫气(a.絮烦可厌;b.行动态度不大方。“气”均读轻声)。(4) 僧道谦称。【组词】:贫道。贫僧。

基本含义

帮助贫困的人,提供救济和援助。

济贫的意思

济贫 [jì pín]

1. 向穷人提供救济和帮助。

[help the poor;]

济贫 引证解释

⒈ 救助穷人。

唐 皮日休 《金钱花》诗:“阴阳为炭地为炉,铸出金钱不用模。莫向人间逞颜色,不知还解济贫无?”
《三国演义》第十一回:“竺 因此广捨家财,济贫拔苦。”


国语词典

济贫 [jì pín]

⒈ 救助贫困的人。唐·皮日休〈金钱花〉诗:「莫向人间逞颜色,不知还解济贫无?」也作「济困」。


济贫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临时夫妻释义:随着打工潮的兴起,打工虽然给农家带来了收入,改变了家庭经济贫穷面貌,但大多数打工家庭夫妇长期分居,家里孩子老人要照料,田地要耕种,很多家庭只好选择一人出去打工,一人留守在家,夫妻长期分居,为了解决孤男寡女精神上孤独寂寞、生理上的性饥渴和性心理等,在一些打工族家庭中悄悄出现一种“临时夫妻”。
    • 2.
      义田释义:汉 袁康《越绝书·外传记越地传》:“富中 大塘者,勾践 治以为义田;为肥饶,谓之 富中。”此当为义田之始。后即泛称为赡养族人或贫困者而置的田产。宋 钱公辅《义田记》:“范文正公 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羣族之人。”清 恽敬《沙陇胡氏学田记》:“后世君子私田之公於族者曰义田,义田之给於士者曰学田。”建国前,陕甘宁边区 政府也提倡设置义田,以救济贫苦劳动人民。林伯渠《陕甘宁边区政府一年工作总结》:“奖励和推行义田义仓运动,建立社会救济事业的基础。”
    • 3.
      全真教释义:道教的一派。金 王重阳 创立。教旨以“澄心定意,包元守一,存神固气”为“真功”,“济贫拔苦,先人后己,与物无私”为“真行”。功行俱全,故名“全真”。该派旧时盛行于北方,以 北京 白云观 为中心,称道教北宗。明 陶宗仪《辍耕录·全真教》:“金 主 亮 贞元 元年,有吏员 咸阳 人 王中孚 者倡全真教。”
    • 4.
      匡困释义:救济贫困。《国语·晋语四》:“弃责薄敛,施舍分寡。救乏振滞,匡困资无。”《后汉书·臧洪传》:“况僕据金城之固,驱士人之力,散三年之畜以为一年之资,匡困补乏,以悦天下,何图筑室反耕哉?”
    • 5.
      卑田院释义:“悲田院”的语讹。 原为佛寺救济贫民之所,后泛称收容乞丐的地方。
    • 6.
      周急继乏释义:周:接济。 继:帮助。救济帮助有急难和贫乏的人。亦作“周急济贫”、“周贫济老”。
    • 7.
      安富恤穷释义:安定富有者,振济贫苦者。 指统治者治国安民之道。
