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办 [zhǐ bàn]
1. 指派办理。
指办 引证解释
⒈ 指派办理。
引《清史稿·礼志八》:“初,乡饮诸费取给公家,自 道光 末叶,移充军饟,始改归地方指办。”
指办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了百当释义:指办事妥当、彻底。
- 2.
一相情愿释义:处理彼此有关的事情时,只管自己愿意,不管对方愿意不愿意;泛指办事时全从主观愿望出发,不考虑客观条件。也作一厢情愿。
- 3.
不失时机释义:失:耽误,错过。时机:具有时间性的机会。不错过当前的机会。指办事要抓住适宜的时间和有利的机会。
- 4.
不败之地释义:原意是指善于打仗的就有取胜的把握,不会落到挫败的境地。后泛指办事有成功的充分把握。
- 5.
两下释义:⒈双方;两方面。《穀梁传·昭公八年》:“两下相杀,不志乎《春秋》。”唐 柳宗元《驳复仇议》:“今若取此以断两下相杀,则合於礼矣。”《三国演义》第八回:“貂蝉 送酒与 布,两下眉来眼去。”吴组缃《山洪》二:“有一次因为派捐,三官 提出质问,两下发生争执。”⒉有屋脊房屋的前后两檐。《礼记·檀弓上》“见若覆夏屋者矣”唐 孔颖达 疏:“殷 人以来,始屋四阿,夏 家之屋,唯两下而已。”⒊指办法或本领。如:你还真有两下。参见“两下子”。
- 6.
丧葬释义:指办理丧事,埋葬死者等事情:丧葬费。
- 7.
事主释义:⒈某些刑事案件(如偷窃、抢劫等)中的被害人。 ⒉旧指办理婚丧喜事的人家。
- 8.
公事房释义:旧时指办理公家事务的处所。
- 9.
兵无常形释义:用兵无一成不变的形势。指办事要因时、因地制宜,具体问题要用具体办法去解决。
- 10.
军需释义:⒈特指军队所需的给养、被服、装备等。⒉泛指军队作战、训练和生活上所需的物资。⒊旧军队的职务名。指办理军需业务的人员。
- 11.
刀笔释义:⒈古代写字的工 具。 用笔在竹片上记事,有错误则用刀刮去重写,因此刀笔连用指有关公文案卷的事。⒉旧指办理公文 的小官吏。也指为人写状子的人(多含贬义):刀笔吏。
- 12.
取办释义:⒈置备;置办。《汉书·王莽传下》:“乘传使者经歷郡国,日且十辈,仓无见穀以给,传车马不能足,赋取道中车马,取办於民。”《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元年》:“及 至德 兵起,所在赋敛,迫趣取办,无復常准。”⒉指办理。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二》:“石斋 当 武皇 大渐之时,其调度区画,取办俄顷,命中书十餘人操牘以进,石斋 一一口授,动中机宜,畧无舛错。”
- 13.
吕端大事不糊涂释义:喻指办事坚持原则。 亦指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
- 14.
学粮释义:⒈指求学的费用。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气义》:“郭代公 年十六,入太学,与 薛稷、赵彦昭 为友。时有家信至,寄钱四十万,以为学粮。”⒉指办学的经费。宋 苏轼《乞赐州学书板状》:“朝廷尊用儒术,更定贡举条法,渐復祖宗之旧,人人慕义,学者日众,若学粮不继,使至者无归,稍稍引去,甚非朝廷乐育之意。”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崇寧 间初兴学校,州郡建学,聚学粮,日不暇给。”
- 15.
幕位释义:指办公处所。
- 16.
干事人释义:⒈干练而有办事才能的人。 ⒉指办事人员。
- 17.
干手释义:指办事能干的人。
- 18.
恰如其反释义:指办事或说话正合分寸。
- 19.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释义:指办不好事情,反而把事情弄糟。
- 20.
手笔释义:⒈亲手做的文章、写的字或画的画(多指名人的):这篇杂文像是鲁迅先生的手笔。 ⒉文字技巧的造诣:大手笔(指名作家)。⒊指办事、用钱的气派:阔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