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要挟 要挟的意思
yāoxié

要挟

简体要挟
繁体要挾
拼音yāo xié
注音ㄧㄠ ㄒㄧㄝ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ào yāo,(1) 索取。【组词】:要账。要价。(2) 希望,想。【组词】:要强。要好。(3) 请求。【例句】:她要我给她读报。(4) 重大,值得重视的。【组词】:重要。要人。要领。纲要。要言不烦。(5) 应该,必须。【组词】:须要。(6) 将(jiāng)。【组词】:将要。快要。(7) 如果,倘若。【组词】:要是。(8) 表选择。【组词】:要么。要不。要不然。(1) 求,有所倚仗而强求。【组词】:要求。要挟。(2) 同“腰”。(3) 同“邀”,中途拦截。(4) 同“邀”,约请。(5) 姓。

jiā xié, ◎ 古同“夹”,从物体两边钳住。

基本含义

以威胁、恐吓等手段强迫对方做某事

要挟的意思

要挟 [yāo xié]

1. 扬言要惩罚、报复或危害某人而强迫他答应自己的要求。

他要挟要揍我。

[ threaten; ]

2. 利用对方的弱点、借力量、威胁或其他压力以强迫对方去作或去选择。

大国要挟小国。

[ coerce; force; put pressure on; ]

要挟 引证解释

⒈ 利用对方的弱点,仗恃自己的势力,胁迫对方满足自己的要求。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女直》:“腥膻野性,或乘虚而零窃,或纠众而跳梁,或执词而要挟。”
清 林则徐 《会谕义律》:“伊欲要挟而求,岂本大臣、本部堂反不能宽间以待乎?”
邹鲁 《四川光复》:“且贷款筑路,外人要挟万端,国权更将不保。”
巴金 《灭亡》第九章:“然而 袁润身 爱她,又是那样情急, 袁润身 又拿自杀的话来要挟她,难保她不会软化的。”


国语词典

要挟 [yāo xié]

⒈ 有所凭恃而强迫别人服从。

如:「别接受他的要挟,谅他也不敢耍手段!」


要挟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威吓释义:用威势来吓唬(xià·hu):威吓对方。不怕武力威吓。
    • 2.
      挟持释义:⒈从两旁抓住或架住被捉住的人(多指坏人捉住好人)。⒉用威力强迫对方服从。
    • 3.
      威胁释义:⒈用威力逼迫恫吓使人屈服:威胁利诱。⒉使遭遇危险:洪水正威胁着整个村庄。
    • 4.
      压制释义:⒈竭力限制或制止;抑制:不要压制批评。压制不住自己的愤怒。⒉用压的方法制造:压制砖坯。
    • 5.
      挟制释义:倚仗势力或抓住别人的弱点,强使服从:挟制人。 受人挟制。
    • 6.
      箝制释义:控制;约束。
    • 7.
      逼迫释义:紧紧地催促;用压力促使:在环境的逼迫下,他开始变得勤奋了。
    • 8.
      威迫释义:威逼:威迫利诱。
    • 9.
      胁制释义:用威力控制;挟制。
    • 10.
      劫持释义:挟持,用武力强迫对方服从。
    • 11.
      胁迫释义:⒈威胁逼迫。⒉法律上指当事人故意用现在正在发生的、即将发生的或未来可能发生的危害恐吓他人,使他人因恐惧而从事某种民事行为。构成无效民事行为。

要挟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宽慰释义:⒈宽解安慰:她用温和的话语宽慰着妈妈。 ⒉宽畅欣慰:儿子总算理解了自己的苦心,她感到很宽慰。
    • 2.
      顺从释义:依照别人的意愿行动,不违背,不反抗。

