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昭示 昭示的意思
zhāoshì

昭示

简体昭示
繁体
拼音zhāo shì
注音ㄓㄠ ㄕ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āo,(1) 光明。【组词】:昭明。昭昭(➊明亮的样子,如“日月昭昭”;➋明白事理。如“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2) 明显,显著。【组词】:昭著。昭彰。昭布。昭雪(揭明真情,洗清冤枉)。

shì,(1) 表明,把事物拿出来或指出来使别人知道。【组词】:示警。示范。示弱。示威。示众。示意。告示。指示。请示。(2) 对来信的敬称。【组词】:赐示。

基本含义

明显地显示或表明某种信息或意义。

昭示的意思

昭示 [zhāo shì]

1. 明白地表示或宣布。

昭示后世。

[make clear to all;]

昭示 引证解释

⒈ 明白宣示或显示。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计倪》:“倾城倾国,思昭示於后王;丽质冶容,宜求监於前史。”
宋 陆游 《谢赐历日表》之二:“齐七政於璿璣,昭示太平之象。”
邹韬奋 《我们对于国事的态度和主张》:“今宜昭示大公,严惩著名贪污分子。”
孙犁 《澹定集·<文艺评论>改进要点》:“这个道理,生活已经昭示过。”


国语词典

昭示 [zhāo shì]

⒈ 明白的宣告、公布。

汉·袁康《越绝书·卷九·越绝外传计倪十一》:「倾城倾国,思昭示于后王;丽质冶容,宜求监于前史。」
宋·陆游〈谢赐历日表〉:「齐七政于璿玑,昭示太平之象。」

明示


昭示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明示释义:⒈明确表示。 ⒉当事人用口头或书面形式明确进行意思表示的方式。与“默示”相对。

昭示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隐瞒释义:掩盖真相,不让人知道:隐瞒错误。大家都知道了,他还想隐瞒。

昭示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五示释义:古时君主昭示臣民的五件事:《逸周书·成开》:“五示:一,明位示士;二,明惠示众;三,明主示寧;四,安宅示孥;五,利用示产。”
    • 2.
      光示释义:昭示。
    • 3.
      南疆释义:南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维吾尔、塔吉克、汉、柯尔克孜等民族的艺术和风情绚丽多彩,构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观。在古丝绸之路的南、中两条干线上留下的数以百计的古城池、古墓葬、千佛洞等古迹昭示着历史的悠长与沧桑。
    • 4.
      命分释义:⒈犹命运。唐 白居易《白云期》诗:“年长识命分,心慵少营为。”宋 俞文豹《吹剑录外集》:“中人以下,逐逐利欲,使其不知命分之所止,则猖狂妄行,将无所不至矣。”明 张宁《方洲杂言》:“如功名可期,神赐显梦;如命分浅薄,神幸昭示!”⒉犹天赋,禀赋。《朱子语类》卷四:“问:‘性分、命分何以别?’曰:‘性分是以理言之,命分是兼气言之。命分有多寡厚薄之不同。’”
    • 5.
      布信释义:昭示信用。
    • 6.
      彰明释义:⒈颁示;昭示。 ⒉显豁,明显。
    • 7.
      恳至释义:恳切。《后汉书·儒林传上·杨政》:“政 每共言论,常切磋恳至,不为屈挠。”唐 韩愈《贺册尊号表》:“臣伏闻宰相公卿百官及关辅百姓耆耋等,以陛下功崇德鉅,天成地平,宜加号於殊常,以昭示於来代,陈请恳至,于再于三。”《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二年》:“辛未,魏 以 彭城王 勰 为太师,勰 固辞。魏主 赐詔敦諭,又为家人书,祈请恳至;勰 不得已,受命。”清 王韬《择友说》:“今夫人必先有芬芳悱惻之怀,然后有恳至篤忱之谊,岂可於寻常庸俗中求之哉!”
    • 8.
      掬示释义:捧出来示众,昭示。
    • 9.
      昭启释义:犹昭示。
    • 10.
      昭假释义:向神祷告,昭示其诚敬之心以达于神。
    • 11.
      昭垂释义:昭示,垂示。
    • 12.
      昭恶释义:揭露或昭示邪恶。《左传·襄公二十二年》:“求亡妻者,使復其所。使 游氏 勿怨,曰:‘无昭恶也。’”《汉书·古今人表序》:“归乎显善昭恶,劝戒后人,故博采焉。”
    • 13.
      昭示释义:明白地表示或宣布:昭示后世。昭示国人。
    • 14.
      昭题释义:昭示所题之碑。
    • 15.
      朝着释义:犹朝班。语本《左传·昭公十一年》:“朝有著定”。杜预 注:“著定,朝内列位常处,谓之表著。”陆德明 释文:“著,张虑反。”《宋史·河渠志三》:“陛下方将澄清朝著,建立事功,不先诛窜 昌龄(孟昌龄)父子,无以昭示天下。”清 钱谦益《邹县谒孟子庙》诗:“妾妇充朝著,从横树师帅。”参见“朝班”。
    • 16.
      气应释义:⒈指神的昭示。⒉气息相应。
    • 17.
      破示释义:剖析昭示。
    • 18.
      示世释义:谓昭示于世人。
    • 19.
      老子天下第一释义:在老子之前无人昭示比天还大的秘密——道,因此说老子天下第一。
    • 20.
      诞昭释义:⒈大为昭著。 晋 夏侯湛《雷赋》:“嗟乾坤之神祗兮,信灵化之诞昭。”⒉普遍昭示。宋 王禹偁《拟赐天下雍熙三年新历诏》:“爰举旧章,乃颂新历,诞昭正朔,广被华夷。”

