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制 [fǎng zhì]
1. 模仿制作。
英[copy; be modelled on;]
仿制 引证解释
⒈ 仿造。
引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蜀产》:“近督抚监司稍募工仿制,殊不能佳。”
国语词典
仿制 [fǎng zhì]
⒈ 模仿制造。也作「仿造」。
例如:「老师在上美劳课时,要求我们仿制一只天鹅。」
近仿造
反创造
仿制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仿制释义:仿造:仿制品。
- 2.
仿膳菜释义:仿制的宫廷菜。
- 3.
传形释义:⒈画像。⒉依原形仿制。旧题宋董逌《钱谱·故钱》:“传形五銖钱刘备所铸,文字,轻重、大小与五銖无别,但以‘五’字在左,‘銖’字在右,谓之传形。”
- 4.
古月轩释义:清 代珐琅彩器的通称。 有瓷胎、料胎(即玻璃胎)、铜胎、金胎之别,以瓷胎最为名贵。始于 康熙 时仿西方珐琅器,故名珐琅彩。雍正 乾隆 时,制益精美,古月轩 本为当时豪家仿制的私款,后来内廷珐琅彩器散出,见者以与 古月轩 仿制品相类,转以 古月轩 作为珐琅彩器的通称。一说 古月轩 本 苏州 名工 胡学周 设窑制作烟壶等料器之号,清 帝南巡时发现其所制精美,诏赴京师制作。清 赵之谦《勇庐闲诘》:“鼻烟壶……凡所造作,或称曰皮,最箸者曰 辛家皮、勒家皮、袁家皮。别有 古月轩,地则车渠,亦具五色,上为画采,閒书小
- 5.
唐三彩释义:唐代陶器和陶俑的釉色,有黄、绿、褐、蓝等多种颜色。 也指有这种釉色的陶制品,现多为仿制品。
- 6.
山谷褐释义:依 宋 黄庭坚 服式仿制的服装。宋 王明清《挥麈后录》卷十一:“明清 兄弟儿时,先妣製道服。先人云:‘须异於俗人者乃佳。旧见 黄太史 鲁直 所服絶胜。’时在 临安,呼匠者教令染之,久之始就,名之曰‘山谷褐’。数十年来则人人斆之,几遍国中矣。”
- 7.
工业肉释义:那些肉是拙劣的仿制品,只是看着像肉。
- 8.
扒带释义:⒈翻录、仿制别人已出版的录音、录像带。也说扒带子。⒉指翻录、仿制的录音、录像带。
- 9.
承露囊释义:唐 开元 十七年,以 玄宗 生日八月初五为千秋节,百官献承露囊,民间仿制为节日礼品相馈赠。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降诞》:“玄宗 开元 十七年,丞相 张説 遂奏以八月五日降诞日为千秋节,百寮有献承露囊者。”唐 杜牧《过勤政楼》诗:“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参阅《唐会要·节日》。
- 10.
明器释义:古代陪葬的器物。最初的明器是死者生前用的器物,后来是用陶土、木头等仿制的模型。也作冥器。
- 11.
模锓释义:仿制刻印。
- 12.
法花释义:瓷器名。《文物》1959年第3期:“有一种饰以素地凸起的或堆贴的纹饰,器面施以蓝、绿、紫的器物(瓷器),一般称它为‘法花’。‘法花’始于 元 而盛于 明,清 乾隆 以后很少烧制。‘法花’有两种胎子:一种砂胎,多流行于 山西 蒲州、泽州 一带;一种瓷胎,为 景德镇 所仿制。”
- 13.
潍坊派释义:潍坊派来源于文物的复制和仿制的派系。
- 14.
真品释义:真正出于某个时代、某地或某人之手的物品(对仿制的或伪造的物品而言)。
- 15.
绢花释义:一种手工艺品,用各种颜色的绢仿制的花卉。
- 16.
装造释义:照原样仿制。
- 17.
铜芝释义:《汉书·宣帝纪》载,宣帝 神爵 元年,有金芝九茎产于 函德殿 铜池,以为祥瑞。 称铜芝。后世仿制为灯座。清 袁于令《西楼记·觅缘》:“铜芝金藕参差。[丑:]前面鰲山灯,造桥灯。[生:]星桥火树纵横。”
- 18.
齐天鐥释义:农具。捻军曾仿制作为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