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时训 时训的意思
shíxùn

时训

简体时训
繁体時訓
拼音shí xùn
注音ㄕˊ ㄒㄩㄣ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í,(1)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组词】:时间。时不我与。(2) 较长的时间。【组词】:时代。古时。(3) 泛指一段时间。【组词】:时光。时令。时分。(4) 现在的,当前的。【组词】:当时。时下。时务。时宜。(5) 常常。【组词】:时常。学而时习之。(6) 一年中的一季。【组词】:时序。四时如春。(7) 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8) 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组词】:时钟。时差(chā)。(9) 某一时刻。【组词】:按时上班。(10) 不定时,有时候。【组词】:时而。时阴时晴。(11) 机会。【组词】:时机。待时而动。(12) 姓。

xùn,(1) 教导,教诲。【组词】:训诫。训蒙(教育儿童)。训迪(教诲开导)。教(jiào )训。培训。(2) 可以作为法则的话。【组词】:家训。(3) 典式,法则。【组词】:不足为训。(4) 解释词的意义。【例句】:训诂(解释古书中的字、词句的意义。亦称“训故”、“诂训”、“故训”)。训读(日文借用汉字写日语原有的词,用日语语音读汉字)。

基本含义

根据时势作出正确的判断和指导。

时训的意思

时训 [shí xùn]

1. 指先王遗教。

时训 引证解释

⒈ 指先王遗教。

《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去肃表乎时训,行庆动於天瞩。”
张铣 注:“时训,谓先王之教也。”


时训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五品释义:⒈五常。指旧时的五种伦常道德。《书·舜典》:“帝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逊。’”孔 传:“五品谓五常。”孔颖达 疏:“品谓品秩,一家之内尊卑之差,即父母兄弟子是也。教之义、慈、友、恭、孝,此事可常行,乃为五常耳。”晋 陆云《吴故丞相陆公诔》:“五品时训,民神攸鑠。”明 归有光《明君恭己而成功》:“当 尧 之时,天下之故多矣,洪水方割矣,民未粒食而阻飢矣,五品不逊矣,五刑未明矣。”⒉五常。指仁、义、礼、智、信。《汉书·王莽传中》:“帅民承上,宣美风俗,五品乃训。”颜师古 注:“五品即五常,谓仁、义、礼、智
    • 2.
      前锋营释义:清 代京师禁卫军之一。分左、右两翼,各置统领,由王公大臣兼任,掌前锋政令。营兵由蒙古、满族健锐者充任,按时训练,大阅时为前锋,皇帝巡幸时为警卫。参阅《清史稿·职官志四》。
    • 3.
      愆阳释义:亦作“愆暘”。 阳气过盛。本谓冬天温和,有悖节令。后亦指天旱或酷热。《左传·昭公四年》:“夫冰以风壮,而以风出,其藏之也周,其用之也徧,则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杜预 注:“愆,过也。谓冬温。”《逸周书·时训》:“草木不黄落,是为愆阳;蛰虫不咸俯,民多流亡。”唐 白居易《祈皋亭神文》:“去秋愆阳,今夏少雨,实忧灾沴,重困 杭 人。”前蜀 杜光庭《神仙感遇传·释玄照》:“今愆暘经时,国内荒饉,可致甘泽,以救生灵。”明 刘基《次韵石末公闵雨》:“岂意愆阳为沴气,忽过炎夏到秋风。”
    • 4.
      王瓜释义:植物名。一名土瓜。葫芦科多年生攀援草本。叶互生,多毛茸。夏季开花,瓣缘细裂成丝状。果椭圆,熟时呈红色。《礼记·月令》:“﹝孟夏之月﹞王瓜生,苦菜秀。”郑玄 注:“王瓜,萆挈也。”《逸周书·时训》:“王瓜不生,困於百姓。”朱右曾 校释:“王瓜,一名土瓜,四月生苗,延蔓,五月开黄花,子如弹丸,生青熟赤。”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王瓜》:“土瓜,其根作土气,其实似瓜也。或云根味如瓜,故名土瓜。王字不知何义。瓜似雹子,熟则色赤,鸦喜食之,故俗名赤雹、老鸦瓜。一叶之下一鬚,故俚人呼为公公鬚。”一说即栝楼。《淮南
    • 5.
      科班释义:旧时训练戏曲艺徒的组织。 教学方法多为口传心授。有时也把经过专业的正规教育和严格训练比喻为科班出身。
    • 6.
      背畔释义:背叛。 《逸周书·时训》:“鸿雁不来,远人背畔。”《汉书·淮南王刘安传》:“使天下明知臣子之道,毋敢復有邪僻背畔之意。”《后汉书·公孙瓒传》:“天子迁徙,诸侯背畔。”《资治通鉴·汉宣帝神爵元年》:“羌 戎 小夷,逆天背畔,灭亡不久,愿陛下以属老臣,勿以为忧。”
    • 7.
      贪残释义:贪婪凶残。亦指贪婪凶残的人。《逸周书·时训》:“岁有大寒,田鼠不化鴽,国多贪残。”《汉书·刑法志》:“至於末世,苟任诈力,以快贪残。”宋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废强横之藩镇,诛贪残之官吏。”叶圣陶《倪焕之》十九:“他一方面愤恨执政的懦弱和卑污,列强的贪残和不义,一方面也痛恨同胞的昏顽和乏力。”
    • 8.
      阴慝释义:⒈阴气为害。《逸周书·时训》:“小暑至。苦菜不秀,贤人潜伏,靡草不死,国纵盗贼;小暑不至,是谓阴慝。”⒉指阴气。《后汉书·马融传》:“至于阳月,阴慝害作,百草毕落,林衡戒田,焚莱柞木。”李贤 注:“《左传》曰:‘唯正月之朔,慝未作。’杜 注云:‘慝,阴气也。害作言阴气肃杀,害於百草也。’”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杂说》:“五月芒种节后,阳气始亏,阴慝将萌,煖气始盛,蛊蠹并兴,以灰藏旃裘毛毳之物。”宋 朱熹《寄题宜春使君定叟张兄隐斋》诗之五:“阳嘉既涤荡,阴慝失封闭。”⒊阴险邪恶。《新唐书·韦皋韩弘等传赞
    • 9.
      鹄袍释义:白袍。 古代应试士子所服。宋 杨万里《送项圣与诣太常》诗:“鵠袍诣闕柳袍归,来年书院更光辉。”宋 方岳《送刘仲子就试》诗:“鵠袍纔脱须重读,六籍久为场屋苦。”元 王逢《寄林季文周叔彬二进士时训松庠弟子员》诗:“鵠袍联射圃,鱼饭独经帷。”
    • 10.
      鹰化释义:《礼记·月令》:“﹝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鳩。”孔颖达 疏引《周书时训》:“惊蛰之日桃始华,又五日仓庚鸣,又五日鹰化为鳩,至秋,则鳩化为鹰。”后遂以“鹰化”代称仲春之月。

时训(shixu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时训是什么意思 时训读音 怎么读 时训,拼音是shí xùn,时训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时训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