要挟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乘人之危释义:趁别人困难、危急的时候去要挟或侵害人家。
    • 2.
      乘人之厄释义:趁人家危难的时候加以要挟或陷害。
    • 3.
      党锢之祸释义:东汉后期,宦官专权,引起官僚和一般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不满。官僚李膺、陈蕃和太学生郭泰等人抨击宦官弊 政。宦官诬告李膺和诸郡生徒结成朋党,诽谤朝廷。公元166年桓帝刘志下令逮捕李膺等二百多人。后虽 释放,但禁锢终身,不许做官,被称为第一次“党锢之祸”。灵帝时,“党人”又被起用。后来灵帝刘 宏在宦官要挟下,杀了陈蕃,并于公元169年捕杀李膺、杜密等百余人,陆续被牵连的有六七百人。公元 172年又一次逮捕“党人”和太学生千余人。公元176年还下令凡“党人”的门生故吏、父子兄弟及亲属,都免官禁锢。这就是第二次“党
    • 4.
      兵端释义:导致战争的事端。唐 韩愈《黄家贼事宜状》:“实由自邀功赏,造作兵端。”刘壎《隐居通议·文章八》引 宋 谢枋得《江东运司策问》:“兵端不可妄开,国事不可再误。”《明史·外国传一·朝鲜》:“三十年十一月,昖 言 倭 使频来要挟和款,兵端渐露,乞选将率兵,督同本国训练修防。”
    • 5.
      恐吓释义:以要挟的话或手段威胁人;吓唬:恐吓信。
    • 6.
      扐掯释义:勒掯。 要挟,刁难。扐,通“勒”。
    • 7.
      把柄释义:⒈器物上便于用手拿的部分。⒉比喻可以被人用来进行要挟或攻击的过失或错误等:他敢这样欺负你,是不是你有什么把柄叫他抓住了?
    • 8.
      护国运动释义:也叫反袁运动。 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斗争。1915年12月袁世凯复辟称帝,激起全国人民反对。孙中山领导中华革命党在沿海各省积极开展讨袁斗争。25日云南蔡锷等组织护国军起兵讨袁,南方各省纷纷宣布独立,通电迫袁退位。同时北洋军主要将领也乘机要挟袁交出权力,袁的统治迅速瓦解。1916年3月袁被迫取消帝制,6月病死,护国运动结束。
    • 9.
      拿一手释义:摆架子;要挟。
    • 10.
      拿人释义:⒈刁难人;要挟人:别拿人了,没有你,我们也能干。⒉指吸引人:他说评书特别拿人。
    • 11.
      拿捏释义:⒈把握;掌握:拿捏分寸。传球时机拿捏准确。⒉扭捏:有话快说,拿捏个什么劲儿!⒊刁难;要挟:你别拿捏人。
    • 12.
      敲诈勒索罪释义:在我国,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威胁、要挟等手段迫使他人交出财物的行为。 不同于诈骗罪,该罪采取欺诈手段,且有诈骗财物数额较大的限制;本罪则采取威胁、要挟等手段,且不论勒索财物数额的大小。
    • 13.
      瑕衅释义:⒈亦作“瑕舋”。可乘之隙;嫌隙,隔阂。《史记·李斯列传论》:“李斯 以閭阎歷诸侯,入事 秦,因以瑕衅,以辅 始皇,卒成帝业。”汉 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每览古今,所由改趣,因缘侵辱,或起瑕舋。”清 方苞《蜀汉后主论》:“夫 孔明 之殁,其年乃五十有四耳,使天假之年,而得乘 司马 氏君臣之瑕衅,虽北定中原可也。”清 陈梦雷《绝交书》:“海贼虽已连和,彼此未忘瑕衅,不若各散流言,使二逆相图,以分兵势。”⒉引申指事端。清 薛福成《乙亥应诏陈言疏》:“﹝西人﹞恃其诈力,要挟多端。违一言而瑕衅迭生,牵一髮而全
    • 14.
      翻小肠释义:说出自己过去曾经给别人做过的好事、给别人的帮助,以要挟受过恩惠的人不刺激、伤害自己的行为。
    • 15.
      要市释义:以要挟手段谋取利益或迫使对方满足自己的某种要求。《史记·秦始皇本纪》:“秦 使 章邯 将而东征,章邯 因以三军之众要市於外,以谋其上。”
    • 16.
      要索释义:要挟勒索;强行索取。
    • 17.
      要胁释义:要挟胁迫。
    • 18.
      要请释义:⒈邀请。⒉犹要挟。
    • 19.
      趁人之危释义:利用别人有困难时加以要挟或陷害。
    • 20.
      近不逼同释义:近:亲善;同:同僚。旧指自己受到君王的宠幸,但不以此去欺侮、要挟同僚。

要挟(yaoxi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要挟是什么意思 要挟读音 怎么读 要挟,拼音是yāo xié,要挟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要挟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