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庶 [dí shù]
1. 指嫡子与庶子。
3. 指正妻与妾。
嫡庶 引证解释
⒈ 指嫡子与庶子。
引《列子·力命》:“齐 公族多宠,嫡庶并行。”
张湛 注:“齐僖公 母弟 夷仲年 生 公孙无知,僖公 爱之,令礼秩同於太子也。”
《后汉书·百官志三》:“宗正,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序録王国嫡庶之次,及诸宗室亲属远近。”
《明史·杨涟传》:“今海内清晏,内无嫡庶之嫌。”
⒉ 指正妻与妾。
引宋 王明清 《春娘传》:“我在风尘中常退步,况今日有云泥之隔,嫡庶之异。”
清 李渔 《奈何天·闹封》:“况且我那位主人,又不是会整纲常,能分嫡庶弹压得妇人倒的。”
清 袁枚 《续新齐谐·李生遇狐》:“况吾家小叔已定婚某室,他日入门,谁为嫡庶?”
国语词典
嫡庶 [dí shù]
⒈ 正支与旁系。
例如:「帝王之家常为王位继承权,而发生嫡庶冲突流血的事件。」
嫡庶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传重释义:古谓以丧祭及宗庙之重责传之于孙。 古代宗法严嫡庶之别,若嫡子残疾死亡,或子庶而孙嫡,即以孙继祖。由祖言之,谓之传重,由孙言之,谓之承重。《仪礼·丧服》:“传曰何以三年也?正体於上,又乃将所传重也。”汉 应劭《风俗通·愆礼》:“契阔中馈,经理蚕织,垂统传重,其为恩篤勤至矣。”宋 范镇《东斋记事》卷二:“其后,众子在,嫡孙请传重者,听传重;其不请者,则不传重。岂礼之意哉!”
- 2.
凡殇释义:宗子以外,凡嫡庶之殇皆谓之“凡殤”。
- 3.
口陈释义:口头陈说。《汉书·张延寿传》:“延寿 自以身无功德,何以能久堪先人大国,数上书让减户邑,又因弟 阳都侯 彭祖 口陈至诚。”《后汉书·窦融传》:“书不足以深逹至诚,故遣 刘钧 口陈肝胆。”《资治通鉴·魏邵陵厉公正始六年》:“﹝ 陆逊 ﹞书三四上,辞情危切,又欲诣都,口陈嫡庶之义。”
- 4.
多宠释义:⒈多有宠臣、宠姬。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国多宠而王弱,国不可为也。”《列子·力命》:“齐 公族多宠,嫡庶并行。”⒉谓甚受宠幸者。《国语·周语下》:“此一王四伯,岂繄多宠?皆亡王之后也。”韦昭 注:“言 禹 与四岳岂是多宠之人?乃亡王之后。”⒊指甚受宠幸。《淮南子·人间训》:“天下有三危:少德而多宠,一危也;才下而位高,二危也;身无大功而受厚禄,三危也。”
- 5.
大居正释义:以恪守正道为贵。 大,尊尚。《公羊传·隐公三年》:“故君子大居正。宋 之祸,宣公 为之也。”何休 注:“明修法守正,最计之要者。”《东观汉记·下伾惠王衍传》:“礼重嫡庶之序,《春秋》之义大居正。”
- 6.
姬妾释义:妾。《东观汉记·下邳惠王衍传》:“下邳王 被病沉滞之疾,昏乱不明,家用不寧。姬妾嫡庶,诸子分争。”《后汉书·陈敬王羡传》:“夫人姬妾多为 丹陵 兵 乌桓 所略云。”《红楼梦》第二回:“﹝ 林如海 ﹞虽有几房姬妾,奈命中无子,亦无可如何之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九回:“舍亲是在 上海 做买办的,多了几个钱,多讨了几房姬妾。”
- 7.
抑损释义:⒈谦逊;谦让。《晏子春秋·杂上二五》:“﹝御者﹞妻曰:‘……今子长八尺,迺为人僕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汉 荀悦《汉纪·惠帝纪》:“周 承之弊,故大国方五百里,所以崇宠诸侯而自抑损也。”宋 苏轼《赐皇叔改封徐王颢上表辞免册礼允诏》:“既殿文邦,宜膺盛礼,而抑损之志,逡巡不居。”⒉限制;减省。《汉书·谷永传》:“抑损椒房玉堂之盛宠,毋听后宫之请謁。”《新唐书·岑文本传》:“魏王 泰 有宠,侈第舍,冠诸王。文本 上疏,劝崇节俭,陈嫡庶分,宜有抑损。”《资治通鉴·唐则天后光宅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