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厂 [xī chǎng]
1. 明代由宦官执掌的特务机关。于宪宗·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设置,以汪直为提督,人员和权力都超过东厂,活动范围自京师遍及各地。后因东厂宦官倾轧,汪直失势,被迫撤销。
西厂 引证解释
⒈ 明 代由宦官执掌的特务机关。于 宪宗 成化 十三年(公元1477年)设置,以 汪直 为提督,人员和权力都超过东厂,活动范围自京师遍及各地。后因东厂宦官倾轧, 汪直 失势,被迫撤销。 武宗 时, 刘瑾 用事,一度恢复,为时虽短,残害朝野数千人。及 刘瑾 被诛,始废。参见“东厂”。
国语词典
西厂 [xī chǎng]
⒈ 明朝时,专由宦官掌理的特务机关。成立于明宪宗成化年间。用来查访谋逆,监管吏民言行。
西厂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东西厂释义:原为 明 代监视、缉捕官员的东厂、西厂的合称,后借指特务机构。
- 2.
厂卫释义:明代东厂、西厂和锦衣卫的合称。
- 3.
厂珰释义:明 代称掌管东、西厂、内行厂的大太监。
- 4.
厂臣释义:明 东厂、西厂的主官。亦专指 魏忠贤。
- 5.
玩意释义:⒈犹玩味,体味。宋 陈善《扪虱新话·王右丞画渡水罗汉》:“山谷 云:‘阿罗皆具神通,何至拖泥带水如此’……不知 山谷 何为作此语,岂犹未能玩意笔墨之外耶?”⒉寄托情趣。宋 沉虞卿《<小畜集>序》:“咸平 初,﹝ 王禹偁 ﹞来於 齐安,在郡政化孚洽,容与暇景,作竹楼 无恒斋、睡足轩 以玩意。”⒊亦作“玩艺”。即玩意儿。指曲艺、杂技等。清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筵九》:“每至筵九,皇上幸 西厂子 小殿筵宴,看玩艺贯跤。”老舍《龙须沟》第一幕:“想当初,在戏园,唱玩艺,挣洋钱;欢欢喜喜天天像过年。”⒋亦作“
- 6.
神厂释义:指 明 代皇帝设立的宦官特务机关东厂、西厂。
- 7.
筵九释义:清 代皇帝正月十九日游幸京城 西厂子,于 小金殿 举行筵宴,称为筵九。
- 8.
衆口一辞释义:许多人都说同样的话,看法或意见一致。宋 欧阳修《濮议》卷四:“众口一辞,纷然不止。”《明史·刑法志三》:“今 直 镇 大同,京城众口一辞,皆以革去西厂为便。”清 叶廷琯《吹网录·隋书炀帝放萤事》:“沿及 五季 宋 初,众口一辞,萤苑遂为 扬州 故实。”夏衍《读<关汉卿>杂谈历史剧》:“田汉 同志的《关汉卿》是一出好戏,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强烈,这一点几乎是众口一辞。”
- 9.
锦衣卫释义:官署名。 即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明洪武十五年(1382)设置。原为护卫皇宫的亲军,掌管皇帝出入仪仗。后兼管刑狱、缉捕、审问之事。明中叶以后与东西厂并列,成为特务组织。
- 10.
阶厉释义:⒈祸害的开端,导致祸害。明 沉德符 《野获编·内监·东厂印》:“然其时貂璫未炽,安得有如许雄峻之称。此必 王振 用事时另铸,以张角距,迨后 直 ( 汪直 )之西厂, 瑾 ( 刘瑾 )之内行厂。阶厉于此矣。” 清 高其倬 《古北口》诗:“齷齪何足论,阶厉病前哲。”⒉指导致祸害的人。 钱基博 《辛亥南北议和别纪》:“若连兵不解,作鷸蚌之持,而列强收渔人之利;吾恐四万万神明之胄,将为奴为隶,万刦不復矣!异日追原祸始,谁为阶厉?”参见“ 厉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