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曩日 曩日的意思
nǎng

曩日

简体曩日
繁体
拼音nǎng rì
注音ㄋㄤˇ ㄖ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nǎng, ◎ 以往,从前,过去的。【组词】:曩日。曩年。曩时。曩者(从前)。曩昔。

rì,(1) 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亦称“太阳”)。【组词】:日月星辰。日晷(guǐ)(古代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日珥。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接近死亡)。(2) 白天,与“夜”相对。【组词】:日班。(3) 天,一昼夜。【组词】:多日不见。今日。日程。(4) 某一天。【组词】:纪念日。(5) 计算工作的时间单位,通常以八小时或六小时为一个工作日。(6) 时候。【组词】:春日。往日。(7) 每天,一天一天地。【组词】:日记。日益。(8) 特指“日本国”。

基本含义

指过去的日子或往事。

曩日的意思

曩日 [nǎng rì]

1. 往日,以前。

曩日 引证解释

⒈ 往日,以前。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意者犹今日之 姑胥,曩日之 会稽 也。”
宋 丁谓 《丁晋公谈录》:“曩日 西川,元不是臣要杀降卒。”
《三国演义》第四二回:“曩日猎於 许田 时,若从吾意,可无今日之患。”
苏曼殊 《天涯红泪记》第二章:“此君玉照,即曩日女郎临别亲授鄙人。”


国语词典

曩日 [nǎng rì]

⒈ 从前。南朝梁·简文帝〈重请开讲启〉:「使北冀无山,岂自高于曩日;南阳回景,不独隔于当今。」也作「曩昔」、「曩时」。

《文选·陆机·辩亡论上》:「向时之师,无曩日之众。」


曩日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周制释义:周 代的制度。 《左传·昭公二十三年》:“叔孙 曰:‘列国之卿,当小国之君,固 周 制也。’”《国语·周语中》:“周 制有之曰:‘列树以表道,立鄙食以守路。’”晋 陆机《五等论》:“借使 秦 人因循 周 制,虽则无道,有与共弊,覆灭之祸,岂在曩日?”
    • 2.
      谴罚释义:谴责惩罚。 晋 傅玄《鼙舞歌·明君》:“明君御四海,听鉴尽物情。顾望有谴罚,竭忠身必荣。”《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一年》:“魏徵 上疏,以为:‘陛下欲善之志不及於昔时,闻过必改少亏於曩日。谴罚积多,威怒微厉。’”清 刘大櫆《程氏宗祠碑记》:“其不遵约束者,众共谴罚之。”
    • 3.
      遗字释义:⒈残留的文字。 宋 张耒《上方》诗:“古壁有遗字,昔人嗟寂寥。”《隶续·魏三体石经<左传>遗字》宋 洪适 释:“右 魏 三体石经《左传》遗字古文三百七。”清 江藩《汉学师承记·阎若璩》:“石经残碑遗字见於 洪适《隶释》者五百四十七字。”清 丘逢甲《和平里行》:“里人敬忠宝遗字,未入南中金石志。”⒉死者生前的题字、文稿等。唐 孟郊《李少府厅吊李元宾遗字》诗:“零落三四字,忽成千万年。那知冥寞客,不有补亡篇。”唐 元稹《祭亡友文》:“拜我者曩日之旧童,示我者絶时之遗字。”⒊脱漏文字。元 熊朋来《<钟鼎篆韵>
    • 4.
      静憩释义:指隐居。隋 江总《摄山栖霞寺碑》:“曩日静憩 钟巖,余便观止。餐仁饮德,十有餘年。”
曩日是什么意思 曩日读音 怎么读 曩日,拼音是nǎng rì,曩日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曩日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