噢咻 [ō xiū]
1. 亦作“噢休”。
2. 谓抚慰病痛。
4. 安抚;笼络。
噢咻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噢休”。
⒉ 谓抚慰病痛。
引唐 陆贽 《奉天请罢琼林大盈二库状》:“疮痛呻吟之声,噢咻未息,忠勤战守之效,赏賚未行。”
⒊ 安抚;笼络。
引唐 柳宗元 《谢李中丞安抚崔简戚属启》:“匡困资无,闔境知噢咻之德。”
《新唐书·高郢传》:“纵未能出禁财,赡鰥寡,犹当稍息劳弊,以噢休之。”
明 张居正 《门生为师相中元高公六十寿序》:“问民所疾苦,抚摩而噢咻之。”
明 张煌言 《乡荐经义·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今之世族,挟噢咻之术,而犹假豆区釜钟以达其惠泽。”
梁启超 《灭国新法论》:“北京 公使会议,亦无不尽变其前此威赫逼胁之故技,而一出以温柔噢咻之手段。”
国语词典
噢咻 [ō xiū]
⒈ 因痛苦而发出的呻吟声。
引《广韵·上声·麌韵》:「噢,噢咻,病声。」
唐·陆贽〈奉天请罢琼林大盈二库状〉:「疮痛呻吟之声,噢咻未息。」
噢咻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噢休释义:见“噢咻”。
- 2.
巡属释义:指统属的地方。 唐 柳宗元《谢李中丞安抚崔简戚属启》:“绳愆纠繆,列郡肃澄清之风;匡困资无,闔境知噢咻之德。凡在巡属,庆惧交深。”《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三年》:“请 唐 兵不入境,当举巡属内附;苟不如约,则背城决战以报本朝。”《醒世姻缘传》第十二回:“他又不时戴了顶巾,骑了匹骡子,跟了一两个人,在那巡属十八州县里边不歇的私行。”
- 3.
遗命释义:犹遗嘱。《国语·晋语四》:“若礼兄弟,晋 郑 之亲,王之遗命,可谓兄弟。”《三国志·吴志·诸葛瑾传》:“赤乌 四年,年六十八卒,遗命令素棺敛以时服,事从省约。”唐 韩愈《唐故河东节度观察使荥阳郑公神道碑文》:“繁 亦名臣,子有才学,遗命二夫人各别为墓,不合葬。”清 黄璋《贫家女》诗:“贫家女,五岁丧母,六岁丧父,遗命阿兄阿嫂好噢咻。”巴金《家》三五:“克定 从房里走出来,嘴里抱怨着:‘什么遗命,遗赠,都是假造的!这样分法很不公平。’”
- 4.
鞶帨释义:⒈腰带和佩巾。 汉 扬雄《法言·寡见》:“今之学也,非独为之华藻也,又从而绣其鞶帨,恶在《老》不《老》也。”李轨 注:“鞶,大带;帨,佩巾也。衣有华藻文绣,书有经传训解也。文绣之衣,分明易察;训解之书,灼然易晓。”清 周亮工《朱静一诗序》:“盖皆先生旧日塞上噢咻诸健士,或有为先生持鞶帨者。”⒉古代妇女用的小囊和毛巾。唐 韩愈《吊武侍御所画佛文》:“御史 武君 当年丧其配,歛其遗服櫛珥鞶帨于篋。月旦、十五日,则一出而陈之。”清 龚自珍《阙里孙孺人墓志铭》:“若夫才艺之美,能刻繆篆施金石,以及鞶帨黹紩之事,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