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土 [chì tǔ]
1. 焙烧过的粘土。
英[terra-cotta;]
赤土 引证解释
⒈ 红土。 《晋书·张华传》:“华 以 南昌 土不如 华阴 赤土……因以 华阴 土一斤致 焕。
引焕 更以拭剑,倍益精明。”
⒉ 犹赤地。
引《北史·突厥传》:“旧居之地,赤土无依,迁徙漠南,偷存晷刻。”
唐 白居易 《捕蝗》诗:“雨飞蚕食千里闻,不见青苗空赤土。”
⒊ 见“赤土国”。
赤土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狼牙修释义:亦作“狼牙须”。亦作“狼牙修”。古国名。故地在今 泰国 南部 马来半岛 北大年 及附近一带。《北史·赤土传》:“又行二三日,西望见 狼牙须国 之山,於是南达 鸡笼岛,至於 赤土 之界。”《明史·外国传七·锡兰山》:“锡兰山,或云即古 狼牙修。梁 时曾通中国。自 苏门答剌 顺风十二昼夜可达。”
- 2.
狼牙脩释义:亦作“狼牙须”。 亦作“狼牙修”。古国名。故地在今 泰国 南部 马来半岛 北大年 及附近一带。《北史·赤土传》:“又行二三日,西望见 狼牙须国 之山,於是南达 鸡笼岛,至於 赤土 之界。”《明史·外国传七·锡兰山》:“锡兰山,或云即古 狼牙修。梁 时曾通中国。自 苏门答剌 顺风十二昼夜可达。”
- 3.
玄社释义:黑土,即北方的土地。古代天子用五色(青、赤、白、黑、黄)土封五方诸侯。封于东方者取青土,封于南方者取赤土,封于西方者取白土,封于北方者取黑土,封于上方者取黄土。各取其色物,裹以白茅,封以为社。玄社指北方的封国。
- 4.
赐茅授土释义:封建社会帝王分封诸侯的一种礼仪。 帝王以五色土为太社,分封诸侯时,各授以他们相应的某方某色土,如东方青土,南方赤土等,并包以白茅,使归以立社。
- 5.
赤土国释义:古国名。《隋书·赤土国传》:“赤土国,扶南 之别种也。在 南海 中,水行百餘日而达所都。土色多赤,因以为号。”亦简称“赤土”。《资治通鉴·隋炀帝大业四年》:“帝募能通絶域者,屯田主事 常骏 等请使 赤土。”
- 6.
赭垩释义:⒈赤土和白土,古代用为建筑涂料。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其土则丹青赭堊。”《文选·张衡<南都赋>》:“铜锡鈆鍇,赭堊流黄。”李善 注引《山海经》郭璞 注曰:“赭,赤土也;堊,似土,白色也。”《宋史·太宗纪二》:“﹝ 淳化 二年﹞二月癸丑,尽易宫殿彩绘以赭堊。”⒉谓以颜料涂饰建筑物。《韩非子·用人》:“夫人主不塞隙穴,而劳力於赭堊,暴雨疾风必坏。”唐 白居易《修香山寺记》:“杇槾之功必精,赭堊之饰必良。”宋 王禹偁《酬种放徵君一百韵》:“病翼得风云,坏墙劳赭堊。”
- 7.
赭衣释义:⒈古代囚衣。因以赤土染成赭色,故称。⒉指囚犯,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