駡詈 [mà lì]
1. 亦作“骂詈”。 骂,斥骂。多用作书面语。《史记·魏豹彭越列传》:“今 汉王 慢而侮人,駡詈诸侯羣臣如駡奴耳。”《百喻经·妇女欲更求子喻》:“时此妇女便随彼语,欲杀其子。傍有智人,嗤笑骂詈。”清 采蘅子《虫鸣漫录》卷二:“子疾渐剧……努目向人,势甚汹涌,他人近前尚可,独与父若宼仇,指名駡詈。”鲁迅《三闲集·在钟楼上》:“也没有特别的骂詈之辞,要专一倾注在素馨和香蕉上。”
駡詈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口业释义:⒈佛教语。佛教以身、口、意为三业。口业,指妄言、恶口、两舌和绮语。《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十九:“有一种人,早晨看经念佛懺悔,晚间纵口业駡詈人。”宋 苏轼《胜相院藏经记》:“结习口业,妄言綺语,论説古今是非成败。”明 李贽《与周友山书》:“况於文字上添了许多口业,平生爱国忧民上又添了许多善业。”⒉指诗文的创作。唐 宋 人以诗文类绮语,故相比附。唐 白居易《寄题庐山旧草堂兼呈二林寺道侣》诗:“渐伏酒魔休放醉,犹残口业未抛诗。”宋 苏轼《庚辰岁正月十二日天门冬酒熟》诗之二:“口业向诗犹小小,眼花因酒尚纷纷。”@
- 2.
嫚娒释义:亦作“嫚侮”。轻蔑侮辱。《汉书·张良传》:“四人年老矣,皆以上嫚娒士,故逃匿山中,义不为 汉 臣。”颜师古 注:“嫚与慢同。娒,古侮字。”《汉书·魏豹传》:“今 汉王 嫚侮人,駡詈诸侯羣臣如奴耳。”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补遗:“孟嘉 落帽,恐如 禰正平 褻服掺挝嫚侮 曹瞒 之意。”
- 3.
惨酷释义:极其残酷;极其刻薄。 《史记·酷吏列传论》:“其廉者足以为仪表……虽惨酷,斯称其位矣。”晋 葛洪《抱朴子·君道》:“其为政也……或苛猛惨酷,或纯威无恩。”《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二年》:“自今士卒有犯,并依军法,不得剜眼、刳心,过为惨酷。”明 沉德符《敝帚轩剩语·史金吾》:“﹝少妇﹞比至,则姿既寝陋,篋復萧条,日夕恣睢駡詈,驭下尤惨酷。”鲁迅《朝花夕拾·<狗·猫·鼠>》:“日本 的猫善于成精,传说中的‘猫婆’,那食人的惨酷确是更可怕。”
- 4.
烂羊释义:《后汉书·刘玄传》:“其所授官爵者,皆羣小贾竖,或有膳夫庖人,多著绣面衣、锦袴、襜褕、诸于,駡詈道中。长安 为之语曰:‘灶下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烂羊头,关内侯。’”后以“烂羊”为典,指地位卑下者或滥授官爵。唐 张说《羽林大将军王氏神道碑》:“王侯无种,屠狗起於将军;战伐有功,烂羊超於都尉。”清 许承钦《次韵赠邓孝威》:“屠狗可怜长结客,烂羊终日听封侯。”清 王韬《停捐纳》:“再閲数十年,将所谓官者,满街悉是,徧地皆然,烂羊续貂之誚,重见於今日矣!”
- 5.
竈下养释义:厨工的辱称。《后汉书·刘玄传》:“其所授官爵者,皆羣小贾竖,或有膳夫庖人,多著绣面衣、锦袴、襜褕、诸于,駡詈道中。长安 为之语曰:‘灶下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烂羊头,关内侯。’”后以借指无能的武将。亦省称“灶养”。清 顾炎武《将去关中别中尉存杠于慈恩寺塔下》诗:“低头从灶养,脱跡溷林僧。”清 赵翼《戏咏火判官》:“人以头焦惊上客,世无灶养作中郎。”
- 6.
羊胃羊头释义:语出《后汉书·刘玄传》:“其所授官爵者,皆羣小贾竖,或有膳夫庖人,多著绣面衣、锦袴、襜褕、诸于,駡詈道中。
- 7.
补冶士释义:六朝 刑罚之一。罚作矿山冶炼铸造的刑徒。《宋书·武帝纪下》:“又制有无故自残伤者补冶士,实由政刑烦苛,民不堪命,可除此条。”亦省作“补冶”。《宋书·孔靖传》:“律文,子贼杀伤殴父母,梟首;駡詈,弃市;谋杀夫之父母,亦弃市。值赦,免刑补冶。”
- 8.
调脣弄舌释义:⒈耍嘴皮子,纵谈。《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况在私衙中,料无外人来往,恣意调脣弄舌。”《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倘然当官告理,且不顾他声名不妙,谁奈烦与他调唇弄舌!”⒉搬弄是非。明 汪廷讷《狮吼记·争宠》:“调唇弄舌,莫非駡詈之言。”
- 9.
駡詈释义:亦作“骂詈”。 骂,斥骂。多用作书面语。《史记·魏豹彭越列传》:“今 汉王 慢而侮人,駡詈诸侯羣臣如駡奴耳。”《百喻经·妇女欲更求子喻》:“时此妇女便随彼语,欲杀其子。傍有智人,嗤笑骂詈。”清 采蘅子《虫鸣漫录》卷二:“子疾渐剧……努目向人,势甚汹涌,他人近前尚可,独与父若宼仇,指名駡詈。”鲁迅《三闲集·在钟楼上》:“也没有特别的骂詈之辞,要专一倾注在素馨和香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