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上朝 上朝的意思
shàngcháo

上朝

简体上朝
繁体
拼音shàng cháo
注音ㄕㄤˋ ㄔㄠ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àng shǎng shang,(1)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组词】:楼上。上边。(2)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组词】:上古。上卷。(3) 等级和质量高的。【组词】:上等。上策。上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4) 由低处到高处。【组词】:上山。上车。上升。(5) 去,到。【组词】:上街。(6) 向前进。【组词】:冲上去。(7) 增加。【组词】:上水。(8) 安装,连缀。【组词】:上刺刀。上鞋(亦作“绱鞋”)。(9) 涂。【组词】:上药。(10)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组词】:上课。上班。(11) 拧紧发条。【组词】:上弦。(12) 登载,记。【组词】:上账。(13) 用在名词后边,表示时间、处所、范围。【组词】:晚上。桌上。组织上。(14) 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开始、继续、趋向、完成。【组词】:爬上来。锁上。选上代表。(15) 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数量。【组词】:上年纪。(16)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1”。 ◎ 〔上声〕汉语声调之一,普通话上声(第三声)。

cháo zhāo,(1) 早晨。【组词】:朝阳。朝晖。朝暮。朝霞。朝气。朝思暮想。朝令夕改。朝秦暮楚(喻反复无常)。(2) 日,天。【组词】:今朝。明朝。(1) 向着,对着。【组词】:朝向。朝前。朝阳。坐北朝南。(2) 封建时代臣见君;亦指宗教徒的参拜。【组词】:朝见。朝拜。朝圣。朝香。朝仪。(3) 封建时代帝王接见官吏,发号施令的地方,与“野”相对。【组词】:朝廷。上朝。退朝。朝野。朝政。朝臣。朝议。朝房。(4) 称一姓帝王世代相继的统治时代;亦称某一个皇帝统治的时期。【组词】:朝代。唐朝。(5) 〔朝鲜族〕a.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等省;b.朝鲜和韩国的民族。(6) 姓。

基本含义

指皇帝或高级官员上朝参加政务。

上朝的意思

上朝 [shàng cháo]

1. 臣子朝见君主议事。

旦旦上朝,以议时事。

[ go to court; ]

2. 君主到朝廷上处理政事。

[ hold court; ]

3. 到京城。

十三年前上朝取应去了。——元·关汉卿《窦娥冤》

[ go to capital; ]

上朝 引证解释

⒈ 臣子到朝廷觐见君王,奏事议政。

《梁书·武帝纪下》:“﹝ 大同 六年﹞八月戊午,赦天下。辛未,詔曰:‘经国有体,必询诸朝,所以尚书置令、僕、丞、郎,旦旦上朝,以议时事,前共筹怀,然后奏闻。’”
《三侠五义》第四七回:“打发他等去后,办下谢恩摺子,预备明日上朝呈递。”
吴晗 《朱元璋传》第七章第二节:“朝官按制度每天黎明就得上朝,天不亮起身梳洗穿戴。”

⒉ 君王到朝廷上处理政务。

吴晗 《朱元璋传》第四章第四节:“唐、宋 以来,皇帝上朝照例用女乐。”


国语词典

上朝 [shàng cháo]

