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先路 先路的意思
xiān

先路

简体先路
繁体
拼音xiān lù
注音ㄒㄧㄢ ㄌㄨ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xiān,(1) 时间在前的,次序在前的,与“后”相对。【组词】:先前。先期。原先。先驱。先河(中国古代帝王先祭黄河,后祭海,以河为海的本源,后称倡导在先的事物)。先觉(jué)。先见之明。先发制人。(2) 家族或民族的较早的一代或几代。【组词】:先人。先世(祖先)。先民。(3) 对死去的人的尊称。【组词】:先祖。先父。先哲(指已去世的有才德的思想家)。先烈。先贤。(4) 姓。

lù,(1) 道,往来通行的地方。【组词】:道路。公路。水路。陆路。路途。路程。路人(行路的人,喻不相干的人)。狭路相逢。(2) 思想或行动的方向、途径。【组词】:思路。生路。出路。路子。路数(shù)。(3) 方面,地区。【组词】:外路货。各路人马。(4) 种类。【组词】:一路货色。(5) 大,正。【例句】:“厥声载路”。路门(宫室最内的正门)。路车(古代帝王及诸侯贵族所乘的车)。路舆(古代君主所乘的车)。路寝(古代君主处理政事的宫室)。(6) 车。【组词】:筚路。乘路。(7) 姓。

基本含义

预先选择好的道路,有计划地先行。

先路的意思

先路 [xiān lù]

1. 亦作“先辂”。天子或诸侯使用的一种用象牙装饰的正车。《书·顾命》:“先辂在左塾之前,次辂在右塾之前。”孔传:“先辂,象;次辂,木。金、玉、象皆以饰车,木则无饰。”一说即木辂。蔡沈集传:“先辂,木辂也。”

2. 指圣王之道。

3. 犹先行。

5. 犹先河。

先路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先輅”。天子或诸侯使用的一种用象牙装饰的正车。

《书·顾命》:“先輅在左塾之前,次輅在右塾之前。”
孔 传:“先輅,象;次輅,木。金、玉、象皆以饰车,木则无饰。”
一说即木辂。 蔡沉 集传:“先輅,木輅也。”
《书·顾命》:“先輅在左塾之前,次輅在右塾之前。”
孔 传:“先輅,象;次輅,木。金、玉、象皆以饰车,木则无饰。”
一说即木辂。 蔡沉 集传:“先輅,木輅也。”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郑伯 赏入 陈 之功,三月甲寅朔,享 子展,赐之先路、三命之服,先八邑。”
汉 张衡 《东京赋》:“奉引既毕,先輅乃发。”

⒉ 指圣王之道。

《楚辞·离骚》:“乘騏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王逸 注:“路,道也。言己如得任用,将驱先行,愿来随我,遂为君导入圣王之道也。”

⒊ 犹先行。

《三国志·魏志·崔琰传》:“未闻王师仁声先路,存问风俗,救其涂炭,而校计甲兵,唯此为先,斯岂鄙州士女所望於明公哉!”
《宋书·柳元景传》:“今王旗北扫,当令仁声先路。”
唐 薛用弱 《集异记·于凝》:“﹝ 凝 ﹞令僮僕先路,以备休憩。”

⒋ 犹先河。

清 阮元 《书梁昭明太子文选序后》:“《两都赋序》‘白麟’、‘神雀’二比,‘言语’‘公卿’二比,即开 明 人八比之先路。”
清 欧阳巨源 《<官场现形记>序》:“限资之例,始於 汉 代,定以十算,乃得为吏,开捐纳之先路,导输助之滥觴。”


国语词典

先路 [xiān lù]

⒈ 前路。指圣王之道。

《楚辞·屈原·离骚》:「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⒉ 前行、引路。

《三国志·卷一二·魏书·崔琰传》:「未闻王师仁声先路,存问风俗,救其涂炭。」
《宋书·卷七七·柳元景传》:「今王旗北扫,当令仁声先路。」

⒊ 创始、起源。

清·茂苑惜秋生〈官场现形记序〉:「限资之例,始于汉代,定以十等, 乃得为吏,开捐纳之先路,导输助之滥觞。」

⒋ 天子或诸侯使用饰有象牙的正车。也作「先辂」。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郑伯赏入陈之功,三月甲寅朔,享子展,赐之先路、三命之服。」


