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车 [jīn chē]
1. 以帷幕装饰车子。因指整车出行。指有帷幕的车子。古代官名。
巾车 引证解释
⒈ 以帷幕装饰车子。因指整车出行。
引《孔丛子·记问》:“文 武 既坠,吾将焉归……巾车命驾,将适 唐 都。”
《南史·文学传·孔广》:“绪 数巾车诣之。”
清 金人瑞 《戊子春积雨如晦久不晤草座先生天甫晴便忽睹书此为乐也》诗:“城中泥雨盛冠盖,野外日高未巾车。”
⒉ 指有帷幕的车子。
引晋 陶潜 《归去来辞》:“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宋 苏轼 《和寄天选长官》诗:“何时命巾车,共陟云外嶠?”
清 赵翼 《入云栖十余里修篁夹路》诗:“我乘巾车行,苦障帷数幅。”
⒊ 古代官名。
引《周礼·春官·序官》:“巾车,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
郑玄 注:“巾车,车官之长。”
《周礼·春官·巾车》:“掌公车之政令,辨其用与其旗物而等叙之,以治其出入。”
《左传·哀公三年》:“校人乘马,巾车脂辖。”
杜预 注:“巾车,掌车。”
国语词典
巾车 [jīn chē]
⒈ 张设帷幔的车子。
引《文选·陶渊明·归去来辞》:「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⒉ 以帷幕装饰车子。指整车出行。
引《南史·卷七二·文学传·丘巨源传》:「绪数巾车诣之,每叹云:『孔广使吾成轻薄祭酒。』」
⒊ 职官名。为车官之长。
引《周礼·春官·巾车》:「巾车掌公车之政令,辨其用与其旗物,而等叙之,以治其出入。」
《文选·张衡·西京赋》:「巾车命驾,回旆右移。」
巾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五正释义:⒈射仪用的五色箭靶,正中朱色,依次向外为白、苍、黄、玄诸色。《周礼·夏官·射人》:“王以六耦射,三侯、三获、三容,乐以《騶虞》,九节五正。”郑玄 注:“五采之侯,即五正之侯也。正之言正也,射者内志正,则能中焉。画五正之侯,中朱,次白,次苍,次黄,玄居外。”汉 张衡《东京赋》:“张大侯,制五正。”《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三·隋大射登歌》:“巾车整三乏,司裘饰五正。”⒉五行官长。《左传·隐公六年》:“翼 九宗五正 顷父 之子 嘉父 逆 晋侯 于 随。”杜预 注:“五正,五官之长。”孔颖达 疏:“言五官之长者,谓於
- 2.
右移释义:⒈向右转移;向右转头。《左传·宣公十二年》:“晋 师右移,上军未动。”《文选·张衡<西京赋>》:“巾车命驾,廻旆右移。”薛综 注:“回车右转,将旋也。”⒉犹右迁。升职。唐 白居易《江州司马厅记》:“凡内外文武官左迁右移者第居之。”
- 3.
安车释义:古代可以坐乘的小车。 古车立乘,此为坐乘,故称安车。供年老的高级官员及贵妇人乘用。高官告老还乡或徵召有重望的人,往往赐乘安车。安车多用一马,礼尊者则用四马。《周礼·春官·巾车》:“安车,彫面鷖总,皆有容盖。”郑玄 注:“安车,坐乘车。凡妇人车皆坐乘。”《汉书·张禹传》:“为相六岁,鸿嘉 元年,以老病乞骸骨,上加优再三乃听许。赐安车駟马,黄金百斤,罢就第。”晋 皇甫谧《高士传·韩康》:“桓帝 时,乃备元纁安车以聘之。使者奉詔造 康,康 不得已,乃佯许诺,辞安车,自乘柴车冒晨先发。”宋 司马光《王侍郎挽辞》诗
- 4.
