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佛 [bài fó]
1. 向佛像礼拜。
例拜佛求经。
英[worship Budda;]
国语词典
拜佛 [bài fó]
⒈ 参拜神佛。
引《儒林外史·第二回》:「为头的申祥甫带了七八个人走了进来,在殿上拜了佛。」
拜佛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检点释义:⒈不受约束。⒉丝丝道:泣月南楼。行者一时不检点,顺口招道:拜佛西天。--《西游记》⒊行为不端,举止不正派。
- 2.
像化释义:像法时代之教化或相对于儒教之称‘名教’,而以佛教拜佛像。
- 3.
冷庙烧香释义:平时常去门厅冷落的寺庙烧香拜佛,神佛定会特别在意。 日后有求于他,他自然特别关照。
- 4.
和佛释义:拜佛。和,和南。佛门称稽首、敬礼为和南。
- 5.
开门节释义:也称“出洼”。信奉小乘佛教的傣、布朗、德昂和部分佤族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傣历十二月十五日(约夏历九月中)。这一天,安居斋戒期已满,男女老少盛装去寺里拜佛,以食物、鲜花、腊条、钱币献佛,并举行盛大集会,燃放火花和高升,点孔明灯,跳舞,并舞灯环游各村寨,庆祝安居斋戒期结束。
- 6.
心诚则灵释义:心诚则灵,指用心专一,恭敬于事,则能获得灵验。其如《礼记》中所讲的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一样,只要虔心诚意,就能产生灵验;只要有坚定的信念,正确的心态,愿望就会实现,这就是心诚则灵。到目前为止,佛教中的礼佛者更是以“心诚则灵”来形容拜佛求签者的心意。
- 7.
拜佛释义:向佛像行礼:烧香拜佛。
- 8.
朝顶释义:佛教徒登山拜佛。
- 9.
水陆道场释义:佛教法会的一种。僧尼设坛诵经,礼佛拜忏,遍施饮食,以超度水陆一切亡灵,普济六道四生,故称。宋 苏轼《释迦文佛颂》引:“元祐 八年十一月十一日,设水陆道场供养。”元 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改日做个水陆道场,超度你升天便了。”《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 王氏 ﹞请旧日尼院中各众,在墓前建起水陆道场三昼夜,以报大恩。”鲁迅《两地书·致许广平七五》:“但在这里,却也太没有生气,只见和尚自做水陆道场,男男女女上庙拜佛,真令人看得索然气尽。”
- 10.
泼水节释义:我国傣族和中南半岛某些民族的传统节日,在公历4月中旬。节日期间,人们穿着盛装,互相泼水祝福,并进行拜佛、赛龙舟、文艺会演、物资交流等活动。
- 11.
烧头炉香释义:旧时礼神拜佛,信徒争上第一炉香,以示虔诚,称“烧头炉香”。
- 12.
焚香释义:⒈烧香:焚香拜佛。 ⒉点燃香:焚香静坐。焚香操琴。
- 13.
礼佛释义:拜佛:烧香礼佛。
- 14.
礼忏释义:佛教语。谓礼拜佛菩萨,诵念经文,以忏悔所造之罪恶。通称拜忏。《梁书·处士传·庾詵》:“晚年以后,尤遵释教,宅内立道场,环绕礼懺,六时不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九回:“即令家人等买棺盛殮,送回原籍,家人等循俗例为之延僧礼懺。”
- 15.
羯磨释义:⒈佛教名词。 梵语karman的音译。意译为“业”。指身、口、意三方面的活动。这些活动又有善、不善、非善非不善之分。业发生后不会消除,它将引起连续不断的因果报应。⒉佛教名词。梵语karma的音译。意译为“作法办事”。指诵经拜佛等法事。
- 16.
赶摆释义:傣 族人拜佛的集会。
- 17.
返本还原释义:本、原:根本,原貌。返回原来的地方。佛教说法,指忘了本原的人通过拜佛修行,回到本原状态;或指贬谪人世的仙人又回到仙界。
- 18.
返本还源释义:本、原:根本,原貌。 返回原来的地方。佛教说法,指忘了本原的人通过拜佛修行,回到本原状态;或指贬谪人世的仙人又回到仙界。
- 19.
顶佛释义:佛教语。 谓顶礼拜佛。
- 20.
香军释义:元 末 韩山童 、 刘福通 等利用宗教形式组织的农民起义武装。以红巾为号,时皆谓之“红军”。因其烧香拜佛,亦称“ 香军 ”。参阅《明史·韩林儿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