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德 [sì dé]
1. 封建礼教指妇女应尊从的四种德行,即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例三从四德。
英[The four virtues are fidelity,physical charm,propriety in speech and efficiency in needlework;]
四德 引证解释
⒈ 指《易》“乾”卦元、亨、利、贞四德。
引《易·乾》:“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清 颜元 《存性编·明明德》:“惟先儒既开此论,遂以恶归之气质而求变化之,岂不思气质即二气四德所结聚者,乌得谓之恶?”
⒉ 封建礼教指妇女应有的四种德行。
引《周礼·天官·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郑玄 注:“妇德谓贞顺,妇言谓辞令,妇容谓婉娩,妇功谓丝枲。”
《后汉书·皇后纪序》:“九嬪掌教四德。”
李贤 注:“四德谓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也。”
唐 高仲武 《中兴间气集·李季兰》:“士有百行,女唯四德。”
明 无名氏 《金雀记·合雀》:“大凡人家大娘,听见丈夫娶妾,皆生嫉妬之心。夫人略无猜忌,欣然有喜色,可见夫人四德兼全。”
清 钱谦益 《妻王氏加赠恭人》:“睠惟四德,胡不百年。”
⒊ 佛教语。指大乘涅槃四功德,即常德、乐德、我德、净德。见《涅槃经》。
国语词典
四德 [sì dé]
⒈ 易经乾卦元、亨、利、贞四德。
引《易经·乾卦·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元亨利贞。」
⒉ 妇德、妇言、妇容、妇功。见《周礼·天官·九嫔》。
引《文选·范晔·后汉书皇后纪论》:「夫人坐论妇礼,九嫔掌教四德。」
⒊ 孝、悌、忠、信。
引《大戴礼·卫将军文子》:「孔子曰:『孝,德之始也;弟,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参乎,中夫四德者矣哉!』」
⒋ 佛教用语。指四种特征。
引《大迦叶问大宝积正法经·卷三》:「唯此涅槃,具彼四德。」
四德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从四德释义:封建社会为妇女制定的道德行为准则和规范。 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意思是妇女的思想品德、言语举止、仪容态度以至家务劳动,都要严格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
- 2.
佛四德释义:佛四德 [出涅盘经] 四德者。
- 3.
元亨利贞释义:《周易》乾卦之四德。
- 4.
六仪释义:⒈谓祭祀、宾客、朝廷、丧纪、军旅、车马等六种礼仪。 ⒉唐开元时,宫内设女官,其中有淑仪、德仪、贤仪、顺仪、婉仪、芳仪,合称“六仪”,掌教九御四德,率其属以赞皇后之礼仪。见《新唐书·百官志二》、《新唐书·后妃传序》。
- 5.
双林释义:⒈指 释迦牟尼 涅槃处。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法云寺》:“神光壮丽,若金刚之在双林。”周祖谟 校释:“佛在 拘尸那城 阿夷罗跋提河 边娑罗双树前入般湼槃(见《大般湼槃经》)。在今 印度 北方Kasia(距Gorakhpur约三十二英里)。”南朝 梁元帝《荆州长沙寺阿育王像碑》:“然俱冥四德,脱屣双林;示表金棺,现焚檀椁。”唐 王勃《释迦佛赋》:“双林告灭,演摩訶般若之教,示阿耨多罗之诀。”参见“双树”。⒉借指 释迦牟尼。南朝 梁 慧皎《高僧传·译经论》:“别於方等深经,领括枢要,源发般若,流贯双林。”
- 6.
双门释义:重门。指有财有势的门第。元 柯丹丘《荆钗记·团圆》:“念奴家年少,适侍英豪。在双门长成身自娇,守三从四德遵妇道,苹蘩颇諳晓。”
- 7.
四善端释义: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孟子认为这是“仁义礼智”四德的源头,是人之为人的根据。
- 8.
四实释义:⒈旧指妇女孝友、柔谦、外和、内敏四德。⒉指近体律诗中,颔联和颈联皆写实在景物的情况。
- 9.