巾车之恩释义:谓 汉 光武帝 刘秀 于 巾车乡(今 河南 宝丰 东)擒获 冯异,旋即赦而录用的故事。据《后汉书·冯异传》载:异 本为 王莽 郡掾,与 苗萌 共守 父城 拒 汉。光武 略地 颍川,攻 父城 不下,屯兵 巾车乡。异 间出行属县,为 汉 兵所执。时 异 从兄 孝 及同郡 丁綝、吕晏 并从 光武,因共荐 异,得召见。异 遂归 汉,后为 光武 佐命功臣。建武 六年春,异 朝京师,光武 引见后,赐以珍宝、衣服、钱帛。异 谢曰:“臣闻 管仲 谓 桓公 曰;‘愿君无忘射钩,臣无忘槛车。’齐国 赖之。臣今亦愿国家无忘 河
- 5.
巾车释义:⒈以帷幕装饰车子。因指整车出行。《孔丛子·记问》:“文 武 既坠,吾将焉归……巾车命驾,将适 唐 都。”《南史·文学传·孔广》:“绪 数巾车诣之。”清 金人瑞《戊子春积雨如晦久不晤草座先生天甫晴便忽睹书此为乐也》诗:“城中泥雨盛冠盖,野外日高未巾车。”⒉指有帷幕的车子。晋 陶潜《归去来辞》:“或命巾车,或棹孤舟。”宋 苏轼《和寄天选长官》诗:“何时命巾车,共陟云外嶠?”清 赵翼《入云栖十余里修篁夹路》诗:“我乘巾车行,苦障帷数幅。”⒊古代官名。《周礼·春官·序官》:“巾车,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中士八人
- 6.
服车释义:⒈服王事者所用之车。指官车。《周礼·春官·巾车》:“服车五乘。”郑玄 注:“服车,服事者之车。”贾公彦 疏:“服车,服事者之车者,其孤卿以下皆是辅佐之臣,服事於上,故以服事之车解之也。”⒉驾车。《左传·哀公二十七年》:“今君命女以是邑也,服车而朝,毋废前劳。”宋 宋祁《宋景文公笔记·考古》:“古者牛唯服车。《书》曰‘肇牵车牛’。《易》曰‘服牛乘马’。”
- 7.
杏花村释义:⒈唐 杜牧《清明》诗:“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后因以“杏花村”泛指卖酒处。宋 周邦彦《满庭芳·忆钱唐》词:“酒旗渔市,冷落杏花村。”元 东湖散人《春日田园杂兴》诗:“小雨杏花村问酒,澹烟杨柳巷巾车。”明 高启《五禽言和张水部》:“提胡芦,趣沽酒,杏花村中媪家有。”郁达夫《临平登山记》:“在一条丁字路的转弯角前,并且还有一家青帘摇漾的杏花村--是酒家的雅号,本名仿佛是聚贤楼。”亦省称“杏村”。清 孙枝蔚《落花》诗:“杏村惟见酒旗摇,一去繁华不可招。”⒉地名。因村多杏花,故称。在今 安徽省 贵池
- 8.
校人释义:⒈马官之长。《周礼·夏官·司马》:“校人中大夫二人。”郑玄 注:“校人,马官之长。”《左传·哀公三年》:“校人乘马,巾车脂辖。”⒉管理池沼的小吏。《孟子·万章上》:“昔者有馈生鱼於 郑 子产,子产 使校人畜之池。”赵岐 注:“校人,主池沼小吏也。”宋 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二:“余輒为书云……定非校人池,恐是餘不派。愿汝藉佛力,永脱钩网债。”清 叶廷琯《鸥陂渔话·刘磵香父子遗诗》:“吾辈骤触 子美 心,忍教毒肆校人手?送入江心稳静处,愿向安澜逢故偶。”
- 9.
济濡释义:沾湿,使透湿。 《左传·哀公三年》:“夏五月辛卯,司鐸火……校人乘马,巾车脂辖,百官官备,府库慎守,官人肃给。济濡帷幕,鬱攸从之。”杜预 注:“鬱攸,火气也。濡物於水,出用为济。”杨伯峻 注引 章炳麟《左传读》二:“济亦濡也。”
- 10.
