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气势 气势的意思
shì

气势

简体气势
繁体氣勢
拼音qì shì
注音ㄑㄧˋ ㄕˋ
结构AB式
词性名词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qì,(1) 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组词】:气体。(2) 呼吸。【组词】:没气了。气厥。气促。气息。一气呵成。(3) 自然界寒、暧、阴、晴等现象。【组词】:气候。气温。气象。(4) 鼻子闻到的味。【组词】:气味。臭气。(5) 人的精神状态。【组词】:气概。气节。气魄。气派。气馁。(6) 怒,或使人发怒。【例句】:不要气我了。气恼。气盛(shèng )。忍气吞声。(7) 欺压。【组词】:受气。(8) 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组词】:气功。气血。气虚。(9) 中医指某种症象。【组词】:痰气。湿气。(10) 景象。【组词】:和气。气氛。气韵(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

shì,(1) 权力,威力。【组词】:势力。权势。势利。势均力敌。(2) 表现出来的情况,样子。【组词】:姿势。气势。山势。局势。虚张声势。守势。势必。势能。势不可挡。因势利导。

基本含义

形容气势雄伟、威风凛凛,如彩虹一般壮丽。

气势的意思

气势 [qì shì]

1. 人或事物表现出来的力量、威势。

民族解放运动的磅礴气势。

[momentum;]

气势 引证解释

⒈ 指军队的士气和威势。

《韩诗外传》卷三:“勇猛强武,气势自御。”
《淮南子·兵略训》:“兵有三势……有气势,有地势,有因势。将充勇而轻敌,卒果敢而乐战。三军之众,百万之师,志厉青云,气如飘风,声如雷霆,诚积踰而威加敌人,此谓气势。”
元 无名氏 《衣袄车》第二折:“灿灿银盔气势强,珊珊铁鎧带寒霜。”

⒉ 指声势。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一》:“立气势,作威福,结私交,以立强於世者,谓之游侠。”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六:“上乃命进輦,既至,登北城门楼,张黄龙旗。城下将士皆呼万岁,气势百倍。”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苑家口》:“一河承受诸水,气势愤激,流沫盘涡,涛声冲撞。”

⒊ 气概,勇力。

《鬼谷子·飞箝》:“用之於人,则量智能,权材力,料气势。”
《东观汉记·盖延传》:“﹝ 延 ﹞身长八尺,弯弓三百斤,以气势闻。”
元 无名氏 《小尉迟》第一折:“你道十八般武艺都晓通,卖弄你智量高,气势雄,你小可如 刘黑闥、王世充。”

⒋ 气焰,权势。

宋 司马光 《请自择台谏札子》:“且条例司之害民, 吕惠卿 之姦邪,天下之人谁不知之?独陛下与 王安石 未之寤耳。岂可更为之黜逐台諫,以长其威福,成其气势,臣窃为陛下寒心。”
《三国志平话》卷上:“﹝ 曹操 ﹞见 董卓 气势欺人,越有不忿之心。”
王先谦 《孙子馀凌半叔哀辞》:“用事者多贵游公卿之弟,与夫突梯滑稽窥时赴势之士,鲜衣怒马,气势烜赫。”

⒌ 气象,气派。

《东观汉记·光武帝纪》:“帝既有仁圣之明,气势形体,天然之姿,固非人之敌。”
宋 王安石 《和钱学士喜雪》:“閶闔与风生气势, 常娥 交月借光辉。”
清 侯方域 《豫省试策四》:“中原之水,皆散而无统,弱而无力,其气势无有能相挟相属,会同而入于海者。”
叶圣陶 《记金华的两个岩洞》:“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⒍ 指诗文的气韵或格调。

宋 陆游 《再跋<皇甫先生文集>后》:“司空表圣 论诗有曰:‘愚尝览 韩吏部 诗,其驱驾气势,掀雷决电。’”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高蟾》:“诗体则气势雄伟,态度谐远。”

⒎ 指品质,功效。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椒》:“案今 青州 有 蜀 椒种……香、形、色与 蜀 椒不殊,气势微弱耳。”


国语词典

气势 [qì shì]

⒈ 军队军容壮盛。

《淮南子·兵略》:「兵有三势,有二权。有气势、有地势、有因势。将充勇而轻敌,卒果敢而乐战,三军之众,百万之师,志厉青云,气如飘风,声如雷霆,诚积逾而威加敌人,此谓气势。」

⒉ 气力、声势。

《东观汉记·卷九·盖延传》:「身长八尺,弯弓三百斤,以气势闻。」
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一折》:「你道十八般武艺都晓通,卖弄你智量高、气势雄。」