夫义妇德释义:夫遵守道义,不在外沾花惹草,不去跟别的女人鬼混,不赌博之类的。 而女的一方也是三从四德,相夫教子,不给老公戴绿帽子,不会懒惰等等。义为:夫妻恩爱,夫妻和睦,家庭幸福。
- 10.
女子无才便是德释义:旧时谓女子没有才学,才能做到三从四德。是封建社会中轻视妇女的恶习。
- 11.
妇功释义:亦作“妇工”。旧时指纺织、刺绣、缝纫等事,为妇女四德之一。
- 12.
妇德释义:⒈谓妇女贞顺的德行。 为妇女四德之一。⒉指妇女的德行。
- 13.
妇容释义:旧时指妇女端庄柔顺的容态。为妇女四德之一。
- 14.
妇言释义:⒈旧时指妇女的言辞。 为妇女四德之一。⒉后妃、妻妾之言。
- 15.
工德释义:指妇工。因其为封建礼教规定妇女遵守的“四德”之一,故称“工德”。
- 16.
幸灾释义:因别人遭灾而高兴。《左传·僖公十四年》:“冬,秦 饥,使乞糴於 晋,晋 人弗与,庆郑 曰:‘背施无亲,幸灾不仁,贪爱不祥,怒邻不义,四德皆失,何以守国?’”《汉书·萧望之传》:“未终奉约,不幸为贼所杀,今而伐之,是乘乱而幸灾也,彼必奔走远遁。”《南唐书·皇甫继勋传》:“闻诸军败绩,则幸灾见於词色。”
- 17.
形气释义:⒈形和气。 形,指具体物象;气,指构成宇宙万物的最根本的物质。汉 贾谊《鵩鸟赋》:“形气转续兮,变化而蟺。”宋 陈亮《勉强行道大有功》:“夫道非出於形气之表,而常行於事物之间者也。”⒉指精气、元气。汉 班固《幽通赋》:“形气发於根柢兮,柯叶汇而零茂。”晋 葛洪《抱朴子·道意》:“煎熬形气,刻削天和。”⒊指表情和语气。《三国志·吴志·韦曜传》:“被问寒战,形气呐吃。”⒋形貌和气质。唐 高仲武《中兴间气集·李季兰》:“士有百行,女唯四德。季兰 则不然,形气既雌,诗意亦荡。”宋 沉辽《寄题野翁无闷堂》诗:“
- 18.
恪守妇道释义:古时候的女人有三从四德,那时候要求女人一定要按照三从四德两规范来,不能做其他以外的事。
- 19.
扬蕤释义:⒈谓彩带飘舞。形容威武。晋 左思《吴都赋》:“摄乌号,佩干将。羽旄扬蕤,雄戟耀芒。”⒉显扬芳名。南朝 梁 江淹《伤友人赋》:“金虽重而见铸,桂徒芳而被折。百年一尽兮,贵扬蕤於后烈。”唐 杨炯《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三从按礼,无亏内则之风;四德扬蕤,载阐中闺之训。”
- 20.
淑令释义:美丽。南朝 宋 刘义庆《幽明录》:“僕女年始二十,姿色淑令,四德克备。今在岸上,勿復为烦,但当成礼耳!”
四德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从四德释义:封建社会为妇女制定的道德行为准则和规范。 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意思是妇女的思想品德、言语举止、仪容态度以至家务劳动,都要严格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
- 2.
佛四德释义:佛四德 [出涅盘经] 四德者。
- 3.
元亨利贞释义:《周易》乾卦之四德。
- 4.
六仪释义:⒈谓祭祀、宾客、朝廷、丧纪、军旅、车马等六种礼仪。 ⒉唐开元时,宫内设女官,其中有淑仪、德仪、贤仪、顺仪、婉仪、芳仪,合称“六仪”,掌教九御四德,率其属以赞皇后之礼仪。见《新唐书·百官志二》、《新唐书·后妃传序》。
- 5.
