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不物释义:⒈违禁的事物。《周礼·地官·司稽》:“掌巡市而察其犯禁者,与其不物者而搏之。”贾公彦 疏:“案《大司徒》,民当同衣服,今有人衣服不与众同;又视占亦不与众人同;及所操物不如品式,此皆违禁之物,故搏之也。”后用以谓不如常法,不合法度。《北齐书·幼主纪论》:“过庭所闻,莫非不轨不物。”明 陶宗仪《辍耕录·宣文阁》:“以次入对,从容密勿,盖终日焉。而声色狗马,不轨不物者,无因而至前矣。”⒉谓不分物我。《庄子·庚桑楚》:“故曰:至礼有不人,至义不物。”郭象 注:“各得其宜,则物皆我也。”
- 2.
不瞚释义:同“不瞬”。 《庄子·庚桑楚》:“终日视而目不瞚。”《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庶子闻 扁鹊 言,目眩然而不瞚,舌撟然而不下。”
- 3.
四真释义:⒈四位真人。指庄子(南华真人)、文子(通玄真人)、列子(冲虚真人)、庚桑子(洞灵真人)。⒉指宋嘉祐时有声望的四个大臣。
- 4.
大亲释义:父亲;父母。《庄子·庚桑楚》:“蹍市人之足,则辞以放驁,兄则以嫗,大亲则已矣。”成玄英 疏:“若父蹋子足,则默然而已,不復辞费。”汉 贾谊《新书·容经》:“子之大亲,毋乃不寧乎。”
- 5.
大穣释义:亦作“大壤”。大丰收。《庄子·庚桑楚》:“居三年,畏垒 大壤。”《列子·天瑞》:“一年而给,二年而足,三年大穰。”《梁书·武帝纪中》:“是岁(天监 五年)大穰,米斛三十。”唐 韩愈《崔评事墓铭》:“连岁大穰,军食以饶。”
- 6.
将妄释义:同“将无”。 《庄子·庚桑楚》:“是其於辩也,将妄凿垣墙而殖蓬蒿也?”王引之《经传释词》卷十:“‘将妄’,与‘将无’同。”锺泰 发微:“妄,通‘亡’。亡,无也。”
- 7.
平气释义:⒈平和之气。《管子·侈靡》:“沮平气之阳,若如辞静。”尹知章 注:“言欲沮败平和之阳气,默至而无形声如辞言之静者。”一说,谓正气。郭沫若 等集校:“‘平气’谓正气。正气方兴,在上者每思有以‘沮’之。”⒉谓使心平气和。《庄子·庚桑楚》:“欲静则平气,欲神则顺心。”郭象 注:“平气则静。”⒊又称“恒气”。推算节气的一种方法。即把一个回归年平分为二十四等分,对应二十四个节气,节气之间平均即得十五天多。我国古历除 清 代颁行者外,都采用平气。
- 8.
拸画释义:不拘法度。一说不饰容貌。《庄子·庚桑楚》:“介者拸画,外非誉也。”郭象 注:“画,所以饰容貌也。刖者之貌既以亏残,则不復以好丑在怀,故拸而弃之。”俞樾《诸子平议·庄子三》:“《汉书·司马相如传》:‘痑以陆离。’师古 注曰:‘痑,自放纵也。’即此拸字之义。桓 六年《穀梁传》:‘以其画我。’《公羊传》作‘化我’。何休 注曰:‘行过无礼谓之化。’即此画字之义。盖人既刖足,不自顾惜,非誉皆所不计,故不拘法度也。”
- 9.
放骜释义:傲慢放纵。 《庄子·庚桑楚》:“蹍市人之足,则辞以放驁。”成玄英 疏:“履蹋市廛之人不相识者之足脚,则谢云,己傲慢放纵错误而然,非故为也者。”宋 陆游《求志居士彭君墓志铭》:“乡人过其门,乘车者式,放驁者肃,忿争者解。”
- 10.
数米而炊释义:数米粒做饭(语出《庄子·庚桑楚》),比喻做用不着做的琐细小事。后来也形容人吝啬或生活困窘。
- 11.
朱愚释义:朱,通“侏”。 智术短浅,愚昧迟钝。《庄子·庚桑楚》:“南荣趎 曰:‘不知乎,人谓我朱愚;知乎,反愁我躯。’”王先谦 集解引 郭嵩焘 云:“《左·襄四年》传 杜 注:短小曰朱儒。朱愚盖智术短小之谓。”
- 12.
欻然释义:亦作“歘然”。忽然。《庄子·庚桑楚》“出无本,入无窍”晋 郭象 注:“欻然自生,非有本。欻然自死,非有根。”《北史·吐谷浑传》:“即令从骑拥马令回,数百步,欻然悲鸣,突走而西。”宋 陆游《为题青城山上清宫壁》诗:“金骨换緑髓,欻然松杪飞。”《明史·方伎传·周汉卿》:“华州 陈明远 瞽十年,汉卿 视之,曰:‘可鍼也。’为翻睛刮翳,歘然辨五色。”
- 13.
