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待命 待命的意思
dàimìng

待命

简体待命
繁体
拼音dài mìng
注音ㄉㄞˋ ㄇㄧㄥ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dài dāi,(1) 等,等候。【组词】:待到。待旦。拭目以待。(2) 以某种态度或行为加之于人或事物。【组词】:对待。招待。待遇。待人接物。(3) 将,要(古典戏曲小说和现代某些方言的用法)。【例句】:正待出门,有人来了。 ◎ 停留,逗留,迟延。【例句】:你待一会儿再走。

mìng,(1) 动植物的生活能力。【组词】:生命。救命。逃命。拼命。命脉。性命。相依为命。(2) 迷信认为生来就注定的贫富、寿数等。【组词】:天命。命相(xiàng )。命运(a.迷信指生死、贫富和一切遭遇;b.喻发展变化的趋向,如“人民一定能掌握自己的命命”)。(3) 上级对下级的指示。【组词】:奉命。遵命。命令。使命。(4) 给予(名称等)。【组词】:命名。命题。命意。(5) 指派,使用。【组词】:命官。

基本含义

等候命令,随时准备行动。

待命的意思

待命 [dài mìng]

1. 等候命令。亦称“待令”

[await orders;]

待命 引证解释

⒈ 等待命令;听命。

《左传·文公十五年》:“惠叔 犹毁以为请,立於朝以待命。”
宋 苏轼 《策别九》:“拱手而待命者,足相躡乎其庭。”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岂非人待命於物者难为力,而物听命於人者易为功乎?”
徐怀中 《西线轶事》四:“傍晚,部队接到上级命令,原地宿营待命。”

⒉ 谓有待于机缘命运。

唐 白居易 《浩歌行》:“功名富贵须待命,命若不来知奈何。”


国语词典

待命 [dài mìng]

⒈ 等候上级的命令。

《左传·文公十五年》:「立于朝以待命,许之取而殡之。」
宋·苏轼《应诏集·策别九》:「拱手而待命者,足相摄乎其庭。」


待命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等待释义:不采取行动,直到所期望的人、事物或情况出现:等待时机。
    • 2.
      待令释义:等候命令。