先路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乘槎释义:⒈指上天。晋张华《博物志》卷三:“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乘槎而去。”⒉比喻入朝做官。唐杜甫《奉赠萧十二使君》诗:“起草鸣先路,乘槎动要津。” 槎(chá)。
    • 2.
      先路释义:⒈亦作“先輅”。天子或诸侯使用的一种用象牙装饰的正车。《书·顾命》:“先輅在左塾之前,次輅在右塾之前。”孔 传:“先輅,象;次輅,木。金、玉、象皆以饰车,木则无饰。”一说即木辂。蔡沉 集传:“先輅,木輅也。”《书·顾命》:“先輅在左塾之前,次輅在右塾之前。”孔 传:“先輅,象;次輅,木。金、玉、象皆以饰车,木则无饰。”一说即木辂。蔡沉 集传:“先輅,木輅也。”《左传·襄公二十六年》:“郑伯 赏入 陈 之功,三月甲寅朔,享 子展,赐之先路、三命之服,先八邑。”汉 张衡《东京赋》:“奉引既毕,先輅乃发。”⒉指
    • 3.
      先辂释义:见“先路”。
    • 4.
      叶子芷释义: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寻道夫先路也”,诗人身披香草用以表明自己高洁的品质,离骚中作者常以“香草”“美人”来比喻自己、贤士和君王,并表达政治理想,这是《离骚》的一大艺术特色。
    • 5.
      吕相释义:⒈指 春秋 时 晋 大夫 魏錡 之子 魏相。以擅长外交辞令著称。魏錡 亦称 吕錡,故 魏相 亦有此称。《左传·成公十三年》:“夏四月戊午,晋侯 使 吕相 絶 秦。”杜预 注:“吕相,魏錡 子。”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檄移》:“管仲 吕相,奉辞先路,详其意义,即今之檄文。”⒉指 吕不韦。因曾为 秦 相,故称。前蜀 韦庄《和薛先辈见寄》:“貌愧 潘郎 璧,文惭 吕相 金。”⒊复姓。见《通志·氏族五》。
    • 6.
      导路释义:领路。语出《楚辞·离骚》:“乘騏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北周 庾信《谢赵王赉犀带等启》:“马前驱而导路。”《北史·西域传序》:“至 姑臧,牧犍 恒发使导路,出於流沙。”
    • 7.
      次辂释义:亦作“次路”。 副车。《书·顾命》:“先輅在左塾之前,次輅在右塾之前。”《礼记·礼器》:“大路繁缨一就,次路繁缨七就。”《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享 子展,赐之先路三命之服,先八邑。赐 子产 次路再命之服,先六邑。”杜预 注:“先路、次路皆王所赐车之总名。”
    • 8.
      负羁释义:亦作“负羇”。手执马络头。语出《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臣负羈絏从君巡於天下。”后遂为随从和执贱役的套语。南朝 宋 鲍照《侍郎报满辞阁疏》:“得从下走,叨迹人行;操勒负羈,班荣扈隶。”南朝 宋 鲍照《送盛侍郎饯候亭》诗:“君为坐堂子,我乃负羈人。”《宋书·庾悦王诞等传论》:“凡此诸子,并前代名家,莫不望尘请职,负羇先路,将由庇民之道邪。”
    • 9.
      输助释义:谓捐助资金或物品。《明史·唐定王桱传》:“请预借两税一年,令羣下捐俸,劝绅士输助,徵府县银穀未解者。”清 梅曾亮《光泽县育婴堂记》:“﹝建育婴堂﹞而邑之士大夫及过客,皆有输助。”欧阳巨源《<官场现形记>序》:“限资之例,始於 汉 代,定以十算,乃得为吏,开捐纳之先路,导输助之滥觴。”
    • 10.
      飞檄释义:⒈速递檄文。《晋书·慕容暐载记》:“飞檄三辅,仁声先路,获城即侯,微功必赏。”《新唐书·裴寂传》:“寂 无它才,惟飞檄郡县,促入屯垒相保赘。”郭沫若《孔雀胆》第四幕:“我一定要收拾东兵,飞檄西 洱。”⒉紧急檄文。明 梁辰鱼《浣纱记·允降》:“班师回去传飞檄,看大将旌旗云外直。”《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三年》:“时飞檄载道,弥远 益恇悚,中夜,欲自沉於池,其妾见而持之,乃止。”

先路(xianl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先路是什么意思 先路读音 怎么读 先路,拼音是xiān lù,先路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先路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