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从义 从义的意思
cóng

从义

简体从义
繁体從義
拼音cóng yì
注音ㄘㄨㄥˊ ㄧ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cóng,(1) 跟随。【组词】:愿从其后。(2) 依顺。【组词】:顺从。盲从。从善如流。(3) 采取,按照。【组词】:从优。(4) 从事;参加。【组词】:从业。从政。投笔从戎。(5) 由,自。【组词】:从古至今。从我做起。(6) 跟随的人。【组词】:侍从。仆从。(7) 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例句】:从父(伯父、叔父的通称)。(8) 次要的。【组词】:主从。从犯。(9) 中国魏以后,古代官品(有“正品”和“从品”之分,宋代龙图阁大学士为从二品)。(10) 姓。

yì,(1)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组词】:正义。义不容辞。义无反顾。仗义直言。(2)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组词】:义举。义务。义愤。义演。见义勇为。(3) 情谊。【组词】:义气。恩义。义重如山。(4)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组词】:意义。含义。释义。微言大义。(5) 指认为亲属的。【组词】:义父。(6) 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组词】:义齿。义肢。(7) 姓。

基本含义

忠于义务,坚持正义。

从义的意思

从义 [cóng yì]

1. 趋就正义。

从义 引证解释

⒈ 趋就正义。

《荀子·子道》:“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
《南史·檀韶传》:“韶(檀韶 )嗜酒贪横,所莅无政绩,上嘉其合门从义, 道济 又有大功,故特见宠授。”
清 吴敏树 《上曾侍郎书》:“其从义之乡民,争愿奋於行间,见死而不畏沮。此岂非天之所为耶?”


从义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公族释义:⒈诸侯或君王的同族。《诗·魏风·汾沮洳》:“殊异乎公族。”毛 传:“公族,公属。”郑玄 笺:“公族,主君同姓昭穆也。”《汉书·刘歆传》:“排摈宗室,孤弱公族,其有智能者,尤非毁而不进。”《隋书·嗣王集传》:“帝不忍加诛,乃下詔曰:‘……虽復王法无私,恩从义断,但法隐公族,礼有亲亲。’”《明史·镇平王有爌传》:“﹝ 朱有爌 ﹞又採歷代公族贤者,自 夏 五子迄 元 太子 真金 百餘人,作《贤王传》若干卷。”章炳麟《秦政记》:“六国公族散处閭巷之间,秦 以守法,不假以虚惠结人,公族之欲復其宗庙,情也。”⒉指公族
    • 2.
      定位取形释义:此类谜不从义扣。
    • 3.
      歌诗释义:⒈咏唱诗篇。《左传·襄公十六年》:“晋侯 与诸侯宴于 温,使诸大夫舞,曰:‘歌诗必类。’”杜预 注:“歌古诗,当使各从义类。”《墨子·公孟》:“君与父母、妻、后子死,三年丧服……歌诗三百,舞诗三百。”孙诒让 间诂:“《周礼·小师》注云:歌,依咏诗也。”⒉配有乐谱可以歌唱的乐府诗。章炳麟《国故论衡·辨诗》:“汉 世所谓歌诗者,有声音曲折,可以弦歌,如《河南周歌声曲折》七篇,《周謡歌诗声曲折》七十五篇是也。故《三侯》、《天马》诸篇,太史公 悉称诗。盖《乐府》外无称歌诗者。”朱自清《中国歌谣》三:“这些歌诗决不
    • 4.
      相仗释义:亦作“相杖”。 犹相持。《史记·南越列传》:“使者狐疑相杖,遂莫敢发。”《资治通鉴·后汉高祖乾祐元年》:“自 河中、永兴、凤翔 三镇拒命以来,朝庭继遣诸将讨之……惟 郭从义、王峻 置栅近 长安,而二人相恶如水火自春徂秋皆相仗莫肯攻战。”参见“相持”。
    • 5.
      讳避释义:亦作“讳辟”。隐匿回避。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玉英》:“《春秋》之书事时,诡其实以有避也;其书人时,易其名以有讳也。故诡 晋文 得志之实,以代讳避致王也。”晋 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三曰婉而成章,曲从义训,以示大顺,诸所讳辟,璧假 许 田之类是也。”元 黄溍《日损斋笔记·辨史》:“汉文帝 纪年有 后元,景帝 有 中元,有 后元。葛胜仲 曰:‘谓之后,则疑若有极,乃不讳避,何耶?’”
    • 6.
      邓御夫释义:字从义。

从义(congy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从义是什么意思 从义读音 怎么读 从义,拼音是cóng yì,从义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从义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