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类 [lián lèi]
1. 连缀同类事物。指同类。连同,连带。
连类 引证解释
⒈ 连缀同类事物。
引《文选·枚乘<七发>》:“比物属事,离辞连类。”
李善 注:“《韩子》曰:多言繁称,连类比物也。”
唐 韩愈 《送权秀才序》:“权生 之貌,固若常人耳;其之辞引物连类,穷情尽变,宫商相宜,金石谐和。”
清 许奉恩 《里乘·余徐二公佚事》:“徐公 平生乐善不倦,笔难尽述,以此与 余公 相似,故连类及之。”
⒉ 指同类。
引唐 刘知几 《史通·鉴识》:“然此二书,虽互有修短,递闻得失,而大抵同风,可为连类。”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九章:“远引《庄子》为连类,乃似格义之拟配外书。”
⒊ 连同,连带。
引鲁迅 《华盖集·补白》:“然而一面又拜才女,捧神童,甚至于还想借此结识一个阔亲家,使自己也连类飞黄腾达。”
国语词典
连类 [lián lèi]
⒈ 将同类的事物连系在一起。
引《文选·枚乘·七发》:「比物属事,离辞连类。」
连类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例及释义:谓连类而及。
- 2.
俘馘释义:⒈亦作“俘聝”。生俘的敌人和被杀的敌人的左耳。《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丙子晨,郑文 夫人 芈氏、姜氏 劳 楚子 於 柯泽。楚子 使 师縉 示之俘馘。”杜预 注:“俘,所得囚;馘,所截耳。”孔颖达 疏:“俘者,生执囚之;馘者,杀其人截取其左耳,欲以计功也。”⒉指被俘虏者。《左传·成公三年》:“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杨伯峻 注:“知罃 实被‘俘’,而未被‘馘’,此‘馘’字是连类而及之词。”《说文·耳部》引作“以为俘聝”。《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六》:“辛酉,帝御 咸安楼 受 定州 俘馘,百官就列,宣
- 3.
悚恧释义:惶恐惭愧。南朝 梁简文帝《上大法颂表》:“曹丕 从征之赋,刘坦 游侍之谈,曾无连类。伏兼悚恧,不胜喜悦之情。
- 4.
汇征释义:⒈《易·泰》:“初九:拔茅茹,以其汇,征吉。”孔颖达疏:“汇,类也,以类相从……征,行也。”后因以“汇征”谓连类而进。⒉引申指进用贤者。
- 5.
汇进释义:连类同进。
- 6.
离辞释义:⒈排比组织词语。指写文章。《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 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汉 枚乘《七发》:“比物属事,离辞连类。”一说犹陈辞。王念孙《读书杂志·史记四》:“离辞,陈辞也。昭公 元年《左传》:‘楚 公子围 设服离卫。’杜 注曰:‘离,陈也。’是其証。枚乘《七发》云:‘比物属事,离辞连类。’亦与此同。”⒉犹辞别。唐 张籍《离妇》诗:“堂上谢姑嫜,长跪请离辞。”
- 7.
説约释义:叙述简要。 《孟子·离娄下》:“博学而详説之,将以反説约也。”《韩非子·难言》:“多言繁称,连类比物,则见以为虚而无用。揔微説约,径省而不饰,则见以为劌而不辩。”清 黄宗羲《马虞卿制义序》:“已又去蒙存而为説约。”
- 8.
说约释义:叙述简要。 《孟子·离娄下》:“博学而详説之,将以反説约也。”《韩非子·难言》:“多言繁称,连类比物,则见以为虚而无用。揔微説约,径省而不饰,则见以为劌而不辩。”清 黄宗羲《马虞卿制义序》:“已又去蒙存而为説约。”
- 9.
连类比事释义:连缀相类的事物,进行对比。 同“连类比物”。
- 10.
连类释义:把同类的事物连在一起:连类而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