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汉官 汉官的意思
hànguān

汉官

简体汉官
繁体漢官
拼音hàn guān
注音ㄏㄢˋ ㄍㄨㄢ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hàn,(1) 水名。汉水,又称汉江,源出陕西省西南部,流经陕西省、湖北省,在武汉市入长江。(2) 天河。【组词】:银汉。云汉。气冲霄汉。(3) 成年男人。【组词】:汉子。老汉。(4) 汉族,中国人数最多的民族。(5) 汉语的简称。【组词】:英汉辞典。(6) 中国朝代名。【例句】:(❶汉高祖刘邦所建立,公元前206-公元220年。❷五代之一,刘知远所建立,公元947-950年,史称后汉。)。(7) 姓。

guān,(1) 在政府担任职务的人。【组词】:官吏。官僚。官邸。官腔。官署。官厅。官爵。(2) 属于国家的或公家的。【组词】:官办。官费。官方。官府。(3) 生物体上有特定机能的部分。【组词】:感官。器官。五官。官能。(4) 姓。

基本含义

指官员或官府的意思,也可以用来形容官员的身份或地位。

汉官的意思

汉官 [hàn guān]

1. 指古代少数民族王朝中的汉人官吏。

汉官 引证解释

⒈ 指古代少数民族王朝中的 汉 人官吏。

《元史·祭祀志五》:“集贤院奏遣 汉 官,翰林院奏遣 蒙古 官,出璽书给驛以行。”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四章第一节:“在这样不同的经济关系基础上, 夏国 建立起所谓‘蕃官’与‘ 汉 官’两套并行的政治制度。”


