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ǎo zhuǎ,(1) 指甲或趾甲。【组词】:趾端有爪。(2) 鸟兽的脚指。【组词】:鹰爪。爪牙(喻党羽,狗腿子)。一鳞半爪。(3) 抓。(1) 禽兽的脚(多指有尖甲的)。【组词】:鸡爪子。狗爪子。(2) 像爪的东西,这个锅有三个爪儿。
jiǎ,(1) 天干的第一位,用于作顺序第一的代称。【组词】:甲子。花甲(六十岁的人)。(2) 居于首位的,超过所有其它的。【组词】:甲等。(3) 古代科举考试成绩名次的分类。【例句】:一甲(名为“进士及第”);二甲(名为“进士出身”);三甲(名为“同进士出身”)。(4) 古代军人打仗穿的护身衣服,用皮革或金属叶片制成。【组词】:盔甲。甲兵。甲士。(5) 现代用金属做成有保护功能的装备。【组词】:甲板。装甲车。(6) 某些动物身上有保护功能的硬壳。【组词】:龟甲。(7) 手指或脚趾上的角质硬壳。【组词】:指甲。(8) 旧时户口编制单位。【组词】:保甲。甲长。(9) 植物果实的外壳。【例句】:甲坼(外表裂开)。(10) 同“胛”,肩胛。
1. 手指或脚趾前端的角质硬壳。
⒈ 手指或脚趾前端的角质硬壳。
引晋 葛洪 《抱朴子·登涉》:“隐居山泽,辟蛇蝮之道……或以猪耳中垢及麝香丸著足爪甲中,皆有效也。”
《隋书·薛孺传》:“太常丞 胡仲操 曾在朝堂,就 孺 借刀子割爪甲。”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刘全》:“见内塑 刘全 献瓜像,被鸟雀遗粪,糊蔽目睛……因以爪甲为除去之。”
⒈ 手指或脚趾前端的角质硬壳。
引《抱朴子·内篇·登涉》:「或以猪耳中垢及麝香丸著足爪甲中,皆有效也。」
《隋书·卷五七·薛道衡传》:「太常丞胡仲操曾在朝堂,就孺借刀子割爪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