羽盖释义:⒈古时以鸟羽为饰的车盖。《周礼·春官·巾车》:“輦车,组輓。有翣,羽盖。”郑玄 注:“后居宫中所乘……以羽作小盖,为翳日也。”汉 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吴王占梦》:“王从骑三千,旌旗羽盖,自处中军。”《宋史·乐志十四》:“霓旌羽盖,导仪护卫。”清 陈梦雷《青青陵上柏》诗:“金 张 连羽盖,许 史 互经过。”⒉指车辆。宋 郭彖《睽车志》卷一:“芝阶云路逍遥处,羽盖飞鯢不用鞭。”清 吴伟业《海市》诗之一:“虹跨断崖通羽盖,鱼吞倒景出楼臺。”⒊船上饰以鸟羽的伞盖。《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怠而后发,游於清
- 11.
脂辖释义:脂车。多谓准备驾车远行。《左传·哀公三年》:“校人乘马,巾车脂辖。”杨伯峻 注:“辖为车轴两头之键,涂之以脂。古无机油,以动物脂肪代之,使车行滑利也。”《晋书·张轨传》:“欲遣主簿 尉髦 奉表诣闕,使速脂辖,将归老 宜阳。”唐 白居易《偶题十五韵聊戏二君》:“闻君每来去,矻矻事行李,脂辖復裹粮,心力颇劳止。”明 周履靖《锦笺记·赴闽》:“羽檄遥催赴 柳营,乍闻脂辖也不胜情。”
- 12.
蕃国释义:⒈周 代指夷服、镇服、蕃服。建于九州以外的国家。蕃,通“番”。《周礼·秋官·大行人》:“九州之外,谓之蕃国。”孙诒让 正义:“《职方氏》九服,蛮服以外,有夷、镇、藩三服……是此蕃国即《职方》外三服也。”《周礼·春官·巾车》:“木路,前樊鵠缨,建大麾,以田,以封蕃国。”⒉泛称 中国 以外的国家。《宋史·食货志下八》:“商人出海外蕃国贩易者,令并诣两 浙 市泊司请给官券,违者没入其宝货。”⒊即诸侯国。蕃,通“藩”。《后汉书·顺帝纪》:“陛下正统,当奉宗庙,而姦臣交搆,遂令陛下龙潜蕃国。”李贤 注:“从太子废
- 13.
车轓释义:亦作“车蕃”。 亦作“车藩”。车旁的屏蔽。睡虎地 秦 墓竹简《秦律·司空》:“及不芥车,车蕃盖强折列,其主车牛者及吏、官长皆有罪。”《周礼·春官·巾车》“漆车藩蔽”汉 郑玄 注:“藩,今时小车藩,漆席以为之。”《后汉书·舆服志上》:“景帝 中元 五年,始詔六百石以上施车轓。”《文选·张衡<西京赋>》“倚金较”三国 吴 薛综 注:“黄金以饰较也……或曰:车蕃上重起,如牛角也。”唐 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大妇抱儿哭,小妇攀车轓。”
- 14.
革路释义:亦作“革輅”。五路之一。古代帝王所乘的一种兵车。覆之以革,无他饰,用于作战或巡视诸侯国土或四境。《周礼·春官·巾车》:“革路,龙勒,条缨五就,建大白,以即戎,以封四衞。”郑玄 注:“革路,鞔之以革而漆之,无他饰。”孙诒让 正义:“‘革路’者,五路之四也。《戎右》谓之戎车,《左·庄六年传》谓之戎路。”《隋书·礼仪志五》:“革輅,以巡兵即戎。”《新唐书·车服志》:“革路者,临兵、巡守所乘也,白质,鞔以革。”宋 朱弁《曲洧旧闻》卷一:“其后,革輅之 太原,亦徇於师曰:‘朕今取 河 东,誓不杀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