    • 8.
      安济坊释义:宋 时为收养救济贫病之人而设置的机构。《宋史·徽宗纪》:“﹝ 崇寧 元年八月﹞辛未,置安济坊养民之贫病者,仍令诸郡县并置。”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已而置居养院、安济坊、漏泽园,所费尤大。”
    • 9.
      恤嫠会释义:旧时一种救济贫苦寡妇的慈善机构。
    • 10.
      慈善事业释义:私人或社团基于人道主义精神或宗教观念,对贫困者或灾民进行金钱、实物捐助的社会救济活动。慈善事业对接济贫困、提倡互助互爱、维护社会稳定起一定作用,现成为社会救济和福利事业的组成部分。
    • 11.
      慑詟释义:威胁,恐吓。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人民反清斗争资料》:“自 徐怀礼 为首,其狠鷙之性,狡悍之才,足以慴讋羣匪,时假仁义煽结人心,賑济贫民,收纳亡命。”
    • 12.
      扶弱济贫释义:指扶持弱者,救济贫穷的人。
    • 13.
      振穷恤寡释义:救济贫穷和无依靠的人。
    • 14.
      振穷恤贫释义:救济贫穷的人。
    • 15.
      振贫济乏释义:接济贫穷的人和没有依靠的人。亦作“振穷恤寡”、“振穷恤贫”。
    • 16.
      救世军释义:基督教(新教)的一个社会活动组织。 1865年由牧师 布斯 创立于 伦敦。该组织以救济贫困为主旨,广泛进行宗教宣传,招收教徒,并举办“慈善”事业。1878年起仿效军队形式进行编制,教徒称“军兵”,教士称“军官”。1880年正式定名为“救世军”,后发展到 欧 美 各国。二十世纪初传入 中国。端木蕻良《乡愁》三:“奶奶,我知道,今天是星期,救世军布道了,我听见的,打大鼓。”
    • 17.
      施赈释义:亦作“施振”。 施舍财物救济贫民或灾民。《后汉书·马援传》:“凡殖财产,贵其能施賑也。否则,守钱虏耳。乃尽散以班昆弟故旧。”晋 葛洪《抱朴子·汉过》:“同恶成羣,汲引姦党,吞财多藏,不知纪极;而不能散錙銖之薄物,施振清廉之穷俭焉。”《新华日报》11:“他们是以‘青年会’的名义,利用水灾、旱灾,募捐施赈来号召人民。”
    • 18.
      济寒赈贫释义:济:救济;赈:赈济。 救助寒苦,赈济贫穷。
    • 19.
      济贫释义:救济贫苦的人:赈灾济贫。
    • 20.
      煽结释义:煽惑笼络。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人民反清斗争资料·江苏民变档案》:“其狠鷙之性、狡悍之才,足以慴讋羣匪,时假仁义煽结人心,賑济贫民,收纳亡命。”

