謏闻 [xiǎo wén]
1. 小有声名。
3. 孤陋寡闻。常用作谦词。
謏闻 引证解释
⒈ 小有声名。
引《礼记·学记》:“发宪虑,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
郑玄 注:“謏之言小也。”
孔颖达 疏:“謏之言小;闻,声闻也。”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杂录》:“近年士风盛而古意衰,习竞浮华,辞昧体要,真材不足以胜,謏闻雷同,反得以敝帚倖出。”
清 刘大櫆 《方府君墓志铭》:“虽士之修身洁行,非以謏闻而骇俗。”
⒉ 孤陋寡闻。常用作谦词。
引《南齐书·陆澄传》:“澄 謏闻肤见,貽挠后昆,上掩皇明,下笼朝议。”
宋 王禹偁 《右卫上将军赠侍中宋公神道碑》:“臣掖垣备位,论譔非工,受明命之已行,率謏闻而塞职。”
元 张起岩 《济南路大都督张公行状》:“故详録其实,而以謏闻附,庶备宗工鉅儒之采择云。”
清 钱谦益 《苏州府重修学志序》:“则姑述其謏闻以告于乡之子弟,其亦可乎?”
謏闻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动众释义:⒈劳动众人。《礼记·学记》:“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郑玄 注:“动众谓师役之事。”孔颖达 疏:“虽有以小善,恩未被物,若御军动众则不能,故云不足以动众也。”《淮南子·时则训》:“动众兴兵,必有天灾。”《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歟!”⒉惊动众人。宋 曾巩《添兵策》:“虽议者恐其动众,亦当断在必行。”
- 2.
操存释义:⒈执持心志,不使丧失。语出《孟子·告子上》:“孔子曰:‘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惟心之谓与!’”《朱子全书》卷三:“为学之要,只在着实操存,密切体认自己身心上理会。”宋李光《赠赵璚夫》诗:“操存有约要真见,记问夸多只謏闻。”明叶子奇《草木子·原道》:“丹经言鼎鑪是安身立命也,採药是收敛精神也,火候是操存之意也,沐浴是日新之功也,抽添是勤怠之节也。”明彭时《彭文宪公笔记》:“先生平昔涉歷艰险,操存有素,故祸福不足以动心。”⒉指操守、心志。
- 3.
謏闻释义:⒈小有声名。《礼记·学记》:“发宪虑,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郑玄 注:“謏之言小也。”孔颖达 疏:“謏之言小;闻,声闻也。”元 刘壎《隐居通议·杂录》:“近年士风盛而古意衰,习竞浮华,辞昧体要,真材不足以胜,謏闻雷同,反得以敝帚倖出。”清 刘大櫆《方府君墓志铭》:“虽士之修身洁行,非以謏闻而骇俗。”⒉孤陋寡闻。常用作谦词。《南齐书·陆澄传》:“澄 謏闻肤见,貽挠后昆,上掩皇明,下笼朝议。”宋 王禹偁《右卫上将军赠侍中宋公神道碑》:“臣掖垣备位,论譔非工,受明命之已行,率謏闻而塞职。”元 张起岩《
- 4.
謏闻之陋释义:謏闻:小有名声。仅有小小的名声,很浅陋。
- 5.
謏闻浅说释义:謏闻:小有名声。 小有名声,学识浅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