⒈ 旧日官吏入宫觐见皇帝,奏事议政。

《梁书·卷三·武帝本纪下》:「经国有体,必询诸朝,所以尚书置令、仆、丞、郎,旦旦上朝,以议时事。」

⒉ 君主到朝廷上处理政事。


上朝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退朝释义:朝见君毕而退。

上朝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者释义:⒈同时称举几个人或几件事物,分别逐一叙述时用之。《公羊传·文公十一年》:“兄弟三人,一者之 齐,一者之 鲁,一者之 晋。”《百喻经·灌甘蔗喻》:“昔有二人共种甘蔗而作誓言……一者念言:‘甘蔗极甜,若压取汁,还灌甘蔗树,甘美必甚。’”⒉常与“二者”、“三者”等连用,列举事物的原因、目的或条件。元 郑光祖《倩女离魂》楔子:“母亲!你孩儿此来,一者拜候岳母,二者上朝进取去。”《水浒传》第六一回:“我一者,去那里烧炷香,消灾灭罪;二者,躲过这场灾晦;三者,做些买卖,观看外方景致。”鲁迅《二心集·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
    • 2.
      一门百笏释义:笏:古时大臣上朝时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可以记事。一家里有许多手拿笏板的大臣。形容旧时豪门贵族的兴盛状况。
    • 3.
      上行释义:⒈〈名〉上面的一行。 ⒉我国铁路部门规定,列车在干线上朝着首都的方向行驶,在支线上朝着连接干线的车站行驶,叫做上行。⒊船从下游向上游行驶。⒋公文由下级送往上级。⒌用于成语“上行下效”。表示上面或上辈的人怎样做,下面的人就学着怎样做(多指坏事)。
    • 4.
      临朝释义:上朝处理国事。
    • 5.
      仓头释义:汉 代对奴仆的称呼。汉 时奴仆以深青色布包头,故称。仓,通“苍”。《汉书·萧望之传》:“仲翁(王仲翁)出入从仓头庐儿。”颜师古 注:“皆官府之给贱役者也。”《北齐书·张亮传》:“﹝ 尒朱兆 ﹞窜於穷山,令 亮 及仓头 陈山提 斩己首降,皆不忍。”《资治通鉴·汉宣帝地节三年》:“﹝ 霍云 ﹞当朝请,数称病私出……使仓头奴上朝謁。”
    • 6.
      六幺令释义:⒈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又名《六幺》、《绿腰》。幺是小的意思,因此调羽弦最小,节奏繁急,故名。其词为双调九十四字,仄韵。⒉曲牌名。南北曲均有此曲牌。南曲属仙吕入双调,字数与词牌不同,用作过曲。北曲属黄钟宫者,字数与词牌或南曲都不同;属仙吕宫者,字数与词牌相同,句读略异;都用在套曲中。京剧亦有《六幺令》,系吹打曲牌,无唱词,多用于官员上朝、回府时。
    • 7.
      剑履上殿释义:经帝王特许,重臣上朝时可不解剑,不脱履,以示殊荣。
    • 8.
      升朝释义:上朝,到朝廷议事。
    • 9.
      听政释义:(帝王或摄政的人)上朝听取臣子报告,并决定政事:垂帘听政。
    • 10.
      唤仗释义:唐 宋 天子上朝的仪式之一。
    • 11.
      外廷释义:外朝。 对皇宫内(内廷)而言。指群臣等待上朝和办公议事的地方。
    • 12.
      宫靴释义:古时大臣上朝时所穿的靴子。
    • 13.
      尺板释义:古代官吏上朝或见上官时记事用的手板。参见“尺板斗食”。
    • 14.
      庭问释义:指天子上朝询问国事。 庭,通“廷”。
    • 15.
      待漏释义:指封建时代大臣在五更前到朝房等待上朝的时刻。漏:铜壶滴漏,古代计时器,此处代指时间。
    • 16.
      拄笏看山释义:拄:支撑;笏: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着的手版。旧时比喻在官有高致。
    • 17.
      持板释义:⒈谓古时官吏上朝时执持手板。唐 杜牧《自遣》诗:“且抽持板手,却展小年书。”⒉谓歌女执持檀板。宋 周紫芝《西江月》词:“玉纤持板隔香罗,不放行云飞过。”
    • 18.
      排次释义:依次排列;编排。《旧唐书·褚无量传》:“无量 以内库旧书,自 高宗 代即藏在宫中,渐致遗逸,奏请缮写刊校,以弘经籍之道。玄宗 令於 东都 乾元殿 前施架排次,大加搜写,广采天下异本。数年间,四部充备。”明 王世贞《大和山赋》:“中笏上朝,玉笋排次。”清 恽敬《<大云山房文稿>二集目录》:“武进 董士锡 晋卿 復为排次,增定十篇。”沈从文《慷慨的王子》:“人类有生,烦恼重迭排次而来,若能得一柔软温暖衣服,当为平生第一幸事。”
    • 19.
      文武班释义:封建皇朝文武百官上朝时排列的班次。
    • 20.
      斗班释义:亦作“鬭班”。上朝时的一种仪式。群臣分两班在香案前左右相对站立。

上朝(shangcha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上朝是什么意思 上朝读音 怎么读 上朝,拼音是shàng cháo,上朝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上朝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