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白象 白象的意思
báixiàng

白象

简体白象
繁体
拼音bái xiàng
注音ㄅㄞˊ ㄒㄧㄤ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ái,(1) 雪花或乳汁那样的颜色。【组词】:白色。白米。(2) 明亮。【组词】:白昼。白日做梦。(3) 清楚。【组词】:明白。不白之冤。(4) 纯洁。【组词】:一生清白。白璧无瑕。(5) 空的,没有加上其它东西的。【组词】:空白。白卷。(6) 没有成就的,没有效果的。【组词】:白忙。白说。(7) 没有付出代价的。【组词】:白吃白喝。(8) 陈述。【组词】:自白。道白(亦称“说白”、“白口”)。(9) 与文言相对。【组词】:白话文。(10) 告语。【例句】:告白(对公众的通知)。(11) 丧事。【例句】:红白喜事(婚事和丧事)。(12) 把字写错或读错。【例句】:白字(别字)。(13) 政治上反动的。【组词】:白匪。白军。(14)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组词】:白族。白剧。(15) 姓。

xiàng,(1) 哺乳动物,是目前地球陆地上最大的哺乳类动物,多产在印度、非洲等热带地区,门牙极长,可用于雕刻成器皿或艺术品。【组词】:象牙。象牙宝塔(喻脱离群众和生活的文学家、艺术家的小天地)。(2) 形状,样子。【组词】:形象。景象。气象。现象。想象。象征。万象更新。象声。象形。

基本含义

指珍稀而罕见的事物,也指显眼而引人注目的东西。

白象的意思

白象 [bái xiàng]

1. 白色的象。古代以为瑞物。

2. 古代的一种杂戏。

4. 复姓。古有白象先生。见汉应劭《风俗通·姓氏篇下》。

白象 引证解释

⒈ 白色的象。古代以为瑞物。

汉 张衡 《西京赋》:“白象行孕,垂鼻轔囷。”
《三国志·魏志·乌丸鲜卑传》“记述随事,岂常也哉” 裴松之 注引《浮屠经》:“始 莫邪 梦白象而孕,及生,从母左胁出,生而有结,堕地能行七步。”
唐 顾况 《杜秀才画立走水牛歌》:“崑崙 儿,骑白象,时时锁着师子项。”
清 黄遵宪 《元朱碧山银槎歌》:“大瓶舁酒四白象,行幕鸣鼓千明驼。”

⒉ 古代的一种杂戏。

《魏书·乐志》:“六年冬,詔太乐、总章、鼓吹增修杂伎,造五兵、角觝、麒麟、凤皇、仙人、长蛇、白象、白虎及诸畏兽、鱼龙、辟邪、鹿马仙车、高絙百尺、长趫、缘撞、跳丸、五案以备百戏。”

⒊ 复姓。古有 白象先生。见 汉 应劭 《风俗通·姓氏篇下》。


白象(baixia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白象是什么意思 白象读音 怎么读 白象,拼音是bái xiàng,白象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白象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