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邙 [běi máng]
1. 亦作“北芒”。
2. 山名。即邙山。因在洛阳之北,故名。东汉、魏、晋的王侯公卿多葬于此。
4. 借指墓地或坟墓。
北邙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北芒”。
⒉ 山名。即 邙山。因在 洛阳 之北,故名。 东汉、魏、晋 的王侯公卿多葬于此。
引汉 梁鸿 《五噫歌》:“陟彼 北芒 兮,噫!顾瞻帝京兮,噫!”
唐 沉佺期 《邙山》诗:“北邙山 上列坟塋,万古千秋对 洛城。”
《红楼梦》第一回:“三劫后,我在 北邙山 等你,会齐了同往太虚幻境销号。”
⒊ 借指墓地或坟墓。
引晋 陶潜 《拟古》诗之四:“一旦百岁后,相与还北邙。”
唐 欧阳詹 《观送葬》诗:“何事悲酸泪满巾,浮生共是北邙尘。”
明 徐渭 《雌木兰》第一出:“听提刀廝杀把眉攒,长嗟嘆道:‘两口儿北邙近也,女孩儿东坦萧然。’”
王闿运 《哀江南赋》:“鬼躑躅于北邙,人萧条于东市。”
国语词典
北邙 [běi máng]
⒈ 坟墓,埋葬死人的地方。
引唐·王建〈北邙行〉:「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
明·徐渭《雌木兰·第一出》:「长嗟叹道:『两口儿北邙近也,女孩儿车坦萧然。』」
⒉ 北邙山的简称。参见「北邙山」条。
北邙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丁令威释义:传说是 汉 辽东 人,学道于 灵虚山,后成仙化鹤归来,落城门华表柱上。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 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纍纍。”见 晋 陶潜《搜神后记》卷一。北周 庾信《和宇文内史春日游山》诗:“道士 封君达,仙人 丁令威,煮丹於此地,居然未肯归。”后用以比喻人世的变迁。宋 苏轼《和移居》诗:“我岂 丁令威,千岁復还兹。”清 卓尔堪《题脊令图》诗:“君罢招魂君莫悲,莫信真同 丁令威。鹰鸇罗网何所据,他时或得生人归。”张恭《狱中口占》诗之三:“北邙
- 2.
云门宗释义:中国 佛教禅宗南宗五家之一。五代 文偃(公元864-949年)创建于 韶州 云门山(今 广东省 乳源瑶族自治县 北),故名。在 北宋 与临济宗并盛,至 南宋 时衰落不传。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二节:“南宗大师云门宗创始人 文偃 作《北邙行》,不像 遗则 那样自称吾知之矣。”
- 3.
五剧释义:谓数道交错。唐 卢照邻《长安古意》诗:“南陌北堂连北里,五剧三条控三市。”清 黄景仁《都门秋思》诗之三:“五剧车声隐若雷,北邙 唯见塚千堆。”
- 4.
北山释义:⒈泛指北面的山。《诗·小雅·南山有台》:“南山有臺,北山有莱。”唐 李白《题元丹丘颍阳山居》诗:“却顾北山断,前瞻南岭分。”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之四:“此去东山又北山,镜中强半尚红颜。”⒉山名。即 北邙山。在今 河南 洛阳市 东北。《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夏四月,王田 北山,使公卿皆从。”杜预 注:“北山,洛 北芒 也。”《文选·陆机<君子有所思行>》:“命驾登 北山,延佇望城郭。”刘良 注:“谓登 北邙 望 晋 都。”⒊山名。即 钟山,又名 紫金山。在今 江苏 南京市 东。《文选·孔稚圭<北山移文
- 5.
北芒释义:见“北邙”。
- 6.
北邙释义:⒈亦作“北芒”。山名。即 邙山。因在 洛阳 之北,故名。东汉、魏、晋 的王侯公卿多葬于此。汉 梁鸿《五噫歌》:“陟彼 北芒 兮,噫!顾瞻帝京兮,噫!”唐 沉佺期《邙山》诗:“北邙山 上列坟塋,万古千秋对 洛城。”《红楼梦》第一回:“三劫后,我在 北邙山 等你,会齐了同往太虚幻境销号。”⒉借指墓地或坟墓。晋 陶潜《拟古》诗之四:“一旦百岁后,相与还北邙。”唐 欧阳詹《观送葬》诗:“何事悲酸泪满巾,浮生共是北邙尘。”明 徐渭《雌木兰》第一出:“听提刀廝杀把眉攒,长嗟嘆道:‘两口儿北邙近也,女孩儿东坦萧然。’”
- 7.
景陵释义:⒈陵墓名。 北魏 宣武帝 墓,又名 宣武陵,在今 河南省 洛阳市 东北 北邙山。⒉陵墓名。唐宪宗 墓,在今 陕西省 乾县。⒊陵墓名。金睿宗 墓,在今 北京市 房山县 西北 大房山。⒋陵墓名。明宣宗 墓,在今 北京市 昌平县 东北 天寿山。⒌陵墓名。清圣祖 墓,在今 河北省 遵化县 西北 昌瑞山。
- 8.
脩脩释义:⒈鸟羽尾疲敝貌。《诗·豳风·鸱鸮》:“予羽譙譙,予尾脩脩。”⒉端正整齐貌。《荀子·儒效》“脩脩兮其用统类之行也。”杨倞 注:“脩脩,整齐之貌。”三国 魏 甄皇后《塘上行》:“边地多悲风,树木何脩脩。”唐 卢纶《太白西峰偶宿》诗:“巖壑树脩脩,白云如水流。”明 何景明《拟古诗》之四:“垒垒 北邙山,松柏何脩脩。”清 黄鷟《述别叙怀送何黼候之任阶州》诗之三:“初冬景物佳,巖菊犹脩脩。”⒊修长美好貌。宋 梅尧臣《苏子美竹轩和王胜之》诗:“谁怜脩脩影,只畏寒日过。”宋 杨万里《宿杨塘店》诗:“路旁松桂只十年,如
- 9.
邙山释义:即 北邙山。一作 北芒,也称 芒山、郏山、北山。在今 河南省 洛阳市 东北。汉 魏 以来,为王侯公卿归葬之处。三国 魏 应璩《与程文信书》:“南临 洛水,北据 邙山。”
- 10.
邙风释义:指乐府诗《北邙行》。悼念死者的哀歌。
- 11.
马头娘释义:亦作“马头孃”。中国 神话中的蚕神。相传是马首人身的少女,故名。据《通俗编·神鬼》引《原化传拾遗》记载,古代 高辛氏 时,蜀 中有蚕女,父为人劫走,只留所乘之马。其母誓言:谁将父找回,即以女儿许配。马闻言迅即奔驰而去,旋父乘马而归。从此马嘶鸣不肯饮食。父知其故,怒而杀之,晒皮于庭中。蚕女由此经过,为马皮卷上桑树,化而为蚕,遂奉为蚕神。《山海经·海外北经》和 晋 干宝《搜神记》卷十四中亦载有相关传说。明 唐寅《绮疏遗恨》诗之七:“鸡豚已赛 马头娘,赛罢佳人赴 北邙。”清 郑任钥《春蚕词》:“艰难衣食在农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