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争 [tíng zhēng]
1. 在朝廷上向皇帝极力谏诤。
廷争 引证解释
⒈ 在朝廷上向皇帝极力谏诤。
引《史记·吕太后本纪》:“陈平、絳侯 曰:‘於今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 刘氏 之后,君亦不如臣。’”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下:“徐 大理 有功,每见 武后 将杀人,必据法廷争。”
宋 司马光 《与吕晦叔简》:“比日以来,物论颇讥 晦叔 慎嘿太过,若此际復不廷争,事蹉跌,则入彼朋矣。”
廷争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具臣释义:⒈备位充数之臣。《论语·先进》:“今 由 与 求 也,可谓具臣矣。”朱熹 集注:“具臣,谓备臣数而已。”《汉书·梅福传》:“故京兆尹 王章 资质忠直,敢面引廷争,孝元皇帝 擢之,以厉具臣而矫曲朝。”颜师古 注:“具臣,具位之臣无益者也。”《续资治通鉴·宋真宗景德三年》:“太常丞 任随 上言曰:‘諫议大夫、司諫、正言虽有数员,但充位尸禄而已。愿陛下择贤士,黜具臣,悬赏罚之文,立劝惩之道。’”⒉泛称为人臣者。《南史·蔡廓传论》:“位在具臣,而情怀 伊 霍。”
- 2.
嶷然释义:⒈形容年幼聪慧。晋 袁宏《后汉纪·桓帝纪二》:“考德叙才,莫若 解瀆亭侯 宏,年十有二,嶷然有 周成 之质。”《南史·齐曲江公遥欣传》:“遥欣 髫齔中便嶷然。”宋 王安石《侍卫亲军步军副都指挥使勤威冯鲁公神道碑》:“自为儿童,状貌嶷然,慷慨有大意,人固已奇之矣。”清 朱琦《北堂侍膳图记》:“其右面微俯,嶷然而秀出者,为其季弟 湘渔。”⒉卓异貌;屹立貌。晋 葛洪《抱朴子·汉过》:“含霜履雪,义不苟合;据道推方,嶷然不羣。”《新唐书·韦处厚传》:“处厚 姿状如甚懦者,居家亦循易,至廷争,嶷然不可回夺。”宋 欧
- 3.
庭争释义:廷争。在朝廷上向皇帝谏争。庭,通“廷”。
- 4.
廷争面折释义:廷争:在朝廷上争论;面折:当面指责别人的过失。 指直言敢谏。
- 5.
廷诤释义:廷争。
- 6.
擅专释义:独断专行。宋 李纲《乞罢尚书左仆射第一表》:“经略远图,则以为迂濶;廷争大议,则以为擅专。”《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但未得父母之命,不敢擅专。”《“五四”爱国运动资料·上海罢市实录》:“而各店铺初以老班他出,未便擅专。”
- 7.
杜门自絶释义:关闭大门,将自己与外界隔绝。《汉书·张陈王周传赞》:“及 吕后 時,事多故矣,平 竟自免,以智終。王陵 廷争,杜門自絶,亦各其志也。”《後汉书·卓茂传》:“及 莽 篡位,遣使賚玄纁、束帛,請爲國師,遂歐血托病,杜門自絶。”
- 8.
纷回释义:⒈亦作“纷迴”。变化繁多貌。《后汉书·班固传下》:“永平 八年,復议通之。而廷争连日,异同纷回,多执其难,少言其易。”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物色》:“是以四序纷迴,而入兴贵闲;物色虽繁,而析辞尚简。”⒉见“纷回”。
- 9.
面引廷争释义:指直言敢谏。 同“面折廷争”。
- 10.
面折庭争释义:指直言敢谏。同“面折廷争”。
- 11.
面折廷争释义:面折:当面指责别人的过失;廷争:在朝廷上争论。指直言敢谏。
- 12.
面折廷诤释义:指直言敢谏。同“面折廷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