济贫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临时夫妻释义:随着打工潮的兴起,打工虽然给农家带来了收入,改变了家庭经济贫穷面貌,但大多数打工家庭夫妇长期分居,家里孩子老人要照料,田地要耕种,很多家庭只好选择一人出去打工,一人留守在家,夫妻长期分居,为了解决孤男寡女精神上孤独寂寞、生理上的性饥渴和性心理等,在一些打工族家庭中悄悄出现一种“临时夫妻”。
    • 2.
      义田释义:汉 袁康《越绝书·外传记越地传》:“富中 大塘者,勾践 治以为义田;为肥饶,谓之 富中。”此当为义田之始。后即泛称为赡养族人或贫困者而置的田产。宋 钱公辅《义田记》:“范文正公 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羣族之人。”清 恽敬《沙陇胡氏学田记》:“后世君子私田之公於族者曰义田,义田之给於士者曰学田。”建国前,陕甘宁边区 政府也提倡设置义田,以救济贫苦劳动人民。林伯渠《陕甘宁边区政府一年工作总结》:“奖励和推行义田义仓运动,建立社会救济事业的基础。”
    • 3.
      全真教释义:道教的一派。金 王重阳 创立。教旨以“澄心定意,包元守一,存神固气”为“真功”,“济贫拔苦,先人后己,与物无私”为“真行”。功行俱全,故名“全真”。该派旧时盛行于北方,以 北京 白云观 为中心,称道教北宗。明 陶宗仪《辍耕录·全真教》:“金 主 亮 贞元 元年,有吏员 咸阳 人 王中孚 者倡全真教。”
    • 4.
      匡困释义:救济贫困。《国语·晋语四》:“弃责薄敛,施舍分寡。救乏振滞,匡困资无。”《后汉书·臧洪传》:“况僕据金城之固,驱士人之力,散三年之畜以为一年之资,匡困补乏,以悦天下,何图筑室反耕哉?”
    • 5.
      卑田院释义:“悲田院”的语讹。 原为佛寺救济贫民之所,后泛称收容乞丐的地方。
    • 6.
      周急继乏释义:周:接济。 继:帮助。救济帮助有急难和贫乏的人。亦作“周急济贫”、“周贫济老”。
    • 7.
      安富恤穷释义:安定富有者,振济贫苦者。 指统治者治国安民之道。
    • 8.
      安济坊释义:宋 时为收养救济贫病之人而设置的机构。《宋史·徽宗纪》:“﹝ 崇寧 元年八月﹞辛未,置安济坊养民之贫病者,仍令诸郡县并置。”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已而置居养院、安济坊、漏泽园,所费尤大。”
    • 9.
      恤嫠会释义:旧时一种救济贫苦寡妇的慈善机构。
    • 10.
      慈善事业释义:私人或社团基于人道主义精神或宗教观念,对贫困者或灾民进行金钱、实物捐助的社会救济活动。慈善事业对接济贫困、提倡互助互爱、维护社会稳定起一定作用,现成为社会救济和福利事业的组成部分。
    • 11.
      慑詟释义:威胁,恐吓。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人民反清斗争资料》:“自 徐怀礼 为首,其狠鷙之性,狡悍之才,足以慴讋羣匪,时假仁义煽结人心,賑济贫民,收纳亡命。”
    • 12.
      扶弱济贫释义:指扶持弱者,救济贫穷的人。
    • 13.
      振穷恤寡释义:救济贫穷和无依靠的人。
    • 14.
      振穷恤贫释义:救济贫穷的人。
    • 15.
      振贫济乏释义:接济贫穷的人和没有依靠的人。亦作“振穷恤寡”、“振穷恤贫”。
    • 16.
      救世军释义:基督教(新教)的一个社会活动组织。 1865年由牧师 布斯 创立于 伦敦。该组织以救济贫困为主旨,广泛进行宗教宣传,招收教徒,并举办“慈善”事业。1878年起仿效军队形式进行编制,教徒称“军兵”,教士称“军官”。1880年正式定名为“救世军”,后发展到 欧 美 各国。二十世纪初传入 中国。端木蕻良《乡愁》三:“奶奶,我知道,今天是星期,救世军布道了,我听见的,打大鼓。”
    • 17.
      施赈释义:亦作“施振”。 施舍财物救济贫民或灾民。《后汉书·马援传》:“凡殖财产,贵其能施賑也。否则,守钱虏耳。乃尽散以班昆弟故旧。”晋 葛洪《抱朴子·汉过》:“同恶成羣,汲引姦党,吞财多藏,不知纪极;而不能散錙銖之薄物,施振清廉之穷俭焉。”《新华日报》11:“他们是以‘青年会’的名义,利用水灾、旱灾,募捐施赈来号召人民。”
    • 18.
      济寒赈贫释义:济:救济;赈:赈济。 救助寒苦,赈济贫穷。
    • 19.
      济贫释义:救济贫苦的人:赈灾济贫。
    • 20.
      煽结释义:煽惑笼络。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人民反清斗争资料·江苏民变档案》:“其狠鷙之性、狡悍之才,足以慴讋羣匪,时假仁义煽结人心,賑济贫民,收纳亡命。”

济贫造句

1.罗宾汉在英国历史上是个传奇式的人物,劫富济贫,武艺高强。

2.农民起义军所到之处,严惩赃官,打富济贫

3.梁山好汉,杀富济贫,扶弱抑强。

4.我们是共产党人,有组织、有纪律,不是劫富济贫的绿林好汉,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5.梁山泊的英雄们劫富济贫,反抗强权,真称得上是绿林好汉。

6.我昨天做梦梦到自己成了一个劫富济贫的豪侠。

济贫(jipi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济贫是什么意思 济贫读音 怎么读 济贫,拼音是jì pín,济贫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济贫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