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樽俎 樽俎的意思
zūn

樽俎

简体樽俎
繁体
拼音zūn zǔ
注音ㄗㄨㄣ ㄗㄨ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ūn,(1) 古代盛酒的器具。【例句】:“春风东来忽相过,金樽渌酒生微波”。

zǔ,(1) 古代祭祀或宴会时放牲体的礼器。【例句】:俎豆(①“俎”和“豆”,都是古代祭祀用的器具;②祭祀,崇奉)。(2) 切肉或切菜时垫在下的砧板。【例句】:刀俎(刀和砧板)。(3) 姓。

基本含义

指宴饮时的酒器和肴馔。也用来比喻用餐或宴会。

樽俎的意思

樽俎 [zūn zǔ]

1. 古代盛酒食的器皿。樽以盛酒,俎以盛肉。指宴席。

樽俎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盛酒食的器皿。樽以盛酒,俎以盛肉。

《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晋 葛洪 《抱朴子·畅玄》:“越樽俎以代无知之庖,舍绳墨而助伤手之工。”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辞了 法聪,别了夫人,把樽俎收拾起。”

⒉ 指宴席。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一》:“仲尼 闻之曰:‘夫不出於樽俎之间,而知千里之外,其 晏子 之谓也,可谓折衝矣。’”
宋 王安石 《寄郎侍郎》诗:“久愿作公樽俎客,恨无三亩斲蓬蒿!”
陈毅 《满江红·送周总理赴日内瓦》词:“看我公樽俎折强权,期赢获。”


国语词典

樽俎 [zūn zǔ]

⒈ 盛酒食的器具。

《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三国演义·第二一回》:「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

⒉ 借指宴饮、宴席。

南朝陈·徐陵〈册陈公九锡文〉:「公论兵于朝堂之上,决胜于樽俎之闲。」


樽俎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令才释义:⒈亦作“令材”。出众的才华。《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还家十餘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三国 魏 刘劭《人物志·七缪》:“夫人材不同,成有早晚,有早智而速成者,有晚智而晚成者,有少无智而终无所成者,有少有令材遂为雋器者。”⒉杰出的人才。唐 元稹《李光颜加阶制》:“李光颜 气敌三军,心师百行,有 卞庄 之勇,守之以仁;有 日磾 之诚,济之以武。叱咤则风云迴合,开宴则樽俎周旋,盖文武之令才,真古今之良将。”
    • 2.
      尸祝释义:⒈古代祭祀时对神主掌祝的人;主祭人。《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郭象 注:“庖人尸祝,各安其所。”成玄英 疏:“尸者,太庙之神主也;祝者,则今太常太祝是也;执祭版对尸而祝之,故谓之尸祝也。”《晋书·嵇康传》:“恐足下羞庖人之独割,引尸祝以自助,故为足下陈其可否。”清 龚自珍《六经正名》:“《尔雅》者,释《诗》《书》之书,所释又《诗》《书》之肤末,乃使之与《诗》《书》抗,是尸祝舆儓之鬼,配食昊天上帝也。”⒉祭祀。明 宋濂《题傅氏诰敕后》:“﹝ 金昌年 ﹞尝浚 慈湖,溉田千顷,民
    • 3.
      折冲樽俎释义:在酒席宴会间制敌取胜,指进行外交谈判(樽俎:古时盛酒食的器具)。
    • 4.
      樽俎释义:古代盛酒食的器具,后来常用作宴席的代称:折冲樽俎。
    • 5.
      歆飨释义:同“歆享”。 《晋书·乐志下》:“奠樽俎,实玉觴。神歆饗,咸悦康。宴孙子,祐无疆。”《北史·夏侯道迁传》:“脱有先亡者,於良辰美景,灵前饮宴,儻或有知,庶共歆饗。”
    • 6.
      汙尊抔饮释义:谓掘地为坑当酒尊,以手捧酒而饮。 汉 桓宽《盐铁论·散不足》:“古者污尊抔饮,盖无爵觴樽俎。”《孔子家语·问礼》:“太古之时,燔黍擘豚,污罇抔饮。”王肃 注:“凿地为罇以手饮之也。”晋 袁宏《后汉纪·和帝纪上》:“污樽抔饮,可以尽懽於君亲。”明 李东阳《张东白惠椰壶走笔代简》诗:“青黄竟作牺尊灾,污抔古矣非时哉。”
    • 7.
      翩跹飞舞释义:形容轻快地旋转舞动的样子 含吐缃缥之上,翩跹樽俎之侧。
    • 8.
      翩蹮释义:同“翩躚”。《梁书·王僧孺传》:“直以章句小才,虫篆末艺,含吐緗縹之上,翩蹮樽俎之侧。”
    • 9.
      越俎代庖释义:《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意思是厨师不做饭,掌管祭祀的人(尸、祝)也不能放下祭器代他下厨房。后比喻越权办事或包办代替。越:超过。俎(zǔ):指樽俎,古代祭祀时盛酒食的器具。庖(páo):厨师。
    • 10.
      鐏俎释义:樽俎。借指宴席,宴会。

樽俎(zunz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樽俎是什么意思 樽俎读音 怎么读 樽俎,拼音是zūn zǔ,樽俎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樽俎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