待命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事始释义:事情的开端。《易·坤》“含章可贞” 三国 魏 王弼 注:“不为事始,须唱乃应,待命乃发,含美而可正者也。”《晋书·刘颂传》:“今陛下每精事始而略于考终。”
    • 2.
      刽子释义:执行死刑的人。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一:“因召刽子,令每日执剑待命於庭下。” 元 无名氏 《马陵道》第二折:“刽子,将 孙子 释了缚者。”《水浒传》第四十回:“饭后点起士兵和刀杖刽子,约有五百餘人。”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陆双全》:“侍郎临刑日, 双全 奔赴市曹,以重贿付刽子,速使其毙,免诸痛楚。”
    • 3.
      发严释义:犹言开始严阵待命。 《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四年》:“乙亥,大閲殿、步两司诸军於 茅滩。帝登臺……举黄旗,诸军统制已下呼拜已,乃奏发严。”
    • 4.
      寮棚释义:简陋的棚屋。京剧《杜鹃山》第五场:“大家暂回寮棚,整装待命!”
    • 5.
      待命释义:等待命令:集结待命。
    • 6.
      徯志释义:犹待命。
    • 7.
      悚惶释义:亦作“悚皇”。 犹惶恐。明 徐渭《与许口北书》:“失候二公高盖,悚惶悚惶。”《镜花缘》第六八回:“当日读书东朝,既未树援,此时回国,亦岂另有腹心!势甚孤而年又稚,安得不时切悚惶!”清 夏燮《中西纪事·庚申换约之役》:“敢乞皇上圣鉴,不胜悚皇屏营之至。”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关于<子见南子>》:“激愤陈词,无任悚惶待命之至。”
    • 8.
      整笏释义:端正地握着朝笏。 恭谨待命貌。
    • 9.
      枕戈待命释义:枕着武器等待命令。 形容时刻准备战斗。
    • 10.
      监临释义:⒈监督。《史记·张耳陈馀列传》:“且夫监临天下诸将,不为王不可,愿将军立为 楚王 也。”唐 赵璘《因话录·徵》:“至于藩镇,经管内支郡,则俱是古南面诸侯,但以使职监临,如臺省之官,至外地耳。”《三国演义》第七十回:“张郃 被迫,必投 西蜀;今可遣将助之,就如监临,使不生外心。”蔡东藩《清史通俗演义》第八五回:“祖宗监临,臣实不惧。用是披肝胆,冒斧鑕,痛哭直陈,不胜迫切待命之至!”⒉负有监察临视责任的官吏。唐 薛能《监郡犍为将归使府登楼寓题》诗:“几日监临向 蜀 春,错抛歌酒强忧人。”《旧唐书·杨炎传》:“
    • 11.
      礼书释义:⒈古代记礼法之书。《周礼》、《仪礼》等著述均属之。《周礼·春官·大史》:“戒及宿之日,与羣执事读礼书而协事。祭之日,执书以次位常。”贾公彦 疏:“言执书者,谓执行祭礼之书,若今仪注。”《左传·哀公三年》:“子服、景伯 至,命宰人出礼书,以待命。”⒉《史记》八书之一。《史记·太史公自序》:“维 三代 之礼,所损益各殊务,然要以近情性,通王道,故礼因人质为之节文,畧协古今之变,作《礼书》第一。”
    • 12.
      西市释义:旧时京城行刑的场所 西市待命。--清.方苞《狱中杂记》
    • 13.
      谨修释义:⒈谓敬慎修习、守持。《礼记·曲礼下》:“祭祀之礼,居丧之服,哭泣之位,皆如其国之故,谨脩其法而审行之。”《韩非子·扬权》:“谨脩所事,待命於天。毋失其要,乃为圣人。”明 章懋《方母贞节传》:“其教子 廷仪,则崇俭朴,去华靡,谨修乡行,不为市道。”⒉敬谨撰写。宋 毕仲游《贺门下相公启》:“谨修前啟通贺,兼布悰诚万一。”
    • 14.
      谨脩释义:⒈谓敬慎修习、守持。《礼记·曲礼下》:“祭祀之礼,居丧之服,哭泣之位,皆如其国之故,谨脩其法而审行之。”《韩非子·扬权》:“谨脩所事,待命於天。毋失其要,乃为圣人。”明 章懋《方母贞节传》:“其教子 廷仪,则崇俭朴,去华靡,谨修乡行,不为市道。”⒉敬谨撰写。宋 毕仲游《贺门下相公启》:“谨修前啟通贺,兼布悰诚万一。”
    • 15.
      迟命释义:犹待命。
    • 16.
      释耒释义:放下农具。谓停止耕作。《史记·淮阴侯列传》:“﹝将军﹞名闻海内,威震天下,农夫莫不輟耕释耒,褕衣甘食,倾耳以待命者。”南朝 梁 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耕夫释耒,桑妇下机。”唐 白居易《息游惰策》:“农夫之心,尽思释耒而倚市。”
    • 17.
      隧炭释义:⒈填在深及地下水的隧道中的炭。《左传·昭公十七年》:“使 随 人与后至者守之,环而堑之,及泉,盈其隧炭,陈以待命。”⒉喻指黄泉之路。唐 欧阳行周《吊汉武帝文》:“已临隧炭,几絶苞桑。”
    • 18.
      集结释义:聚集,特指军队等集合到一处:集结待命。 集结兵力。
    • 19.
      顺俟释义:谓归顺待命。

