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路 [xián lù]
1. 贤人仕进之路;指有才能者做官晋升的途径。
例避贤路。
英[chance for a worthy person;]
贤路 引证解释
⒈ 指贤者仕进的机会。
引汉 刘向 《列女传·楚庄樊姬》:“妾闻 虞丘子 相 楚 十餘年,所荐非子弟则族昆弟,未闻进贤退不肖,是蔽君而塞贤路。”
晋 潘岳 《河阳县作诗》之一:“在疚妨贤路,再升上宰朝。”
宋 苏舜钦 《杜公求退第五表》:“若未容臣去,终无成功;徒尔素餐,但塞贤路。”
清 龚自珍 《汉朝儒生行》:“上言乞禁兵,下言避贤路。”
国语词典
贤路 [xián lù]
⒈ 贤人仕进求官的途径。
引唐·杜甫〈行次昭陵〉诗:「直词宁戮辱,贤路不崎岖。」
贤路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宸算释义:帝王的谋略。唐 李德裕《异域归忠传序》:“制置大略,尽出宸算。”《旧唐书·田弘正传》:“若稍假天年,得奉宸算,兼弱攻昧,批亢擣虚,竭鹰犬之资,展获禽之用,导扬和气,洗涤伪风,然后退归田园,以避贤路。”宋 文莹《玉壶清话》卷一:“愿陛下选将帅中威武有谋、敦庞多福、克荷功名者,授宸算,付鋭兵,俾往征之。”
- 2.
山资释义:亦作“山貲”。过隐居生活所需的费用。《南齐书·王秀之传》:“出为 晋平 太守,至郡期年,谓人曰:‘此邦丰壤,禄俸常充。吾山资已足,岂可久留以妨贤路。’”唐 唐彦谦《任潜谋隐之作》诗:“为问山资何次第,祗餘丹诀转凄凉。”宋 陆游《览镜有感》诗:“閲世久应书鬼録,强颜那復乞山资。”明 袁宏道《暑中舟行入村舍偕冷云及明教居士》诗:“官税租能给,山貲了不半。”
- 3.
开延释义:谓开启贤路,延揽人才。
- 4.
惛愦释义:糊涂;不明事理;迷糊不清。 汉 应劭《风俗通·十反·赵相汝南李统》:“又 倀 年且九十,足以惛憒,义当自引,以避贤路。”《红楼梦》第九六回:“寳玉 失玉以后,神志惛憒,医药无效。”
- 5.
肃爽释义:⒈良马名。 《左传·定公三年》:“唐成公 如 楚,有两肃爽马,子常 欲之。”杜预 注:“肃爽,骏马名。”孔颖达 疏:“爽或作霜。贾逵 云:‘色如霜紈。’马融 説:‘肃爽,鴈也。其羽如练,高首而脩颈,马似之,天下稀有。’”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涢水》引作“肃霜”。⒉本用以形容秋天景色,犹言天高气爽。亦借以形容其他事物和人的性格。唐 张宣明《山行见孤松成咏》:“孤松鬱山椒,肃爽凌清霄。”宋 苏舜钦《夏热昼寝感咏》:“贤路自肃爽,朝政不復浑。”明 张凤翼《红拂记·天开良佐》:“靖 闻大王肃爽凝威,嵯峨擅德,是以
- 6.
贤路释义:指贤能被任用的机会:开贤路。
- 7.
辟门释义:⒈开门。⒉语本《书·舜典》:“询于四岳,闢四门。”孔颖达疏:“开四方之门,大为仕路,致众贤也。”后用“辟门”谓广罗贤才。⒊《书·舜典》:“闢四门,明四目,达四聪。”孔传:“开闢四方之门未开者,广致众贤。”后遂以“闢门”指广开贤路。访求人材。
- 8.
退让贤路释义:退让:辞职的谦词;贤路:贤才仕进路。辞官退隐,让有才能的出来做事。
- 9.
退避贤路释义:退避:辞职的谦词;贤路:贤才仕进路。辞官退隐,让有才能的出来做事。
- 10.
避让贤路释义:避让:辞职的谦词;贤路:贤才仕进路。辞官退隐,让有才能的出来做事。
- 11.
避贤路释义:避位让贤。 语出《史记·万石张叔列传》:“愿归丞相侯印,乞骸骨归,避贤者路。”《晋书·元帝纪》:“帝遣使谓 敦(王敦)曰:‘公若不忘本朝,于此息兵,则天下尚可共安也。如其不然,朕当归于 瑯邪,以避贤路。’”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简文 更答曰:‘若 晋 室灵长,明公便宜奉行此詔,如大运去矣,请避贤路。’”《魏书·辛雄传》:“雄 面辞曰:‘臣不能死事,俛眉从贼,乃是朝廷罪人,纵陛下不赐诛罚,而北来尚书勋高义重,臣宜避贤路。’”
- 12.
钧辅释义:钧轴和宰辅。指国家政务重任。亦指担负国家政务重任的人。《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年》:“久玷钧辅,物议沸腾,岂惟有妨贤路,实亦深负陛下所以委任责成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