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仪 [shū yí]
1. 女官名。晋武帝置。宋、齐、梁、陈各朝因之。而后或置或否。
淑仪 引证解释
⒈ 女官名。 晋武帝 置。 宋、齐、梁、陈 各朝因之。而后或置或否。
引《宋书·后妃传序》:“晋武帝 採 汉 魏 之制,置……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是为九嬪,位视九卿。”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嫔御命妇·淑仪》:“《唐百官志》注云:明皇 开元 中,置六仪,其一曰淑仪。用 晋 事也。国初亦省。 《宋朝会要》云:真宗 大中祥符 六年正月二十一日,又增置淑仪官也。”
淑仪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六仪释义:⒈谓祭祀、宾客、朝廷、丧纪、军旅、车马等六种礼仪。 ⒉唐开元时,宫内设女官,其中有淑仪、德仪、贤仪、顺仪、婉仪、芳仪,合称“六仪”,掌教九御四德,率其属以赞皇后之礼仪。见《新唐书·百官志二》、《新唐书·后妃传序》。
- 2.
婉容释义:⒈和顺的仪容。《礼记·祭义》:“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唐 韩愈《与祠部陆员外书》:“其为人,温良诚信,无邪佞诈妄之心,彊志而婉容,和平而有立。”明 邵璨《香囊记·起程》:“然此必待母亲出来,婉容苦告则个。”清 刘大櫆《送黟令孙君改往凤阳序》:“在讼庭则煦煦怡怡,遇交游则婉容卑辞,盖皆以慈惠为质,而张弛之咸宜。”⒉女官名。《宋会要辑稿·后妃四·内职》:“﹝ 大中祥符 ﹞六年,增置淑仪、淑容、顺仪、顺容、婉仪、婉容,在昭仪之上。”
- 3.
得凤释义:据《南史·谢超宗传》载,宋 谢灵运 子 凤,有子 超宗,“好学有文辞,盛得名誉。 选补 新安王 子鸞 国常侍。王母 殷淑仪 卒,超宗 作誄奏之,帝大嗟赏,谓 谢庄 曰:‘超宗 殊有凤毛,灵运 復出。’”后以“得凤”喻有俊秀子弟。
- 4.
淑仪释义:女官名。 晋武帝 置。宋、齐、梁、陈 各朝因之。而后或置或否。《宋书·后妃传序》:“晋武帝 採 汉 魏 之制,置……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是为九嬪,位视九卿。”宋 高承《事物纪原·嫔御命妇·淑仪》:“《唐百官志》注云:明皇 开元 中,置六仪,其一曰淑仪。用 晋 事也。国初亦省。《宋朝会要》云:真宗 大中祥符 六年正月二十一日,又增置淑仪官也。”
- 5.
淑容释义:女官名。南朝 宋明帝 泰始 三年置。而后或置或否。宋 大中祥符 中,与淑仪同。《宋书·后妃传序》:“﹝ 太宗 泰始 三年﹞增淑容、承徽、列荣。以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仪、昭容、脩华、脩仪、脩容为九嬪。”宋 高承《事物纪原·嫔御命妇·淑容》:“《南史》又曰:宋明帝 泰始 二年,置淑容。自后或置或否,逮于国初,亦省不置。大中祥符 中,与淑仪同,真宗 增置也。”参见“淑仪”。
- 6.
痛爱释义:⒈悲痛怜爱。《宋书·始平孝敬王子鸾传》:“﹝ 大明 ﹞六年,丁母忧。追进 淑仪 为贵妃,班亚皇后,諡曰 宣 ……上痛爱不已,拟 汉武《李夫人赋》。”⒉疼爱,关切喜爱。《老残游记》第十三回:“这都是人家好儿女……倘被别家孩子打了两下,恨得什么似的。那种痛爱怜惜,自不待言。”王西彦《古屋》第三部七:“那一个做母亲的不痛爱自己的儿子?”骆宾基《午睡的时候》二:“芳芳 她爹活着的时候,说不定怎么痛爱她呢!”
- 7.
自反释义:⒈反躬自问;自己反省。《礼记·学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孟子·公孙丑上》:“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赵岐 注:“缩,义也……自省有义,虽敌家千万人,我直往突之。”宋 陈亮《复吕子阳书》:“凡百不在多言,各以此自反足矣。”⒉犹自改。晋 葛洪《抱朴子·酒诫》:“奔駟不能追既往之悔,思改而无自反之蹊,盖知者所深防,而愚者所不免也。”《南齐书·刘瓛传》:“袁 褚 诸公,咸加劝励,终不能自反也。”⒊犹自止。《南史·后妃传上·殷淑仪》:“每寝,先於灵牀酌奠酒饮之,既而慟哭不能自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