待命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事始释义:事情的开端。《易·坤》“含章可贞” 三国 魏 王弼 注:“不为事始,须唱乃应,待命乃发,含美而可正者也。”《晋书·刘颂传》:“今陛下每精事始而略于考终。”
    • 2.
      刽子释义:执行死刑的人。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一:“因召刽子,令每日执剑待命於庭下。” 元 无名氏 《马陵道》第二折:“刽子,将 孙子 释了缚者。”《水浒传》第四十回:“饭后点起士兵和刀杖刽子,约有五百餘人。”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陆双全》:“侍郎临刑日, 双全 奔赴市曹,以重贿付刽子,速使其毙,免诸痛楚。”
    • 3.
      发严释义:犹言开始严阵待命。 《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四年》:“乙亥,大閲殿、步两司诸军於 茅滩。帝登臺……举黄旗,诸军统制已下呼拜已,乃奏发严。”
    • 4.
      寮棚释义:简陋的棚屋。京剧《杜鹃山》第五场:“大家暂回寮棚,整装待命!”
    • 5.
      待命释义:等待命令:集结待命。
    • 6.
      徯志释义:犹待命。
    • 7.
      悚惶释义:亦作“悚皇”。 犹惶恐。明 徐渭《与许口北书》:“失候二公高盖,悚惶悚惶。”《镜花缘》第六八回:“当日读书东朝,既未树援,此时回国,亦岂另有腹心!势甚孤而年又稚,安得不时切悚惶!”清 夏燮《中西纪事·庚申换约之役》:“敢乞皇上圣鉴,不胜悚皇屏营之至。”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关于<子见南子>》:“激愤陈词,无任悚惶待命之至。”
    • 8.
      整笏释义:端正地握着朝笏。 恭谨待命貌。
    • 9.
      枕戈待命释义:枕着武器等待命令。 形容时刻准备战斗。
    • 10.
      监临释义:⒈监督。《史记·张耳陈馀列传》:“且夫监临天下诸将,不为王不可,愿将军立为 楚王 也。”唐 赵璘《因话录·徵》:“至于藩镇,经管内支郡,则俱是古南面诸侯,但以使职监临,如臺省之官,至外地耳。”《三国演义》第七十回:“张郃 被迫,必投 西蜀;今可遣将助之,就如监临,使不生外心。”蔡东藩《清史通俗演义》第八五回:“祖宗监临,臣实不惧。用是披肝胆,冒斧鑕,痛哭直陈,不胜迫切待命之至!”⒉负有监察临视责任的官吏。唐 薛能《监郡犍为将归使府登楼寓题》诗:“几日监临向 蜀 春,错抛歌酒强忧人。”《旧唐书·杨炎传》:“
    • 11.
      礼书释义:⒈古代记礼法之书。《周礼》、《仪礼》等著述均属之。《周礼·春官·大史》:“戒及宿之日,与羣执事读礼书而协事。祭之日,执书以次位常。”贾公彦 疏:“言执书者,谓执行祭礼之书,若今仪注。”《左传·哀公三年》:“子服、景伯 至,命宰人出礼书,以待命。”⒉《史记》八书之一。《史记·太史公自序》:“维 三代 之礼,所损益各殊务,然要以近情性,通王道,故礼因人质为之节文,畧协古今之变,作《礼书》第一。”
    • 12.
      西市释义:旧时京城行刑的场所 西市待命。--清.方苞《狱中杂记》
    • 13.
      谨修释义:⒈谓敬慎修习、守持。《礼记·曲礼下》:“祭祀之礼,居丧之服,哭泣之位,皆如其国之故,谨脩其法而审行之。”《韩非子·扬权》:“谨脩所事,待命於天。毋失其要,乃为圣人。”明 章懋《方母贞节传》:“其教子 廷仪,则崇俭朴,去华靡,谨修乡行,不为市道。”⒉敬谨撰写。宋 毕仲游《贺门下相公启》:“谨修前啟通贺,兼布悰诚万一。”
    • 14.
      谨脩释义:⒈谓敬慎修习、守持。《礼记·曲礼下》:“祭祀之礼,居丧之服,哭泣之位,皆如其国之故,谨脩其法而审行之。”《韩非子·扬权》:“谨脩所事,待命於天。毋失其要,乃为圣人。”明 章懋《方母贞节传》:“其教子 廷仪,则崇俭朴,去华靡,谨修乡行,不为市道。”⒉敬谨撰写。宋 毕仲游《贺门下相公启》:“谨修前啟通贺,兼布悰诚万一。”
    • 15.
      迟命释义:犹待命。
    • 16.
      释耒释义:放下农具。谓停止耕作。《史记·淮阴侯列传》:“﹝将军﹞名闻海内,威震天下,农夫莫不輟耕释耒,褕衣甘食,倾耳以待命者。”南朝 梁 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耕夫释耒,桑妇下机。”唐 白居易《息游惰策》:“农夫之心,尽思释耒而倚市。”
    • 17.
      隧炭释义:⒈填在深及地下水的隧道中的炭。《左传·昭公十七年》:“使 随 人与后至者守之,环而堑之,及泉,盈其隧炭,陈以待命。”⒉喻指黄泉之路。唐 欧阳行周《吊汉武帝文》:“已临隧炭,几絶苞桑。”
    • 18.
      集结释义:聚集,特指军队等集合到一处:集结待命。 集结兵力。
    • 19.
      顺俟释义:谓归顺待命。

待命造句

1.司令员命令部队停止前进,原地待命

2.先遣部队已做好一切准备,正在待命出动。

3.飞机一迫降,待命的救护车立即急如星火地赶往现场。

4.一群群的游鱼,一动不动地停在那儿,好像待命出发的潜艇队伍。

待命(daimi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待命是什么意思 待命读音 怎么读 待命,拼音是dài mìng,待命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待命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