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相 [bài xiàng]
1. 被任命为宰相。
拜相 引证解释
⒈ 被任命为宰相。
引宋 徐度 《却扫编》卷上:“韩康公、王荆公 之拜相也, 王岐公 为翰林学士,被召命词。”
清 叶廷琯 《吹网录·订旧闻证误之误》:“心传 谓据国史 章文献 …… 宝元 元年拜相。”
吴晗 《况锺和周忱》:“明成祖 在打到 南京,作了皇帝以加,任命七个官员替他管理机密事务,叫做‘入阁’,后来叫做‘拜相’。”
国语词典
拜相 [bài xiàng]
⒈ 就任宰相的职位。
引《大宋宣和遗事·元集》:「蔡京自拜相后,有巨商大贾六七辈,赴阙投词。」
例如:「封侯拜相」。
拜相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人镜芙蓉释义: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中》:“相国 李公 固言,元和 六年,下第游 蜀,遇一老姥,言:‘郎君明年芙蓉镜下及第,后二纪拜相’……明年,果然状头及第,诗赋题有‘人镜芙蓉’之目。”后因以“人镜芙蓉”为预兆科举得中的典故。
- 2.
大拜释义:指拜相。唐 李肇《唐国史补》卷上:“﹝ 李晟 ﹞与 张延赏 有隙。及 延赏 大拜,二勋臣在朝,德宗 令 韩晋公 和解之。”明 谢肇淛《五杂俎·事部二》:“永嘉(张孚敬)登第时,年逾五十,主司见而悯其老也。永嘉 憾之,其后大拜,竟不及门云。”清 孔尚任《桃花扇·设朝》:“若论迎立之功,今日大拜,自然让 马老先生 了。”
- 3.
宣麻拜相释义:唐宋拜相命将,用黄,白麻纸写诏书公布于朝,称为“宣麻”,又曰:降麻。以后就成为诏拜将相的代称。宣麻拜相是读书人的最高追求。
- 4.
宣麻释义:唐 宋 拜相命将,用白麻纸写诏书公布于朝,称为“宣麻”。后遂以为诏拜将相之称。《新唐书·百官志一》:“开元 二十六年,又改翰林供奉为学士,别置学士院,专掌内命。凡拜将相,号令征伐,皆用白麻。”宋 张元干《醉花阴》词:“春殿听宣麻,争喜登庸,何似今番喜。”元 贡师泰《送寿宏毅应奉赴兴国路经历》诗:“絳蜡夜深催视草,紫泥春蚤听宣麻。”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八:“潍县 相国大拜时,太夫人犹无恙,宣麻日,公喜咏云:‘更无朝士称前辈,尚有慈亲唤小名。’”
- 5.
拜相释义:被任命为宰相。宋 徐度《却扫编》卷上:“韩康公、王荆公 之拜相也,王岐公 为翰林学士,被召命词。”清 叶廷琯《吹网录·订旧闻证误之误》:“心传 谓据国史 章文献 …… 宝元 元年拜相。”吴晗《况锺和周忱》:“明成祖 在打到 南京,作了皇帝以加,任命七个官员替他管理机密事务,叫做‘入阁’,后来叫做‘拜相’。”
- 6.
旗旗释义:亦作“旂旗”。旌旗。《左传·桓公三年》:“三辰旂旗,昭其明也。”杜预 注:“三辰,日、月、星也,画於旂旗,象天之明。”孔颖达 疏:“旂旗是九旗之总名。”南朝 梁 江淹《萧拜相国齐公十郡九锡章》:“鑾輅旗旂,方幸於臣府。”宋 刘攽《和王正仲熙宁郊祀二十韵》:“风霆齐命令,龙虎会旗旂。”
- 7.
旷典释义:⒈前所未有的典制。 宋 王明清《挥麈前录》卷二:“国朝自外拜相者,文潞公、韩康公、章子厚,近年 陈原公,亦旷典也。”清 昭槤《啸亭杂录·定恩骑尉》:“凡阵亡人员,其封爵袭替者,皆赏给恩骑尉,以世其家,真旷典也。”《清史稿·刑法志三》:“迨 嘉庆 二十五年,始将到配未及三年人犯一体查办,尤为旷典。”⒉稀世盛典。《宋史·乐志五》:“至道 始册皇太子,有司言:‘太子受册,宜奏《正始之乐》。’百年旷典,至是举行,中外胥悦。”《儒林外史》第三五回:“今日皇上陞殿,真乃旷典!”
- 8.
