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通假 通假的意思
tōngjiǎ

通假

简体通假
繁体
拼音tōng jiǎ
注音ㄊㄨㄥ ㄐㄧㄚ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tōng tòng,(1) 没有阻碍,可以穿过,能够达到。【组词】:通风。通天。通气。通宵。通行。通过。通衢。贯通。四通八达。曲径通幽。(2) 懂得,彻底明了。【组词】:通晓。通彻。通今博古。通情达理。(3) 传达。【组词】:通令。通讯。通报。通告。通知。通缉。通谍。(4) 往来交接。【组词】:通敌。通商。通邮。通融。通假(jiǎ)(汉字的通用和假借)。串通。沟通。(5) 普遍、全。【例句】:通才(指知识广博,具有多种才能的人)。通论。通体。通身。通读。通常。通病。通盘。普通。(6) 男女不正当的性行为。【组词】:通奸。私通。

jiǎ jià,(1) 不真实的,不是本来的,与“真”相对。【组词】:假山。假话。假冒。假释。假死。虚假。真假。弄虚作假。(2) 借用,利用。【组词】:假借。假货。假道(借路)。假手(利用他人为自己办事)。假公济私。不假思索(用不着想)。(3) 〔假名〕日本文所用的字母,多借用汉字的偏旁。楷书称“片假假”,草书称“平假假”。(4) 据理推断,有待验证的。【组词】:假设。假使。假令。假如。假若。 ◎ 照规定或经请求批准暂时离开工作或学习场所。【组词】:假日。假条。病假。

基本含义

指两个或多个字音相同,但意义不同的词语。

通假的意思

通假 [tōng jiǎ]

1. 汉字中的互相通用及假借的用法。

[interchangeability of words or characters;]

通假 引证解释

⒈ 互相借用。

明 文徵明 《企斋先生传》:“先生昆弟五人,白首同居,有无通假,死丧患难,惠恤惟勤,於伦谊至篤也。”
张元济 《<愧郯录>跋》:“书此以识吾友通假之惠,并为是书庆幸焉。”

⒉ 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严格说,与本无其字的假借不同,但习惯上也通称假借。包括同音通假,如借“公”为“功”,借“骏”为“峻”;双声通假,如借“祝”为“织”,借“果”为“敢”;迭韵通假,如借“崇”为“终”,借“革”为“勒”。古书多用通假字;今简化汉字也常常采用,如借“谷”为“穀”,借“吁”为“吁”。


国语词典

通假 [tōng jiǎ]

⒈ 同音字或近音字相互通用或假借。古书常用通假字,可包括三种:一、同音通假。如借公为功。二、双声通假。如借果为敢。三、叠韵通假。如借崇为终。


通假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声之转释义:训诂学术语。指在声母相同相类的情况下,由韵母的转变而造成的字词的孳乳、分化、通假等现象。
    • 2.
      书读百遍释义:读书读得多了,书中之义就自然出现,不待讲解,即明其义矣。 通假字。
    • 3.
      余义释义:⒈主旨以外的意义、内容。⒉指字的本义之外的派生义、通假义。
    • 4.
      借字释义:通假字,如借公为功,借果为敢,借崇为终。
    • 5.
      借音释义:指通假字改变声调以从本字的读音。
    • 6.
      别义释义:⒈区别礼仪等级。 ⒉一个词除本义以外的意义。包括引申义、比喻义及通假义等。
    • 7.
      孰为汝多知乎释义:这句话选自于《两小儿辩日》,意思是: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知:zhì。通假字,原为智。
    • 8.
      异文释义:⒈对异体字、通假字的总称。 ⒉不同书籍或同一书籍不同版本记录的相同事物,不同的学句。
    • 9.
      有易释义:古部落名。在 黄河 之北或 易水 附近。有,词头。《竹书纪年》卷上:“十二年,殷侯 子 亥 宾于 有易,有易 杀而放之。十六年,殷侯微 以 河伯 之师伐 有易,杀其君 绵臣。”王国维《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王恒》:“﹝《楚辞·天问》:﹞‘昬微 遵跡,有狄 不寧。’昬微 即 上甲微,有狄 亦即 有易 也。古狄、易二字同音,故互相通假……其国当在 大河 之北,或在 易水 左右。”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二编第二章第一节:“有易氏 在有的文献中作 有扈,是当时北方的一个强大部落。”
    • 10.
      茶值释义:茶叶价值古籍中“值”“直”通假,相关文献是《锦绣万花谷》。
    • 11.
      通借释义:⒈互相借用。 ⒉犹通假。
    • 12.
      通借字释义:即通假字。 《辞书研究》1980年第1期:“所谓通借字,大概说来,其字音与本字相同或相近,在某些文章的语句中用来替代或代表本字。”参见“通假字”。
    • 13.
      通假释义:汉字的通用假借,即用同音字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如借“蚤”为“早”、借“信”为“伸”、借“崇”为“终”等,多见于古书。现在简化汉字也有采用通假的,如借“谷”为“穀”、借“发”为“髮”等。假(jiǎ)。
    • 14.
      通假字释义:古书中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这个音同或音近的字叫做通假字。如《论语·阳货》“归孔子豚”,“归”假借为“馈”(赠的意思),“归”为通假字。
    • 15.
      通叚释义:同“通假”。 清 孙诒让《<墨子间诂>序》:“而古字古言,转多沿袭未改,非精究形声通叚之原,无由通其读也。”严复《译<天演论>自序》:“声音代变,则通叚难明。”
    • 16.
      钜惠释义:如今,这个词经常出现在促销性广告或宣传中,在这个词里面,“钜”是通假字,通“巨”,是“大”的意思。
    • 17.
      面目犁黑释义:面貌黑黄色。 形容憔悴的样子。犁字是通假字,通“黧”,作黧黑或黎黑。

通假(tongjia)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通假是什么意思 通假读音 怎么读 通假,拼音是tōng jiǎ,通假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通假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