正坐释义:端坐;正身而坐。《庄子·庚桑楚》:“南荣趎 蹵然正坐曰:‘若 趎 之年者已长矣,将恶乎託业,以及此言邪?’”《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若并时进见,则不敢正坐离立,行则僂身自卑。”宋 曾巩《宝月大师塔铭》:“其夕沐浴易衣,正坐而卒。”《再生缘》第六回:“只见 鄔必凯 与 神武真人,端身正坐,两旁排列得刀鎗密密,剑戟森森。”
- 14.
画然释义:⒈明察貌;分明貌。《庄子·庚桑楚》:“老聃 之役,有 庚桑楚 者,偏得 老聃 之道,以北居 畏垒 之山,其臣之画然知者去之,其妾之挈然仁者远之。”成玄英 疏:“画然舒智自明炫者,斥而去之。”王先谦 集解:“其中有画然好明察为知者…… 庚桑 皆远去之。”清 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二:“紫庭 在 淅川县 督粮之暇,取 邓元锡 函史,纂成职官考一册,出以见示,眉目亦自画然。”梁启超《论君政民政相嬗之理》:“汉 氏虽定选举之制,而 魏 晋 九品中正,寒门贵族,界限画然。”⒉犹言一下子,表示短暂的时间。清 蒲松龄《聊
- 15.
的对释义:贴切的对句。宋 欧阳修《归田录》卷二:“寇莱公 在中书,与同列戏云:‘水底日为天上日。’未有对。而会 杨大年 适来白事,因请其对,大年 应声曰:‘眼中人是面前人。’一坐称为的对。”宋 魏庆之《诗人玉屑·不可参以异代》:“尝有人面称公诗‘自喜田园归 五柳,最嫌尸祝扰庚桑’之句,以为的对。”明 胡应麟《诗薮·闰馀中》:“盖 太液 切冰,长杨 切柳,本天生的对。”清 俞樾《茶香室丛钞·枯松太保》:“独 王宗裕 立枯松下,未尝自言。时人谓之‘枯松太保’,与 冯异 称‘大树将军’,可谓的对。”
- 16.
碨磥释义:亦作“碨垒”。 古寓言中的山名。《后汉书·文苑传下·刘梁》:“庚桑 琐隶,风移 碨磥。”李贤 注引《庄子》:“老聃 之役有 庚桑楚 者,偏得 老聃 之道,以北居 碨磥 之山,居三年,碨垒 大穰。碨垒 之人相与言曰:‘庚桑子 之始来,吾洒然异之;今吾日计之不足,岁计之有餘,庶几其圣人乎!’”
- 17.
累德释义:⒈积德。 《荀子·宥坐》:“今夫子累德、积义、怀美,行之日久矣,奚居之隐也?”《史记·周本纪》:“崇侯虎 譖 西伯 於 殷紂 曰:‘西伯 积善累德,诸侯皆嚮之,将不利於帝。’”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虞舜 歌《南风》之诗,周公 作《鴟鴞》之咏,吉甫史克《雅》《颂》之美者,未闻皆在幼年累德也。”清 钱谦益《九月初二日奉神宗显皇帝遗诏于京口成服哭临恭赋挽词》之二:“南郊传累德,哀策属何人。”⒉对德行有损。《庄子·庚桑楚》:“恶欲喜怒哀乐六者,累德也。去就取与知能六者,塞道也。”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 18.
胥靡释义:古代服劳役的奴隶或刑徒。亦为刑罚名。《墨子·天志下》:“民之格者则劲拔(杀)之,不格者则係操(纍)而归,丈夫以为僕圉、胥靡。”《庄子·庚桑楚》:“胥靡登高而不惧,遗死生也。”成玄英 疏:“胥靡,徒役之人也。”《吕氏春秋·求人》:“傅説,殷 之胥靡也。”高诱 注:“胥靡,刑罪之名也。”《汉书·楚元王刘交传》:“王 戊 稍淫暴……二人諫,不听,胥靡之,衣之赭衣,使杵臼雅舂於市。”颜师古 注:“联繫使相随而服役之,故谓之胥靡,犹今之役囚徒以锁联缀耳。”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孔融 曰:‘禰衡 罪同
- 19.
虫天释义:《庄子·庚桑楚》:“唯虫能虫,唯虫能天。”成玄英 疏:“鸟飞兽走,能虫也;蛛网蜣丸,能天也,皆禀之造物,岂仿效之所致哉!”陆德明 释文:“一本唯作虽……言虫自能为虫者,天也。”谓虽微小如虫豸,都有适应自然的天性。后以“虫天”指万类竞存的大自然。
- 20.
袴襦释义:⒈《后汉书·廉范传》:“迁 蜀郡 太守……百姓为便,乃歌之曰:‘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袴。 ’”后遂以“袴襦”指地方官吏的善政。唐 黄滔《泉州开元寺佛殿碑记》:“初,僕射 太原公,以 子房 之帷幄布 泉 城,以 叔度 之袴襦纊 泉 民,而谓 竺 乾 之道与 尼聃 鼎。”宋 苏轼《庆源宣义王丈求红带》诗:“今年蚕市数州禁,中有遗民怀袴襦。”清 赵翼《偕孙渊如汪春田两观察游牛首山》诗:“岂有袴襦留 叔度,空传尸祝到 庚桑。”⒉衣裤。宋 陆游《贫甚戏作绝句》:“数种袴襦秋未赎,羡他邻巷捣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