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校文 校文的意思
xiàowén

校文

简体校文
繁体
拼音xiào wén
注音ㄒㄧㄠˋ ㄨㄣ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xiào jiào,(1) 学堂,专门进行教育的机构。【组词】:校园。校长。(2) 军衔的一级,在“将”之下,“尉”之上。(3) 古代军队编制单位。【例句】:校尉(统带一校的军官)。(1) 比较。【组词】:校场。(2) 查对、订正。【组词】:校勘。校订。校对。

wén,(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组词】:灿若文锦。(2) 刺画花纹。【组词】:文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组词】:文字。文盲。以文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组词】:文凭。文艺。文体。文典。文苑。文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文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组词】:文化。文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组词】:天文。水文。(7) 旧时指礼节仪式。【组词】:虚文。繁文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组词】:文质彬彬。(9) 温和。【组词】:文火。文静。文雅。(10) 指非军事的。【组词】:文职。文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组词】:文言。文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组词】:文科。(13) 掩饰。【组词】:文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组词】:一文不名。(15) 姓。

基本含义

指校正文稿或校对文章。

校文的意思

校文 [xiào wén]

1. 校勘文章。

校文 引证解释

⒈ 校勘文章。

汉 张衡 《西京赋》:“次有 天禄、石渠,校文之处。”
唐 骆宾王 《帝京篇》:“校文 天禄阁,习战 昆明水。”
明 陈元素 《赠锦衣卫经历白超宗》诗:“衣归质库仍留客,印阁閒牀且校文。”


校文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上释义:⒈指马上、枕上、厕上。 宋 欧阳修《归田录》卷二:“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清 赵翼《寄题法梧门祭酒诗龛图》诗:“杜 诗万里行,欧 诗三上成。”清 阮葵生《茶馀客话》卷四:“魏善伯 徵士,题 范覲公 中丞厕云:成文自古称三上,作赋於今过十年。”⒉上上、上中、上下。泛指上等。宋 梅尧臣《依韵和胡舍人见唁》:“校文岂论居三上,赋分由来本下中。”
    • 2.
      丹黄释义:⒈赤黄色。⒉旧时点校书籍用朱笔书写,遇误字,涂以雌黄,故称点校文字的丹砂和雌黄为丹黄。
    • 3.
      僞体释义:⒈指违背《风》《雅》规范的诗歌或风格不纯正的文章。 唐 杜甫《戏为六绝句》:“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⒉指专事摹拟而无真实内容和独特风格的作品。清 方苞《古文约选序例》:“始学而求古求典,必流为 明 七子之伪体。”清 龚自珍《歌筵有乞书扇者》诗:“天教伪体领风花,一代人材有岁差。”章炳麟《校文士》:“魏源 龚自珍,则所谓伪体者也。”
    • 4.
      寅恭释义:恭敬。宋 范仲淹《谢转礼部侍郎表》:“臣敢不夕惕三省,寅恭一心,进则尽忧国忧民之诚,退则处乐天乐道之分!”《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帝亲习封禪仪于 崇德殿。初,礼官言帝王无亲习之文,帝曰:‘朕以达寅恭之意,岂惮劳乎!’”明 李东阳《约斋记》:“比予校文南畿,公寔主聘荐,周旋閲月。寅恭如一,日见其衣服舆乘不饰华飭。”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筮仕·四六小启式》:“无任寅恭,仰祈丙鉴。”
    • 5.
      检文释义:⒈指封禅之文。⒉检校文字。
    • 6.
      疏谬释义:亦作“疏繆”。亦作“疎谬”。亦作“踈繆”。粗率谬误。《三国志·魏志·嵇康传》“至 景元 中坐事诛”南朝 宋 裴松之 注:“此又 干寳 之疏谬,自相违伐也。”宋 沉括《梦溪笔谈·象数一》:“古今言刻漏者数十家,悉皆疎谬。”宋 王十朋《送吴翼万庠赴省试序》:“予踈繆,反资其发药者居多,然后知 退之 之言为不妄。”清 恽敬《<靖节集>书后一》:“《直斋书録解题》载 蜀 本《靖节先生集》有 吴斗南《年谱》一卷,张季长《辨正》一卷,今坊间本止存《年谱》一卷而已,疎谬处甚多。”章炳麟《校文士》:“晚乃颠倒《诗》《书》
    • 7.
      遗章释义:⒈遗漏篇章。 《文选·班固<典引>》:“伊考自遂古,乃降戾爰兹,作者七十有四人,有不俾而假素,罔光度而遗章,今其如台而独闕也。”蔡邕 注:“未有告之以光明之度,而遗其篇章。”⒉前人留传下来的文章。唐 元稹《大合乐赋》:“窃贺声明之巨丽,敢联《雅》《颂》之遗章。”章炳麟《校文士》:“邇者,黄以周 以不文著,惟 黄氏 亦自谓钝於笔语,观其撰述,密栗醇厚,庶几 贾 孔 之遗章,何 宋 文之足道?”⒊遗表;遗奏。清 钱泳《履园丛话·碑帖·吴越僧统慧因普光大师塔铭》:“宝大 元年八月十三日夜,集众讽经,乃为遗章,
    • 8.
      骨体释义:⒈骨架躯体。 《荀子·荣辱》:“骨体肤理辨寒暑疾养。”《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形貌奇伟,骨体不恒。”清 余怀《板桥杂记·丽品》:“美而艳,丰而柔,骨体皆媚,天生尤物也。”⒉比喻字的骨架。宋 姜夔《续书谱·真》:“横直画者,字之骨体,欲其坚正匀浄,有起有止,所贵长短合宜,结束坚实。”⒊比喻文章的雄健风格。章炳麟《校文士》:“若其(龚自珍)文词侧媚,自以取法晚 周 诸子,而佻达无骨体。”⒋有骨气。明 王世贞《赠石给事拱辰》诗:“余本骨体人,为君重踟蹰。”⒌古代供祭祀、宴飨用的牛羊的肢体和头之外的其它

校文(xiaowe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校文是什么意思 校文读音 怎么读 校文,拼音是xiào wén,校文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校文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