汉官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署释义:汉 时五官署、左署、右署之合称。《后汉书·和帝纪》:“引三署郎召见禁中。”李贤 注引《汉官仪》:“三署谓五官署也,左、右署也,各置中郎将以司之。郡国举孝廉以补三署郎,年五十以上属五官,其次分在左、右署。”唐 沉佺期《酬苏员外味道夏晚寓直省中见赠》诗:“明朝题 汉 柱,三署有光辉。”清 袁枚《随园随笔·官职》:“杨雄 为侍郎,乃三署郎,非尚书郎也。”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十三》。
    • 2.
      中大夫释义:⒈古代官名。 ⒉汉官名。备顾问应对。
    • 3.
      仙台释义:《初学记》卷十一引 晋 司马彪《续汉官志》:“尚书省在 神仙门 内。 ”后因称尚书省为“仙臺”。
    • 4.
      公车司马令释义:汉 官名。掌管司马门和宫中的警卫事宜。属卫尉。《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卫尉,秦 官,掌宫门卫屯兵,有丞。景帝 初更名中大夫令,后元年復为卫尉。属官有公车司马、卫士、旅賁三令丞。”颜师古 注引《汉官仪》:“公车司马掌殿司马门、夜徼宫中,天下上事及闕下凡所徵召皆总领之。”《后汉书·百官志二》:“公车司马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宫南闕门,凡吏民上章,四方贡献,及徵诣公车者。”刘昭 注引《献帝起居注》:“建安 八年,议郎 卫林 为公车司马令,位随将、大夫。旧公车令与都官、长史位从将、大夫,自 林 始。”
    • 5.
      六条释义:汉 制,刺史班行六条诏书,以考察官吏。《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武帝 元封 五年初置部刺史”颜师古 注引《汉官典职仪》云:“刺史班宣,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非条所问,即不省。一条,强宗豪右田宅踰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二条,二千石不奉詔书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詔守利,侵渔百姓,聚歛为姦。三条,二千石不卹疑狱,风厉杀人,怒则任刑,喜则淫赏,烦扰刻暴,剥截黎元,为百姓所疾,山崩石裂,祅祥讹言。四条,二千石选署不平,苟阿所爱,蔽贤宠顽。五条,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託所监。六条,二千﹝
    • 6.
      副车释义:⒈皇帝的从车。 《史记·留侯世家》:“秦皇帝 东游,良 与客狙击 秦皇帝 博浪沙 中,误中副车。”司马贞 索隐:“《汉官仪》:天子属车三十六乘。属车即副车,而奉车郎御而从后。”《隋书·礼仪志五》:“俗人名曰五帝车者,盖副车也。”清 沉绍姬《咏古》:“为报 韩 仇奋一椎,副车虽误亦雄哉!”⒉谓帝婿。宋 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一:“副车弟尝得 太祖 赐后詔一以藏之。”宋 岳珂《愧郯录·国初宫禁节料钱》:“副车,盖 絛 谓其弟 鞗,尚 徽宗 女 茂德帝姬 云。”⒊清 代称乡试的副榜贡生。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于
    • 7.
      半通印释义:印章形式之一种,秦汉官印中,有一类下级官吏之印呈长方形,为正方官印之一半,故名半通印。
    • 8.
      双笔释义:《太平御览》卷六○五引《汉官仪》:“尚书令僕丞郎月给赤管大笔一双。”《旧唐书·李峤传》:“﹝ 李嶠 ﹞为儿童时,梦有神人遗之双笔,自是渐有学业。”后以“双笔”为颂人出任官职或文才出众之词。
    • 9.
      命卿释义:⒈由天子所任命的诸侯之卿。《左传·成公二年》:“不使命卿镇抚王室。”杨伯峻 注:“‘命卿’,由 周 王室加以任命之卿。《礼记·王制》:‘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可见‘命卿’制度之一斑。”《汉书·王嘉传》:“‘故继世立诸侯,象贤也。’虽不能尽贤,天子为择臣,立命卿以辅之。”颜师古 注:“命卿,命於天子者也。”⒉汉 代县丞、县尉皆受命于朝廷,故亦称命卿。《汉官仪》卷上:“大县,丞、左右尉,所谓命卿三人。小县,一尉、一丞,命卿二人。”
    • 10.
      官骑释义:⒈王室的骑兵。《史记·秦始皇本纪》:“长信侯 毐 作乱而觉,矫王御璽及太后璽以发县卒及卫卒、官骑、戎 翟 君公、舍人,将欲攻 蘄年宫 为乱。”《后汉书·中山简王焉传》:“詔 焉 与俱就国,从以虎賁官骑。”李贤 注引《汉官仪》:“騶骑,王家名官骑。”⒉泛指官府的骑兵。《晋书·王祥传》:“赐安车駟马,第一区,钱百万,绢五百匹,牀帐簟褥,以舍人六人为 睢阳公 舍人,置官骑二十人。”唐 王维《酬慕容上》诗:“挟轂双官骑,应门五尺僮。”
    • 11.
      开阳释义:⒈北斗七星的第六星。 《文选·张衡<思玄赋>》:“据开阳而頫眡兮,临旧乡之暗蔼。”李善 注引《春秋运斗枢》:“北斗七星,第六开阳也。”⒉东汉 时 洛阳 城门名。汉 应劭《汉官仪》卷上:“开阳门 始成,未有名。夜有一柱来止楼上。瑯邪 开阳县 上言:县南城门一柱飞去。光武皇帝 使来识,视之良是,遂坚缚之,因刻记其年月,以名门焉。”晋 潘岳《怀旧赋》:“启 开阳 而朝迈,济清 洛 以径渡。”南朝 梁简文帝《招真馆碑》:“开阳 木飞,材选海檀。”
    • 12.
      弁冕释义:⒈弁、冕皆古代男子冠名,吉礼之服用冕,通常礼服用弁。因以‘弁冕’指礼帽。《穀梁传·僖公八年》:“弁冕虽旧,必加於首。”⒉泛指汉官服式。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辫髮瓔珞,非弁冕之服。”⒊犹魁首。清 王鸣盛《十七史商榷·新旧唐书二十二》:“﹝ 杜佑 ﹞著述擅名,传至今千餘年,部帙如新,裒然为册府之弁冕。”⒋引申为居首。清 王韬《<续选八家文>序》:“明 初承 元 之弊,而 潜溪 起而振之,以弁冕乎一代。”⒌谓达官贵人。犹冠盖。宋 叶适《<纪年备遗>序》:“弁冕接踵。”
    • 13.
      引强释义:⒈挽拉强弓。 ⒉汉官名。谓能挽拉强弓者。
    • 14.
      征事释义:⒈征引故事。⒉古代试士“策问”内容之一。⒊汉官名,丞相属官,同六百石。
    • 15.
      戊部候释义:东汉官名。
    • 16.
      执虎子释义:《汉官仪》卷上:“侍中,左蝉右貂,本 秦 丞相史,往来殿中,故谓之侍中。分掌乘舆服物,下至褻器虎子之属。”后因以“执虎子”戏称侍中。
    • 17.
      扶挟释义:亦作“扶夹”。夹持;护持。汉 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吴王占梦》:“见前园横索生树桐,乐府吹巧也;见后房锻者扶挟鼓小震者,宫女鼓乐也。”《汉书·蔡义传》:“义 为丞相时年八十餘……行步俛僂,常两吏扶夹乃能行。”《后汉书·祭祀志上》“后有圣人,正失误,刻石记”刘昭 注引 汉 应劭《汉官·马第伯<封禅仪记>》:“两从者扶挟。”
    • 18.
      掖庭释义:⒈亦作“掖廷”。宫中旁舍,妃嫔居住的地方。《汉书·杜延年传》:“时 宣帝 养於掖庭,号皇曾孙。”《后汉书·班固传上》:“后宫则有掖庭、椒房,后妃之室。”李贤 注引《汉官仪》:“婕妤以下皆居掖庭。”唐 李肇《唐国史补》卷上:“元载 之败,其女 资敬寺 尼 真一 纳于掖庭。”清 钱谦益《继妻姚氏赠宜人制》:“追慕 原陵,永怀 长乐,访问掖庭椒房之故事,感叹 曾参、王骏 之坠言。”⒉宫中官署名。掌后宫贵人采女事,以宦官为令丞。秦 代名永巷,汉武帝 太初 元年改为掖廷。东汉 分为二,设掖庭令、永巷令。《后汉书·百
    • 19.
      握兰释义:⒈汉应劭《汉官仪》卷上:“﹝尚书郎﹞握兰含香,趋走丹墀奏事。”兰,香草。后以“握兰”指皇帝左右处理政务的近臣。⒉古时握兰以赠别。⒊喻孝养父母。
    • 20.
      斗食释义:⒈谓日食一斗粮。《墨子·杂守》:“斗食,终岁三十六石;参食,终岁二十四石。”孙诒让 间诂引 苏时学 曰:“据下言斗食食五升,又言日再食,是一食五升,再食则一斗,以终岁计之,当三十六石也。”⒉俸禄微薄的小官。《战国策·秦策三》:“其令邑中自斗食以上,至尉、内史及王左右,有非相国之人者乎?”《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是为少吏。”颜师古 注:“《汉官名秩簿》云:斗食月奉十一斛,佐史月奉八斛也。一説,斗食者,岁奉不满百石,计日而食一斗二升,故云斗食也。”宋 司马光《远谋》:“上自公卿,下

汉官(hangu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汉官是什么意思 汉官读音 怎么读 汉官,拼音是hàn guān,汉官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汉官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