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衙役 衙役的意思
yi

衙役

简体衙役
繁体
拼音yá yi
注音ㄧㄚˊ ㄧ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á,(1) 旧时官署之称。【组词】:公衙。衙门。衙参(cān)(官吏到上司衙门,排班参见,禀白公事)。衙役。(2) 唐代皇帝前殿。【例句】:“元和十五年正月……群臣始朝于宣政衙”。(3) 排列成行的事物。【组词】:槐衙。柳衙。

yì,(1) 服兵务,从军。【组词】:从役。现役。(2) 战事。【组词】:战役。(3) 服劳力之事。【组词】:劳役。徭役。(4) 使唤。【组词】:役使。奴役。(5) 被役使的人。【组词】:役夫。役徒。仆役。杂役。

基本含义

衙门中的官员或警察。

衙役的意思

衙役 [yá yi]

1. 衙门里的差役。

[yamen runner;]

衙役 引证解释

⒈ 衙门里的差役。

《文献通考·职役一》:“帝之力主免役也,知民间通苦差役,而衙役之任重行远者尤甚,特创免法。”

⒉ 指在衙门中当差的人。

《儒林外史》第五回:“﹝知县﹞忙唤了几个心腹的衙役进来商议。”
沙汀 《在其香居茶馆里》:“他所谓的‘狗’,是指他的仇人说的,因为主任的外祖当过衙役,而这又是 方 府上下人等最大的忌讳。”


国语词典

衙役 [yá yi]

⒈ 旧时官署的差役。也作「头儿」、「头役」、「头翁」。

《儒林外史·第一回》:「一个堂堂县令,屈尊去拜一个乡民,惹得衙役们笑话。」

公役 小吏


衙役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公役释义:指为国家承当的义务劳动。
    • 2.
      小吏释义:小官,小差役。

衙役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丁快释义:捕快衙役。
    • 2.
      丞局释义:宋 代为殿前司属下将校的名称。 后亦指衙役。
    • 3.
      催比释义:旧时州县长官责令吏役限期完成紧要公务,逾限不能完成,则予处罚。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驭衙役》:“正赋节年拖欠,催比无人。”
    • 4.
      公牌释义:官府衙役。
    • 5.
      兵快释义:担任缉捕等事的衙役。
    • 6.
      出头棒子释义:指衙役受了贿赂,在打板子时,以板头着地,好象打得很重,但受刑人受伤并不很重的一种打法。
    • 7.
      功德钱释义:⒈佛教徒替人诵经或做法事的工钱。 ⒉泛指捐赠给僧寺尼庵的钱。⒊称贿买衙役的钱。
    • 8.
      卡差释义:衙役。
    • 9.
      卯簿释义:旧时官署中的名册。点卯时用之,故称。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驭衙役》:“各役过堂点卯。卯簿详註年貌、籍贯、住址及著役日期、经管某事于姓名之下。”
    • 10.
      吏卒释义:⒈官兵。⒉指胥吏与衙役。
    • 11.
      呰牙咧嘴释义:呲牙咧嘴。形容痛苦之状。《中国现在记》第八回:“衙役見本官發怒,不由分説,把他拖翻了,拉了褲子,按在地下,一五一十的打了四十。桑良蜻 直打的呰牙咧嘴的。”
    • 12.
      喊堂威释义:旧时官府升堂时衙役大声吆喝,谓之“喊堂威”。
    • 13.
      喝撺箱释义:亦作“喝攛厢”。 宋 元 时官衙前设有投状纸的箱子。官员开庭理案时,衙役站立两旁,高声呐喊:“在衙人员平安,抬书案!”同时从箱中取出状纸,呈交官员。这个仪式称“攛箱”。衙役喊堂威,称“喝攛箱”。攛,谓移动和开启。
    • 14.
      堂勇释义:衙役。
    • 15.
      头役释义:衙役中的为首者。 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驭衙役》:“其杖而黜革者五,是所谓积年头役,执掌科书,为豪棍之党羽者也。”《儒林外史》第一回:“这人姓 翟,是 诸暨县 一个头役,又是买办。”《白雪遗音·马头调·窝娼》:“冒充头役在 歷城县,从不到堂前。”参见“头翁”。
    • 16.
      头翁释义:对衙役的谀称。
    • 17.
      奸胥释义:亦作“奸胥”。 旧指官府中巧于舞弊的小吏、衙役。
    • 18.
      官不威牙爪威释义:谓衙役比官吏更狠毒可怕。牙爪,指衙役。
    • 19.
      客将释义:⒈客籍将领。⒉指不隶属于本部之将。⒊泛指书吏衙役。
    • 20.
      宪役释义:旧时称上司的衙役。

衙役(yay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衙役是什么意思 衙役读音 怎么读 衙役,拼音是yá yi,衙役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衙役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