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巡 [shí xún]
1. 指帝王按时巡狩。
时巡 引证解释
⒈ 指帝王按时巡狩。
引《书·周官》:“又六年,王乃时巡,考制度于四岳。”
孔颖达 疏:“周 制,十二年一巡守也。如《舜典》所云,春东、夏南、秋西、冬北。以四时巡行,故曰时巡。”
唐 储光羲 《秋庭贻马九》诗:“大君幸东岳,世哲扈时巡。”
《清史稿·礼志八》:“皇帝省方观民,特举时巡盛典。”
时巡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劈柴刀释义:一种刀背较厚,用来劈竹子、木头等的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二回:“当时巡丁、扦子手,七手八脚的,拿斧子、劈柴刀,把棺材劈开了。”
- 2.
包探释义:旧时巡捕房中的侦缉人员。
- 3.
周时释义:⒈指一昼夜。⒉昼夜。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钦定士阶条例》:“由总閲於廵察官中简选二员,给以印封锁钥,便司啟闭,并令周时巡缉,以重关防。”
- 4.
抚军释义:⒈谓太子从君出征。《左传·闵公二年》:“大子奉冢祀社稷之粢盛,以朝夕视君膳者也,故曰冢子。君行则守,有守则从,从曰抚军,守曰监国,古之制也。”宋 陈亮《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东宫居曰监国,行曰抚军。”⒉官名。将军称号。三国 魏文帝 封 司马懿 为抚军将军。其后 晋、南北朝 皆有此称,省称抚军。《晋书·宣帝纪》:“吾东,抚军当总西事;吾西,抚军当总东事。”晋 卢谌《赠刘琨》诗:“桓桓抚军,古贤作冠,来牧 幽都,济厥涂炭。”⒊官名。明 清 时巡抚的别称。清 叶廷琯《鸥陂渔话·路公别传》:“入为御史,劾 宜
- 5.
抚标释义:明 清 时巡抚直辖的军队。
- 6.
抚院释义:⒈明清时巡抚例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或右佥都御史衔,故称。 ⒉指巡抚衙门。
- 7.
敌礼释义:平等相待之礼。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有丧,拜焉”唐 孔颖达 疏:“宋 是先代之后,王以敌礼待之。”清 王应奎《柳南随笔》卷一:“时巡按其地者为 何御史 某,其父昔以卖笠为业,章 故性倨少礼,而尤以是轻 何。会 何 入謁,请讲钧敌礼,章 益怒。”
- 8.
时巡释义:指帝王按时巡狩。 《书·周官》:“又六年,王乃时巡,考制度于四岳。”孔颖达 疏:“周 制,十二年一巡守也。如《舜典》所云,春东、夏南、秋西、冬北。以四时巡行,故曰时巡。”唐 储光羲《秋庭贻马九》诗:“大君幸东岳,世哲扈时巡。”《清史稿·礼志八》:“皇帝省方观民,特举时巡盛典。”
- 9.
时迈释义:⒈按时巡行。⒉指光阴流转。
- 10.
竹嘂释义:旧时巡夜者击以报更的竹梆。
- 11.
赐杖释义:⒈古代帝王对有功年老的大臣赐予手杖,以为荣宠。又对高年赐予王杖,为养老之礼。始行于 汉,后世不废。清 查慎行《山野老人远来祝万寿者以千计目睹盛事纪之以诗》:“赐酺还赐杖,好向后生夸。”《清史稿·沉德潜传》:“復诣京师祝皇太后七十万寿,进《歷代圣母图册》,入朝赐杖。”⒉皇帝或尊长对臣下施以杖刑。元 虞集《中书平章政事蔡国张公墓志铭》:“间车驾时巡,既度 居庸,皇太后宫幄在 龙虎臺,猝遣使召公宫门下,以中旨切责之,赐杖,公创甚,舆归京师。”明 沉德符《野获编·列朝一·伶官干政》:“伶人恣横,至操文学词臣进退之
- 12.
铺兵释义:古时巡逻及递送公文的兵卒。
- 13.
陵使释义:古代四时巡察省视皇陵的陵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