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cái jīng]
1. 财政与经济。
英[finance and economics;]
财经 引证解释
⒈ 财政经济。
引周恩来 《关于在蒋管区的工作方针和斗争策略的两个文件》:“尤其是使人活不下去的财经危机,人民既忍受不了,而前线继续大败,人民也吓唬不了。”
《人民日报》1984.3.30:“他善于把错综复杂的财经问题,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表达出来。”
张周 《步履艰难的中国》第三章:“他们有的是瞒天过海之计,不受财经检查,包好提现金。”
国语词典
财经 [cái jīng]
⒈ 财政和经济。
例如:「他对财经方面的问题非常有研究。」
财经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严格释义:⒈在遵守制度或掌握标准时认真不放松:严格管理。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格。⒉使严格:严格财经纪律。
- 2.
修朋月释义:修朋月黑龙江财经学院,现任黑龙江财经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
- 3.
巨头释义:政治、财经、产业界等有巨大实力的头目:金融巨头。
- 4.
朝集使释义:汉 代,各郡每年遣使进京报告郡政及财经情况,称为上计吏。后世袭 汉 制,改称朝集使。《旧唐书·太宗纪下》:“贞观 五年正月癸未,朝集使请封禪。”《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三年》:“帝谓诸州朝集使曰:‘房恭懿 志存体国,爱养我民,此乃上天宗庙之所祐……卿等宜师范之。’”胡三省 注:“《隋志》:每元会,诸州悉遣使赴京师朝集,谓之朝集使。”参阅 宋 王应麟《汉志考》。
- 5.
督饬释义:督促命令;督促告戒。 《新华月报》1951年第6期:“对此文件,均应认真讨论执行,并督饬所有工作人员进行学习。”如:希督饬所属财经机关认真执行。
- 6.
背书转让释义:财经会计学用语,指收款人以转让票据权利为目的在汇票上签章并作必要的记载所作的一种附属票据行为。
- 7.
要会释义:⒈会计;簿书。《周礼·天官·小宰》:“听出入以要会。”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要会,谓计最之。簿书月计曰要,岁计曰会。”孙诒让 正义:“一月之计少,举凡其要而已,故谓之要;一岁之计多,则总聚攷校,故谓之会也。”⒉指管理核计财经事宜。《旧唐书·夏侯孜传》:“洎掌于经费,备歷重难,居然要会之权,颇得均平之道。”⒊通都要道。《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元年》:“大梁,天下之要会也。”《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十年》:“近废 荆门军 为 长林县,屯兵减少,不足以控制要会。”⒋主旨;要旨。唐 张九龄《敕岁初处分》:
- 8.
计省释义:⒈宋 代管理国家财经事务最高行政机关三司的别称。《宋史·职官志二》:“三司之职,国初沿 五代 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其恩数廪禄,与参、枢同。”宋 文同《谢转官表》:“是使吏闈之蕞品,亦升计省之中行。”⒉察考。元 袁桷《信州贵溪县杨林桥记》:“二千年来著律令者,长吏率遵守文具,饰传舍,除驛道为急;使者所弗至,不復计省民所必趋而顓受其害。”
- 9.
财富道释义:提供股票投资咨询服务的大型财经类门户网站,创建于2011年5月,是目前中国最权威、最专业的财经即时分析门户网站,也是中国知名的财经网站之一。
- 10.
财校释义:财经或财会学校。刘益善 徐世立 《万元户大世界》第十五章:“ 秀秀 被分到财校当老师。”
- 11.
财经释义:财政和经济的合称:财经学院。
- 12.
陈云释义:(1905—1995)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导人。江苏青浦(今属上海)人。1919年在商务印书馆当学徒、店员。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被选为候补中央委员、中央委员。1934年当选为政治局委员。1935年遵义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后为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中共七届政治局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局副书记、东北民主联军副政委、东北财经委员会主任。1949年后,历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财经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