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俗字 俗字的意思

俗字

简体俗字
繁体
拼音sú zì
注音ㄙㄨˊ ㄗ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ú,(1)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组词】:俗尚。风俗。习俗。约定俗成(指某种事物是由群众通过长期实践而认定形成)。(2) 大众化的,最通行的,习见的。【组词】:俗名。俗语。俗曲。雅俗共赏。(3) 趣味不高的,令人讨厌的。【组词】:俗气。俗物。鄙俗。粗俗。庸俗。(4) 凡世间,相对于仙佛僧道。【组词】:俗人。世俗。僧俗。凡夫俗子。

zì,(1) 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组词】:文字。汉字。字符。字母。字典。字句。字里行(háng )间。字斟句酌。(2) 文字的不同形式,书法的派别。【组词】:草字。篆字。颜字。柳字。欧字。赵字。(3) 书法的作品。【组词】:字画。字幅。(4) 字的音。【组词】:字正腔圆。(5) 人的别名,亦称“表字”,现多称“号”;商店的名称,亦称“字号”。(6) 合同,契约。【组词】:字据。(7) 旧时称女子出嫁。【组词】:待字闺中。(8) 生子,乳,爱。【例句】:字乳(生育)。字孕(怀孕)。

基本含义

指平常、普通、通俗的字或词语。

俗字的意思

俗字 [sú zì]

1. 俗体字,异体字的一种。过去文字学家称流行于民间的文字为俗字,别于正字而言。

晋宋以来多能书者,故其时俗,递相染尚,所有部帙,楷正可观,不无俗字,非为大损。——《颜氏家训·杂艺》

[characters in popular form;]

俗字 引证解释

⒈ 即俗体字。旧时指通俗流行而字形不合规范的汉字,别于正体字而言。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晋 宋 以来,多能书者,故其时俗,递相染尚,所有部帙,楷正可观,不无俗字,非为大损。”

⒉ 习用而无新意之字或不高雅之字。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法》:“学诗先除五俗:一曰俗体,二曰俗意,三曰俗句,四曰俗字,五曰俗韵。”
郭绍虞 校释引 陶明濬 《诗说杂记》:“何谓俗字?风云月露,连类而及,毫无新意者是也。”
《红楼梦》第七六回:“﹝‘凹’字﹞也不只 放翁 才用,古人中用者太多。如《青苔赋》……不可胜举,只是今日不知,悮作俗字用了。”


国语词典

俗字 [sú zì]

⒈ 一种异体字。流行于世俗,写法有别于正体字的另一种字体。

正字


俗字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正字释义:⒈矫正字形,使符合书写或拼写规范。⒉指正体,即标准字形。⒊楷书。

俗字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俗体字释义:指通俗流行而字体不合规范的汉字,如“觧”(解)、“塟”(葬)等。也叫俗字。
    • 2.
      俗体释义:⒈格调不高雅的文体。唐 殷璠 《<河岳英灵集>序》:“夫文有神来、气来、情来,有雅体、野体、鄙体、俗体。”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法》:“学诗先除五俗:一曰俗体,二曰俗意,三曰俗句,四曰俗字,五曰俗韵。” 郭绍虞 校释引 陶明濬 《诗说杂记》:“俗体者何?当是所盛行如应酬诸诗,毫无意味,腴词靡靡,若试帖等类。”⒉指俗体字。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其在中书,堂吏书牒尾,以俗体书宋为宋。公见之,不肯下笔。” 元 周伯琦 《六书正讹序》:“虽或辨其舛戾,而犹淆以俗体。”
    • 3.
      尺二秀才释义:旧时用以讥讽写俗字的书生。“尺二”即指当时“盡”字的俗体“尽”字。
    • 4.
      破体字释义:旧时指不合正体的俗字。
    • 5.
      綳席释义:亦作“绷褯”。婴儿的包被。唐 苏鹗《杜阳杂编》卷中:“上始览锦衾,与嬪御大笑曰:‘此不足以为婴儿綳蓆,曷能为我被耶?’”宋 赵叔向《肯綮录·俚俗字义》:“小儿衣曰绷褯。”
    • 6.
      逐宍释义:谓追逐禽兽。宍,“肉”之俗字。
    • 7.
      食风释义:方言。 兜风。 清 黄遵宪 《不忍池晚游诗》:“银鞍并坐妮妮语,马不嘶风人食风。” 钱仲联 笺注:“ 粤 人以御车兜风为吃风,吃俗字,此以食代之耳。”
    • 8.
      马调释义:⒈即马吊。清 蒲松龄《日用俗字·赌博》:“后来又兴打马调,官宦塌胯满堂朝。”参见“马吊”。⒉指 清 代 同治 年间 马如飞 所创的苏州弹词唱腔。当时苏州弹词以俞(俞秀山)调和马(马如飞)调最为流行。马 擅长演唱《珍珠塔》,爽利清劲,率直如说白,编写弹词开篇很多,影响颇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九回:“他们从小学唱那小调,本来就是七字句的有韵之文;并且那小调之中,有一种 马如飞 撰的叫做‘马调’,词句之中,很有些雅驯的。”清 葛元煦《沪游杂记·青楼二十六则》:“‘马调’惟唱书用此,同治 初 马如飞 所创
    • 9.
      髼鬆释义:⒈毛发散乱貌。《五灯会元·泐潭祥法师法嗣·宝峰景淳知藏》:“怕寒懒剃髼鬆髮,爱煖频添榾柮柴。”宋 赵叔向《肯綮录·俚俗字义》:“谓人髮乱曰髼鬆。音蓬松。”元 尚仲贤《柳毅传书》第一折:“则我这头上风沙脸上土,洗面皮惟泪雨,髩鬔鬆除是冷风梳。”明 高明《琵琶记·乞丐寻夫》:“衣破损,鬢鬔鬆,千愁万恨在眉峯。”清 张实君《山中即景》诗:“两髻髼鬆曳葛裠,閒身许入野樵羣。”王以仁《流浪》:“还有头上三个月来没有剪过的鬔松的乱发,衬托着我这副橙黄色的脸孔,直和舞台上的吊杀鬼一样的难看。”⒉植物枝叶、须穗散乱貌。宋

俗字(suz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俗字是什么意思 俗字读音 怎么读 俗字,拼音是sú zì,俗字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俗字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