昭示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五示释义:古时君主昭示臣民的五件事:《逸周书·成开》:“五示:一,明位示士;二,明惠示众;三,明主示寧;四,安宅示孥;五,利用示产。”
    • 2.
      光示释义:昭示。
    • 3.
      南疆释义:南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维吾尔、塔吉克、汉、柯尔克孜等民族的艺术和风情绚丽多彩,构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观。在古丝绸之路的南、中两条干线上留下的数以百计的古城池、古墓葬、千佛洞等古迹昭示着历史的悠长与沧桑。
    • 4.
      命分释义:⒈犹命运。唐 白居易《白云期》诗:“年长识命分,心慵少营为。”宋 俞文豹《吹剑录外集》:“中人以下,逐逐利欲,使其不知命分之所止,则猖狂妄行,将无所不至矣。”明 张宁《方洲杂言》:“如功名可期,神赐显梦;如命分浅薄,神幸昭示!”⒉犹天赋,禀赋。《朱子语类》卷四:“问:‘性分、命分何以别?’曰:‘性分是以理言之,命分是兼气言之。命分有多寡厚薄之不同。’”
    • 5.
      布信释义:昭示信用。
    • 6.
      彰明释义:⒈颁示;昭示。 ⒉显豁,明显。
    • 7.
      恳至释义:恳切。《后汉书·儒林传上·杨政》:“政 每共言论,常切磋恳至,不为屈挠。”唐 韩愈《贺册尊号表》:“臣伏闻宰相公卿百官及关辅百姓耆耋等,以陛下功崇德鉅,天成地平,宜加号於殊常,以昭示於来代,陈请恳至,于再于三。”《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二年》:“辛未,魏 以 彭城王 勰 为太师,勰 固辞。魏主 赐詔敦諭,又为家人书,祈请恳至;勰 不得已,受命。”清 王韬《择友说》:“今夫人必先有芬芳悱惻之怀,然后有恳至篤忱之谊,岂可於寻常庸俗中求之哉!”
    • 8.
      掬示释义:捧出来示众,昭示。
    • 9.
      昭启释义:犹昭示。
    • 10.
      昭假释义:向神祷告,昭示其诚敬之心以达于神。
    • 11.
      昭垂释义:昭示,垂示。
    • 12.
      昭恶释义:揭露或昭示邪恶。《左传·襄公二十二年》:“求亡妻者,使復其所。使 游氏 勿怨,曰:‘无昭恶也。’”《汉书·古今人表序》:“归乎显善昭恶,劝戒后人,故博采焉。”
    • 13.
      昭示释义:明白地表示或宣布:昭示后世。昭示国人。
    • 14.
      昭题释义:昭示所题之碑。
    • 15.
      朝着释义:犹朝班。语本《左传·昭公十一年》:“朝有著定”。杜预 注:“著定,朝内列位常处,谓之表著。”陆德明 释文:“著,张虑反。”《宋史·河渠志三》:“陛下方将澄清朝著,建立事功,不先诛窜 昌龄(孟昌龄)父子,无以昭示天下。”清 钱谦益《邹县谒孟子庙》诗:“妾妇充朝著,从横树师帅。”参见“朝班”。
    • 16.
      气应释义:⒈指神的昭示。⒉气息相应。
    • 17.
      破示释义:剖析昭示。
    • 18.
      示世释义:谓昭示于世人。
    • 19.
      老子天下第一释义:在老子之前无人昭示比天还大的秘密——道,因此说老子天下第一。
    • 20.
      诞昭释义:⒈大为昭著。 晋 夏侯湛《雷赋》:“嗟乾坤之神祗兮,信灵化之诞昭。”⒉普遍昭示。宋 王禹偁《拟赐天下雍熙三年新历诏》:“爰举旧章,乃颂新历,诞昭正朔,广被华夷。”

昭示造句

1.八月的夏夜多么静谧,多么恬适,无数星星的闪烁,昭示着对大地的酷爱。

2.掀开中国历史的重重帷幕,一个个发人深省的事例浮出了岁月的烟尘,清晰地昭示着后人。

3.昭示内心的恐慌。

4.让环保扎根现在,用绿色昭示未来。

5.冬之色为炫的白,如雪花,如冰天,昭示着春的临近。

6.听,林中幼鸟的叫声昭示着生命的到来;花间小虫的嗡声诉说着生命的力量。

7.人们总说你太绝情,你奔跑的时候不知带走了多少人美好的回忆,昭示多少世间的炎凉,摧枯多少事物的生命力。

8.庾信的创作中昭示出兼容并蓄的文化价值取向。

昭示(zhaos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昭示是什么意思 昭示读音 怎么读 昭示,拼音是zhāo shì,昭示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昭示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