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积 [yù jī]
1. 指忧郁愤懑积聚于心。
英[pent-up;]
郁积 引证解释
⒈ 谓忧郁愤懑积聚于心。
引《后汉书·郎顗传》:“今宫人侍御,动以千计,或生而幽隔,人道不通,鬱积之气,上感皇天。”
宋 苏洵 《极乐院造六菩萨记》:“悲忧惨愴之气鬱积而未散,盖年四十有九而丧妻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珊瑚》:“母以鬱积病,委顿在床。”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六章:“李能 心里郁积的愤怒,再也抑制不住地迸发出来。”
⒉ 蓄积,积聚。
引唐 韩愈 《送廖道士序》:“气之所穷,盛而不过,必蜿蟺扶舆磅礴而鬱积。”
宋 范成大 《邵阳口路粗恶积雨馀泞难行》诗:“不知清淑气,果復曾鬱积?”
明 归有光 《浙江乡试录后序》:“夫天地之气,茂隆鬱积,薰为泰和。”
李大钊 《厌世心与自觉心》:“自杀之象……其酝酿郁积者,固非一朝一夕之故也。”
国语词典
郁积 [yù jī]
⒈ 积聚不舒畅。也作「郁结」。
引《后汉书·卷三〇下·郎?传》:「郁积之气,上感皇天。」
反发泄
郁积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伫结释义:谓久立凝思,郁积难解。《资治通鉴·晋穆帝永和七年》:“愿单出一相见,以写佇结之情。”胡三省 注:“久立而待之曰佇,企望之情鬱积而不散曰结。”
- 2.
伫结之情释义:伫:长久地站着;结:企望之情郁积。 指极为深沉的思念之情。
- 3.
借酒浇愁释义:用喝酒来浇灭郁积在心中的气愤或愁闷。
- 4.
哽恨释义:谓憾恨郁积于心。
- 5.
哽结释义:郁积难言。
- 6.
块垒释义:比喻郁积在心中的气愤或愁闷:借酒浇心中块垒。
- 7.
垒块释义:⒈比喻心中郁积的不平之气。 ⒉阮籍胸中垒块,故须酒烧之。--《世说新语.任诞》
- 8.
外感内伤释义:⒈中医指外感风邪,内有郁积而致病。⒉比喻内外煎迫。
- 9.
委结释义:⒈投身结交。⒉结局,了结。⒊结聚;郁积。
- 10.
忧结释义:忧虑郁积。
- 11.
欝气释义:郁积的云气。
- 12.
欝湮释义:滞塞不通;郁积不畅。
- 13.
沈滞释义:⒈亦作“沉滞”。 积滞;郁积。《国语·周语下》:“气不沉滞,而亦不散越。”南朝 梁 陶弘景《冥通记》卷二:“加以迹少愆累,心无沉滞,故得耳。”⒉犹隐退。《楚辞·九辩》:“愿沉滞而不见兮,尚欲布名乎天下。”《后汉书·崔駰传》:“故英人乘斯时也,犹逸禽之赴深林,蝱蚋之趣大沛,胡为嘿嘿而久沉滞也?”《后汉书·崔駰传》:“子笑我之沉滞,吾亦病子屑屑而不已也。”⒊指仕宦久不迁升。汉 王充《论衡·状留》:“遵礼蹈絶,修身守节,在下不汲汲,故有沉滞之留。”三国 魏 曹操《与王脩书》:“将言前后百选,輒不用之,而使此君
- 14.
沉郁顿挫释义:郁:低沉郁积。 指诗文的风格深沉蕴籍,语势有停顿转折。
- 15.
洪郁释义:谓云气大量郁积。
- 16.
滞欷释义:指郁积之气。
- 17.
滞气释义:郁积之气。
- 18.
滞积释义:⒈积压。亦指积压的财物。《左传·襄公九年》:“国无滞积,亦无困人。”《国语·鲁语上》:“不腆先君之币器,敢告滞积,以紓执事。”韦昭 注:“滞,久也……穀久积则将朽败,执事所忧也。”汉 潘勗《册魏公九锡文》:“粟帛滞积,大业惟兴。”宋 司马光《知人论》:“丰衣食,衍货财,通有无,紓滞积,此司会之职也。”⒉指郁积的思想感情。汉 蔡邕《瞽师赋》:“咏新诗之悲歌,舒滞积而宣鬱。”
- 19.
滞闷释义:郁积的烦闷。
- 20.
瘀伤释义:谓气血郁积成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