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民务 民务的意思
mín

民务

简体民务
繁体民務
拼音mín wù
注音ㄇㄧㄣˊ ㄨ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mín,(1)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组词】:人民。民主。民国。民法。公民(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民(具有国籍的人)。(2) 指人或人群。【组词】:居民。民族。(3)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组词】:民间。民歌。民谚。民风。民情。(4) 某族的人。【组词】:汉民。回民。(5)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组词】:农民。渔民。(6) 非军事的。【组词】:民品。民航。(7) 同“苠”。

wù,(1) 事情。【组词】:事务。任务。公务。特务。不识时务(不认识时代潮流和当前形势)。(2) 从事,致力。【组词】:务工。务实(从事或讨论具体的工作)。务虚。当务之急。(3) 追求。【例句】:好(hào )高务远。(4) 必须,一定。【组词】:务必。务须。除恶务尽。(5) 旧时收税的关卡(现多用于地名)。【例句】:曹家务(在中国河北省)。(6) 姓。

基本含义

指民间公益事务、社区事务或社会公共事务。

民务的意思

民务 [mín wù]

1. 民众承担的事务。

3. 治理人民的事务。

民务 引证解释

⒈ 民众承担的事务。

《荀子·非十二子》:“故劳力而不当民务,谓之姦事;劳知而不律先王,谓之姦心。”
杨倞 注:“民务,四民之务。”
《商君书·赏刑》:“夫明赏不费,明刑不戮,明教不变,而民知於民务,国无异俗。”

⒉ 治理人民的事务。

晋 潘岳 《在怀县作》诗之二:“小国寡民务,终日寂无事。”
明 于谦 《安民疏》:“独 保定 地方又被差调官军经过骚扰,臣职专民务,岂敢缄默。”


民务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佩犊释义:《汉书·循吏传·龚遂》:“遂 见 齐 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勤民务农桑……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后因以“佩犊”喻弃官务农。
    • 2.
      六徵释义:亦作“六证”。考察、识别人臣的六个方面。徵,验证。《逸周书·官人》:“王曰:‘呜呼!大师,朕维民务官,论用有徵:观诚,考言,视声,观色,观隐,揆德。可得闻乎?’周公 曰:‘亦有六徵,呜呼,乃齐以揆之。’”《大戴礼记·文王官人》:“伦有七属,属有九用,用有六徵:一曰观诚,二曰考志,三曰视中,四曰观色,五曰观隐,六曰揆德。”《大戴礼记·文王官人》:“女平心去私,慎用六证。”卢辩 注:“六证,六徵。”
    • 3.
      正衣冠释义:主要是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勇于正视缺点和不足,严明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敢于触及思想、正视矛盾和问题,从自己做起,从现在改起,端正行为,自觉把党性修养正一正、把党员义务理一理、把党纪国法紧一紧,保持共产党人良好形象。
    • 4.
      焉耆释义:古 西域 国名。 又作 乌耆、乌缠、阿耆尼。国都在 员渠城(今 新疆 焉耆 西南 四十里城市 附近)。居民务农、捕鱼、畜牧。有文字,语言属印欧语系。初属 匈奴,西汉 神爵 二年(公元前60年)后属 汉 西域都护府。西汉 末又属 匈奴。东汉 永元 六年(公元94年)班超 破 匈奴,又内属。唐 初附 西突厥。
    • 5.
      耒耨之教释义:耒耨:农具。 农事耕作方法的传授。指教民务农。
    • 6.
      训农释义:谓教民务农。 《左传·闵公二年》:“务材训农,通商惠工。”孔颖达 疏:“训农,训民劝农业也。”《晋书·礼志上》:“近世以来,耕藉止於数步之中,空有慕古之名,曾无供祀训农之实,而有百官车徒之费。”元 姚燧《学稼亭记》:“今守令之近民者,孰不兼官训农。”
    • 7.
      题本释义:明 清 时的一种奏章。 明 制:凡兵刑钱粮、地方民务等大小公事皆用题本,由官员用印具题,送通政司转交内阁入奏。私事则用奏本,不准用印。清 初行题本与奏折制,科道及在京 满 汉 官员奏折均可直达宫门陈奏;军机处设立后,内外官员有紧急事务悉具奏折,即送军机处,而送通政司转达内阁的题本却成例行公事。光绪 二十八年(公元1902),遂废题本,专用奏折,通政司亦一并裁撤。明 沉德符《野获编·京职·章奏异名》:“今本章名色:为公事则曰题本;为他事则曰奏本。收本之处,在内则曰会极门,在外则为通政司。”《儿女英雄传》第四

民务(minw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民务是什么意思 民务读音 怎么读 民务,拼音是mín wù,民务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民务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