气魄 气概 气派

⒊ 仗势、气焰。

元·李致远《还牢末·第一折》:「可正官不威牙爪威,直恁般有气势。」
《三国志平话·卷上》:「却说谯郡太守曹操,再入朝现帝。见董卓气势欺人,越有不忿之心。」

⒋ 气象、气派。

《东观汉记·卷一·世祖光武皇帝纪》:「帝既有仁圣之明,气势形体,天然之姿,固非人之敌。」
《儒林外史·第四六回》:「就像三十年前,你二位府上何等气势,我是亲眼看见的。」

⒌ 文章、绘画的风格气韵。

如:「孟子的文章一向以气势雄伟、议论赅博著称。」


气势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气概释义:在对待重大问题上表现的态度、举动或气势(专指正直、豪迈的):英雄气概。气概非凡。
    • 2.
      气派释义:⒈指人的态度作风或某些事物所表现的气势:大国气派。⒉神气;有精神:他穿上这身服装,多气派!
    • 3.
      气焰释义:比喻人的威风气势(多含贬义):气焰万丈。气焰嚣张。
    • 4.
      气魄释义:⒈魄力,无所畏惧的精神或作风。⒉气势:人民大会堂气魄雄伟。
    • 5.
      派头释义:气派(多含贬义):派头不小。
    • 6.
      魄力释义:指有胆量、有见识、敢作敢为、处事果断的素养。

气势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沧桑释义:沧海桑田的略语:饱经沧桑。

气势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气呵成释义:⒈比喻文章的气势首尾贯通。⒉比喻完成整个工作的过程中不间断,不松懈。
    • 2.
      一泻万丈释义:yí xiè wàn zhàng一 泻 万 丈解释写瀑布飞流直下的气势。泻:向下流。同“一泻千里”泻:水往下直注。
    • 3.
      一泻千里释义:形容江河奔流直下。也形容文笔气势奔放。明王世贞《文评》:“方希直奔流滔滔,一泻千里,而潆洄滉瀁之状颇少。” 泻:水急速地往下流。
    • 4.
      下笔风雷释义:形容书法或绘画运笔迅速,气势浩大。
    • 5.
      东洋刀释义:指 日本 军刀。 《人民文学》1977年第4期:“﹝ 日本 鬼子﹞一举东洋刀,气势汹汹扑向 二里半。”
    • 6.
      东风释义:⒈指春风。⒉比喻革命的力量或气势:东风压倒西风。
    • 7.
      丰强释义:谓丰满有力,气势雄强。
    • 8.
      乘酒假气释义:借着酒醉的气势。
    • 9.
      云回释义:⒈亦作“云迴”。 云气翻卷缭绕。⒉形容气势雄壮,行动疾速。⒊簇拥;萦绕。⒋周密。⒌见“云回”。
    • 10.
      云屯席卷释义:如云气骤然聚集,如席子迅速卷起。形容来去迅捷,气势雄伟。
    • 11.
      云涌风飞释义:云阵奔涌,狂风发作。形容文章气势磅礴。
    • 12.
      云涌飙发释义:飙:狂风。云阵奔涌,狂风发作。形容文章气势磅礴。
    • 13.
      五指参天释义:诗人连续用比喻描绘出五指山的雄伟、秀丽、高耸形象,气势磅礴,景色秀丽缤纷;同时在诗中隐喻海南的风流人物可与中原认识相媲美。
    • 14.
      以汤沃沸释义:汤:开水;沃:浇;沸:滚,开。 拿开水去制止沸腾。比喻处理方法不对,不但不能制止,反而助长已成的气势。
    • 15.
      以火止沸释义:比喻处理方法不对,不但不能制止,反而助长已成的气势。同“以汤止沸”。
    • 16.
      众盛释义:谓人物众多,气势盛大。
    • 17.
      体势释义:形状和气势。
    • 18.
      体致释义:指文章的气势韵致。
    • 19.
      作气释义:⒈振作勇气。《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唐 陈子昂《为建安王誓众词》:“鼓以作气,旗以应机。”清 顾炎武《上吴侍郎旸》诗:“作气须先鼓,争雄必上游。”⒉指壮大气势。宋 范成大《吴船录》卷下:“但支港通诸小湖,故为盗区,客舟非结伴作气不可行。”⒊犹言争气。《金瓶梅词话》第二一回:“作气不作气,休对我説。”
    • 20.
      倒峡释义:⒈谓江水倾峡而出。⒉比喻文章气势磅礴。