李绅释义:李绅(772-846):唐代诗人。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后迁居无锡(今属江苏)。元和年间进士。历任校书郎、翰林学士。因事遭贬谪。后拜相,又出为淮南节度使。为新乐府运动参加者。《悯农》诗二首较有名。
- 9.
止法释义:宋 朝对文武臣转官的规定。 宋 洪迈《容斋续笔·宰相爵邑》:“是时,婺相 以(国公)食邑过二千户为辞。寿皇 遣中使至 迈 所居宣示,令具前此有无体例,及合如何施行事理,拟定闻奏。遂以邑户无止法復命,乃竟行下。”宋 赵昇《朝野类要·入仕》:“﹝止法﹞:谓如文臣转中大夫,直候职及侍从格,方许转太中大夫。若执政,转至金紫光禄大夫,直候拜相,方许转行特进。又如武臣,转至武功大夫,若有军功,方许转行右武。餘人以三官比转一官。又如捧香只转至训武郎,年劳只转至承直郎之类。”
- 10.
爰立释义:《书·说命》:“爰立作相,王置诸其左右。”孔 传:“於是礼命立以为相,使在左右。”后因以“爰立”指拜相。
- 11.
相麻释义:唐 宋 时拜相的诏书。 用白麻纸写,故称。
- 12.
磁枕释义:据 唐 沉既济《枕中记》载:开元 间,卢生 在 邯郸 旅店中怨叹自己穷困。 时旅店主人正蒸黄粱做饭。同店 吕翁 以青色磁枕授 卢生,生就枕入梦,一生登第拜相,极尽荣华富贵。一觉醒来,主人的黄粱饭犹未熟。后因以“磁枕”指代梦幻。
- 13.
芙蓉镜释义:⒈背面铸有芙蓉花饰的铜镜。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中》:“相国 李公 固言,元和 六年下第游 蜀,遇一老姥,言:‘郎君明年芙蓉镜下及第,后二纪拜相,当镇 蜀 土,某此时不復见郎君出将之荣也。’明年,果然状头及第,诗赋题有《人镜芙蓉》之目。后二十年,李公 登庸。”⒉泛指明镜。元 马祖常《次前韵》之二:“江心谁铸芙蓉镜,照见嫦娥织翠裳。”《花月痕》第二五回:“芙蓉镜里影双双,花讯朝朝问綺窗。”
- 14.
见趣释义:见识情趣。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七:“荆公 拜相之日,题诗壁间曰:‘霜松雪竹 钟山寺,投老归歟寄此生。’只为他见趣高,故合则留,不合则拂袖便去,更无拘绊。”元 许衡《病中杂言》诗之三:“年来识尽荣枯理,却笑 苏 张 见趣迂。”
- 15.
负弩释义:⒈谓背负弓箭,开路先行。古代迎接贵宾之礼。语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乃拜相如为中郎将,建节往使……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弩矢先驱。”南朝陈徐陵《与王僧辩书》:“郡将州司,郊迎负弩。”宋孔武仲《瓜步阻风》诗:“昨日焚香謁圣母,青山鞠躬如负弩。”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雹神》:“﹝李左车﹞怀中出天师刺,曰:‘闻騶从将临,先遣负弩。’”⒉古代亭长的别称。
- 16.
负弩前驱释义:背着弓箭走在 前头开道,表示尊敬。《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拜相如为中郎将,建节往使…至蜀,蜀太守以下郊 迎,县令负弩矢先驱,蜀人以为宠。”
- 17.
辱台释义:唐 代官场旧例:御史大夫往往拜相,如任命御史大夫百日内而改由他人拜相,则视为御史台之耻,谓之“辱臺”。
- 18.
金印记释义:传奇剧本。 明初苏复之作。战国时苏秦求官失败,饱受家中人轻视、讥笑;拜相后,家中人百般奉承。剧本暴露封建社会的炎凉世态。
- 19.
雪竹释义:⒈雪中之竹。唐 郑谷《送进士韦序赴举》诗:“秋山晚水吟情远,雪竹风松醉格高。”宋 魏泰《临汉隐居诗话》:“熙寧 庚戌冬,王荆公 安石 自参知政事拜相……取笔书窗曰:‘霜筠雪竹 钟山寺,投老归歟寄此生。’”宋 范成大《荆公墓》诗之一:“半世青苗法意,当年雪竹诗情。”⒉一种干节上有浓厚白粉的竹子。唐 许棠《题开明里友人居》诗:“风巢和鸟动,雪竹向人斜。”宋 杨万里《谢丁端叔直阁惠永嘉髹研句容香鬲》诗:“元珍先生 茁云孙,雪竹有节豹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