双林释义:⒈指 释迦牟尼 涅槃处。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法云寺》:“神光壮丽,若金刚之在双林。”周祖谟 校释:“佛在 拘尸那城 阿夷罗跋提河 边娑罗双树前入般湼槃(见《大般湼槃经》)。在今 印度 北方Kasia(距Gorakhpur约三十二英里)。”南朝 梁元帝《荆州长沙寺阿育王像碑》:“然俱冥四德,脱屣双林;示表金棺,现焚檀椁。”唐 王勃《释迦佛赋》:“双林告灭,演摩訶般若之教,示阿耨多罗之诀。”参见“双树”。⒉借指 释迦牟尼。南朝 梁 慧皎《高僧传·译经论》:“别於方等深经,领括枢要,源发般若,流贯双林。”
- 6.
双门释义:重门。指有财有势的门第。元 柯丹丘《荆钗记·团圆》:“念奴家年少,适侍英豪。在双门长成身自娇,守三从四德遵妇道,苹蘩颇諳晓。”
- 7.
四善端释义: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孟子认为这是“仁义礼智”四德的源头,是人之为人的根据。
- 8.
四实释义:⒈旧指妇女孝友、柔谦、外和、内敏四德。⒉指近体律诗中,颔联和颈联皆写实在景物的情况。
- 9.
夫义妇德释义:夫遵守道义,不在外沾花惹草,不去跟别的女人鬼混,不赌博之类的。 而女的一方也是三从四德,相夫教子,不给老公戴绿帽子,不会懒惰等等。义为:夫妻恩爱,夫妻和睦,家庭幸福。
- 10.
女子无才便是德释义:旧时谓女子没有才学,才能做到三从四德。是封建社会中轻视妇女的恶习。
- 11.
妇功释义:亦作“妇工”。旧时指纺织、刺绣、缝纫等事,为妇女四德之一。
- 12.
妇德释义:⒈谓妇女贞顺的德行。 为妇女四德之一。⒉指妇女的德行。
- 13.
妇容释义:旧时指妇女端庄柔顺的容态。为妇女四德之一。
- 14.
妇言释义:⒈旧时指妇女的言辞。 为妇女四德之一。⒉后妃、妻妾之言。
- 15.
工德释义:指妇工。因其为封建礼教规定妇女遵守的“四德”之一,故称“工德”。
- 16.
幸灾释义:因别人遭灾而高兴。《左传·僖公十四年》:“冬,秦 饥,使乞糴於 晋,晋 人弗与,庆郑 曰:‘背施无亲,幸灾不仁,贪爱不祥,怒邻不义,四德皆失,何以守国?’”《汉书·萧望之传》:“未终奉约,不幸为贼所杀,今而伐之,是乘乱而幸灾也,彼必奔走远遁。”《南唐书·皇甫继勋传》:“闻诸军败绩,则幸灾见於词色。”
- 17.
形气释义:⒈形和气。 形,指具体物象;气,指构成宇宙万物的最根本的物质。汉 贾谊《鵩鸟赋》:“形气转续兮,变化而蟺。”宋 陈亮《勉强行道大有功》:“夫道非出於形气之表,而常行於事物之间者也。”⒉指精气、元气。汉 班固《幽通赋》:“形气发於根柢兮,柯叶汇而零茂。”晋 葛洪《抱朴子·道意》:“煎熬形气,刻削天和。”⒊指表情和语气。《三国志·吴志·韦曜传》:“被问寒战,形气呐吃。”⒋形貌和气质。唐 高仲武《中兴间气集·李季兰》:“士有百行,女唯四德。季兰 则不然,形气既雌,诗意亦荡。”宋 沉辽《寄题野翁无闷堂》诗:“
- 18.
恪守妇道释义:古时候的女人有三从四德,那时候要求女人一定要按照三从四德两规范来,不能做其他以外的事。
- 19.
扬蕤释义:⒈谓彩带飘舞。形容威武。晋 左思《吴都赋》:“摄乌号,佩干将。羽旄扬蕤,雄戟耀芒。”⒉显扬芳名。南朝 梁 江淹《伤友人赋》:“金虽重而见铸,桂徒芳而被折。百年一尽兮,贵扬蕤於后烈。”唐 杨炯《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三从按礼,无亏内则之风;四德扬蕤,载阐中闺之训。”
- 20.
淑令释义:美丽。南朝 宋 刘义庆《幽明录》:“僕女年始二十,姿色淑令,四德克备。今在岸上,勿復为烦,但当成礼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