气势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气呵成释义:⒈比喻文章的气势首尾贯通。⒉比喻完成整个工作的过程中不间断,不松懈。
    • 2.
      一泻万丈释义:yí xiè wàn zhàng一 泻 万 丈解释写瀑布飞流直下的气势。泻:向下流。同“一泻千里”泻:水往下直注。
    • 3.
      一泻千里释义:形容江河奔流直下。也形容文笔气势奔放。明王世贞《文评》:“方希直奔流滔滔,一泻千里,而潆洄滉瀁之状颇少。” 泻:水急速地往下流。
    • 4.
      下笔风雷释义:形容书法或绘画运笔迅速,气势浩大。
    • 5.
      东洋刀释义:指 日本 军刀。 《人民文学》1977年第4期:“﹝ 日本 鬼子﹞一举东洋刀,气势汹汹扑向 二里半。”
    • 6.
      东风释义:⒈指春风。⒉比喻革命的力量或气势:东风压倒西风。
    • 7.
      丰强释义:谓丰满有力,气势雄强。
    • 8.
      乘酒假气释义:借着酒醉的气势。
    • 9.
      云回释义:⒈亦作“云迴”。 云气翻卷缭绕。⒉形容气势雄壮,行动疾速。⒊簇拥;萦绕。⒋周密。⒌见“云回”。
    • 10.
      云屯席卷释义:如云气骤然聚集,如席子迅速卷起。形容来去迅捷,气势雄伟。
    • 11.
      云涌风飞释义:云阵奔涌,狂风发作。形容文章气势磅礴。
    • 12.
      云涌飙发释义:飙:狂风。云阵奔涌,狂风发作。形容文章气势磅礴。
    • 13.
      五指参天释义:诗人连续用比喻描绘出五指山的雄伟、秀丽、高耸形象,气势磅礴,景色秀丽缤纷;同时在诗中隐喻海南的风流人物可与中原认识相媲美。
    • 14.
      以汤沃沸释义:汤:开水;沃:浇;沸:滚,开。 拿开水去制止沸腾。比喻处理方法不对,不但不能制止,反而助长已成的气势。
    • 15.
      以火止沸释义:比喻处理方法不对,不但不能制止,反而助长已成的气势。同“以汤止沸”。
    • 16.
      众盛释义:谓人物众多,气势盛大。
    • 17.
      体势释义:形状和气势。
    • 18.
      体致释义:指文章的气势韵致。
    • 19.
      作气释义:⒈振作勇气。《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唐 陈子昂《为建安王誓众词》:“鼓以作气,旗以应机。”清 顾炎武《上吴侍郎旸》诗:“作气须先鼓,争雄必上游。”⒉指壮大气势。宋 范成大《吴船录》卷下:“但支港通诸小湖,故为盗区,客舟非结伴作气不可行。”⒊犹言争气。《金瓶梅词话》第二一回:“作气不作气,休对我説。”
    • 20.
      倒峡释义:⒈谓江水倾峡而出。⒉比喻文章气势磅礴。

气势造句

1.那时候的我们是多么的气势恢宏,壮志凌云。

2.黄帝陵的古木拿云攫石,气势不凡。

3.政见会上,候选人请了不少桩脚来摇旗呐喊,增加气势

4.不一会儿,几个反革命分子气势汹汹地又来到刘胡兰跟前,不由分说,吆喝着把刘胡兰押到庙里去了。

5.文章贵有气势,出自天然,过分雕章琢句,反而失真。

6.他雕塑的这件作品真有万马奔腾的气势

7.他听了底下的人一说,不问青红皂白,就气势汹汹地走了出来。

8.屋子里摆设虽然精洁,一幅挂在中堂的对联却是呈现着剑拔弩张的气势,透露着主人不凡的胸襟。

9.打仗就靠一股气,气势如虹,自然势如破竹。

10.辩论会上,正方咄咄逼人的气势压得反方连连失误。

11.敌人气势衰竭,看来已是强弩之末,我军胜利在望。

12.此人风姿虽不特别惹人注目,但气势异常高昂,令人望而却步。

13.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排山倒海的气势打败了敌人。

14.敌人暴戾恣睢,想以此来削弱我们的气势

15.他看来气势汹汹,其实是羊质虎皮,你不用怕他!

16.爸爸气势汹汹地对我说“学生:不能看小说。”。

17.巍巍昆仑,气势磅礴。

18.这幅画作的气势非常雄伟,给人一种气壮山河的感觉。

19.昆仑山,绵延几千里,巍峨雄壮,气势磅礴。

20.中国古代宫殿建筑,无不富丽堂皇,气势磅礴。

气势(qis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气势是什么意思 气势读音 怎么读 气势,拼音是qì shì,气势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气势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