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信 [yìn xìn]
1. 政府机关的各种印章、公私印章的总称。
英[seal of power; official seal;]
印信 引证解释
⒈ 公私印章的总称。
引唐 元稹 《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敛緡偷印信,传箭作符繻。”
《元典章·刑部十四·诈》:“中书省捉获得 王容 诈雕行省并中书省印信。”
清 黄景仁 《题可堂印谱》诗:“伊惟印信作,旨哉得书意。”
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觉悟》:“经理们正在清理公文印信。”
⒉ 借指权力或官职。
引明 汤显祖 《紫钗记·延媒劝赘》:“三臺印信都权掌,谁敢居吾上!”
清 昭槤 《啸亭续录·稗事数则》:“乾隆 末, 定王 屡摄金吾印信。”
国语词典
印信 [yìn xìn]
⒈ 政府机关使用的印章。有印、关防、钤记、国玺、职章等类别。
引《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县令批准建造,又自取库中公费银十两,开了疏头,用了印信,就中给与老成耆民收贮了讫。」
《儒林外史·第三八回》:「你领了这妇人,拿我这一幅绫子,遇州遇县,送与他地方官看,求都要用一个印信。」
印信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侯印释义:侯爵之印信。《史记·张耳陈馀列传》:“君何不齎臣侯印,拜 范阳 令,范阳 令则以城下君,少年亦不敢杀其令。”《史记·张耳陈馀列传》:“武信君 从其计,因使 蒯通 赐 范阳 令侯印。”
- 2.
信瑞释义:⒈用作信物的瑞玉。汉 班固《白虎通·文质》:“何谓五瑞?谓珪、璧、琮、璜、璋也……《尚书大传》曰:‘天子执瑁以朝诸侯。’又曰:‘诸侯执所受圭与璧,朝于天子。无过者,復得其珪以归其邦;有过者,留其圭;能正行者,復还其圭。三年珪不復,少絀以爵。’圭所以还何?以为珪信瑞也。”⒉圭为五瑞之一,是受到天子信用的象征,后因以“信瑞”喻指皇帝予以委任的印信。宋 曾巩《贺韩相公赴许州启》:“伏审远持信瑞,入奉清闲,假泰筮以諏辰,命倌人而飭驾。”
- 3.
信笼释义:封口加盖印信的箱笼。 《水浒传》第三九回:“且説 蔡九知府 安排两个信笼,打点了金珠宝贝玩好之物,上面都贴了封皮。”
- 4.
信节释义:⒈使者所持的符节印信。⒉忠贞的节操。
- 5.
六面印释义:六面都刻有印文的一种私印。 流行于 南北朝。呈“凸”字形,印鼻端刻有一小印,其馀五面也刻有印文。因专用于书信,故在姓名下常附加“印信”、“启事”、“白笺”等字样。
- 6.
关由释义:⒈通过;经由。唐 薛用弱《集异记·马总》:“祐之 此官,亦人世之中书令耳,六合之内,靡不关由。”《续资治通鉴·宋神宋熙宁十年》:“在京官司,应支用係省钱物,并令关由三司。”⒉官府发给的凭证。《元典章·户部八·茶法》:“将前项茶货赴 永州 在城商税务投税,就纳中统钞五两,给到印信关由二纸。”
- 7.
关防释义:⒈防止泄露机密。⒉旧时政府 机关或部队用的印信,多为长方形。⒊旧指驻兵防守的要塞,也指防守,防备。
- 8.
勘合释义:⒈验对符契。古时符契文书,上盖印信,分为两半,当事双方各执一半。用时将二符契相并,验对骑缝印信,作为凭证。凡调遣军队、车驾出入皇城、官吏驰驿等,均须勘合。《唐律·擅兴·应给发兵符而不给》“不以符合从事,或符不合不速以闻,各徒二年”唐 长孙无忌 疏议:“不以符合从事者,谓执兵之司,得左符皆用右符勘合,始从发兵之事。”⒉指勘合时所用的符契。宋 叶适《经总制钱一》:“得产有勘合,典卖有牙契。”《警世通言·钝秀才一朝交泰》:“又将银五十两买了个勘合,驰驛到京。”《明史·食货志四》:“编置勘合及底簿……转运司亦有底
- 9.
印囊释义:古代装印信的口袋。
- 10.
印契钱释义:宋 代商税的一种。民间典卖田宅,限两月内赴官府在契约上加盖官府印信,并交纳印契钱。《文献通考·征榷六》:“宋太祖 开寳 二年,始收民印契钱,令民典卖田宅,输钱印契、税契,限两月。”
- 11.
印务释义:旧指官署的印信和职务。 明 汤显祖《南柯记·卧辙》:“印务俱已交盘了,看黄金印文边角全,文书查交仓库盘。”《儒林外史》第八回:“南昌府 前任 蘧太守 ……年老告病,已经出了衙门,印务是通判署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三回:“两湖 督宪奉了上諭,调补 两江 之后,便料理交代,这边的印务是奉旨交 湖北 巡抚兼署的。”
- 12.
印把子释义:指行政机关的印信的把儿,比喻政权:印把子掌握在人民手里。
- 13.
印符释义:印信和兵符。
- 14.
印面释义:⒈在脸上刺出斑痕,以毁其容。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黥》:“大历 以前,士大夫妻多妬悍者,婢妾小不如意,輒印面,故有月点、钱点。”⒉指图章刻有印文的一面。《明会典·学校·印信》:“十四年议准,在外大小衙门印记,年久印面平乏、篆文模糊者,方许申知上司,验实具奏,铸换新印。”
- 15.
号纸释义:明 清 时代政府所颁记载土司袭位者职衔,世系、承袭年月的书状。《清史稿·土司传二·四川》:“小姓寨 土百户,其先 郁从文,於 明 末归附,授长官司职衔印信,管束番众。顺治 年间,将 明 时印信号纸呈缴。”《清史稿·土司传二·四川》:“嘉庆 八年,土司 罗藏策登 为正土司头人 云甸 等戕害,以头人 阿彩登舟 拔补,颁给印信号纸。”
- 16.
封玺释义:封缄的印信。
- 17.
巡拦释义:巡视稽察。亦指负责巡视稽察的差役。明 焦竑《玉堂丛语·政事》:“二十三年,上命 杨靖 榜諭各处税课司局巡拦,令许所办额课日逐巡办,牧於司局,按季交与官攒,出给印信收票。”明 陆嘘云《世事通考·人物》:“总甲、应捕、弓兵、巡拦、皂隶。”《醒世姻缘传》第十九回:“你看这两个私窠子么!在家里就像巡拦一般,巡的恁谨。”
- 18.
掌印释义:⒈掌管印信。 ⒉比喻主持事务或掌握政权。
- 19.
摄篆释义:指代理官职,掌其印信。因印信刻以篆文,故名而会县令摄篆旁邑。--邵长蘅《青门剩稿》不妨令张生摄篆九年,瓜代可也。--《聊斋志异.考城隍》
- 20.
摘印释义:清 制,地方官犯事,须即撤职者,即由督抚委派人员收取该官印信,限日离任,叫“摘印”。《清会典事例·吏部·外官参劾》:“特参贪酷拏问质审等犯,一面具题,一面摘印看守。”《儒林外史》第十七回:“那晓得百姓要留这官,鸣锣罢市,围住了摘印的官,要夺回印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