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景 [xià jǐng]
1. 夏日;夏昼。
2. 夏天的景色。
4. 夏天的日光。
夏景 引证解释
⒈ 夏日;夏昼。
引《梁书·刘之遴传》:“兼晚冬晷促,机事罕暇,夜分求衣,未遑搜括。须待夏景,试取推寻,若温故可求,别酬所问也。”
唐 元稹 《表夏》诗之六:“佳人不在此,恨望阶前立。忽厌夏景长,今春行已及。”
⒉ 夏天的景色。
引唐 白居易 《奉和思黯相公<雨后林园四韵>见示》:“新晴夏景好,復此池边地。”
唐 张乔 《送友人东归》诗:“挂席春风尽,开斋夏景深。”
⒊ 夏天的日光。
引唐 皮日休 《销夏湾》诗:“我来此游息,夏景方赫曦。一坐盘石上,肃肃寒生肌。”
夏景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乌纱释义:⒈指古代官员所戴的乌纱帽。唐 皮日休《夏景冲淡偶然作》诗:“祗隈蒲褥岸乌纱,味道澄怀景便斜。”宋 王禹偁《<李太白真赞>序》:“龙竹自携,乌纱不整;异貌无匹,华姿若生。”《平山冷燕》第一回:“喝声未絶,只见班部中闪出一官,乌纱象简,趋跪丹墀。”⒉泛指官帽。清 洪楝园《后南柯·辞职》:“想当年司宪护高牙,误军事褫乌纱,如炉王法便追拿。”参见“乌纱帽”。⒊借指官位。明 孙仁孺《东郭记·与之大夫》:“覷了这人情笑杀,可道当今底是识乌纱。”参见“乌纱帽”。⒋黑纱织物。参见“乌纱髻”。
- 2.
浮花浪蘂释义:⒈寻常花草。唐 韩愈《杏花》诗:“浮花浪蘂鎮長有,纔開還落瘴霧中。”宋 苏轼《贺新郎·夏景》词:“石榴半吐紅巾蹙,待浮花浪蘂都盡,伴君幽獨。”⒉比喻轻浮的人。宋 周邦彦《玲珑四犯》词:“浮花浪蘂都相識,誰更曾擡眼。”元 兰楚芳《粉蝶儿》套曲:“浮花浪蕊我也多曾見,不似這風流的業寃。”⒊比喻漂泊的人。明 梁辰鱼《浣纱记·寄子》:“誰道做浮花浪蕊?何日報雙親恩義。”
- 3.
轻利释义:⒈轻快。《荀子·议兵》:“轻利僄遫,卒如飘风。”宋 洪迈《夷坚丙志·张拱遇仙》:“﹝ 张拱 ﹞踰二年,粪溺俱絶,神气明爽,步趋轻利。”茅盾《追求》一:“闭口音很多的 粤 语,轻利急溜的 湘 音……一个追逐一个在淡黄油漆的四壁内磕撞。”⒉轻便。《墨子·辞过》:“其为舟车也,全固轻利,可以任重致远。”晋 潘岳《射雉赋》:“萧森繁茂,婉转轻利。”唐 陆龟蒙《奉和袭美夏景冲澹偶作次韵》之一:“蝉雀参差在扇纱,竹襟轻利籜冠斜。”老舍《二马》第四段十:“绸子衫儿、葛布衫儿比什么都轻利,而且好看。”⒊锋利。宋 岳珂《
- 4.
醉侯释义:对好酒善饮者的美称。 唐 皮日休《夏景冲淡偶然作》诗之二:“他年謁帝言何事,请赠 刘伶 作醉侯。”宋 陆游《百岁》诗:“莫悲晚节功名误,即死犹堪赠醉侯。”清 曹溶《沁园春·节饮效稼轩体》词:“老子如今,絶交书就,封爵何劳署醉侯。”
- 5.
风入松释义:⒈古琴曲名。《乐府诗集·琴曲歌辞四·风入松歌》宋 郭茂倩 题解:“《琴集》曰:‘《风入松》,晋 嵇康 所作也。’”明 高明《琵琶记·琴诉荷池》:“两个夫妻正和美,説甚么宫怨,相公,当此夏景,只弹一曲《风入松》好。”《续资治通鉴·宋太宗至道元年》:“宰相问曰:‘新曲何名?’文济 曰:‘古曲《风入松》也。’”⒉词牌名。有双调七十二、七十三、七十四、七十六字四体,平韵。参阅《词谱》卷十七。⒊曲牌名。南北曲皆有。字句格律均与词牌七十六字体前半阕略同。北曲属双调,用在套曲内或用作小令。南曲属仙吕入双调,用作过曲。
- 6.
鱼鈎释义:亦作“鱼鉤”。 钓鱼的钩子,多呈弯勾状。唐 温庭筠《寄裴生乞钓钩》诗:“今日 太湖 风色好,却将诗句乞鱼鉤。”《白雪遗音·马头调·夏景》:“下鱼钩,分开青苔,轻轻钩坏莲花瓣。”贾平凹《妊娠》第二章六:“整晌地不能钓出一尾鱼来。因为他的鱼钩是一苗针,并不弯曲。”
- 7.
鹿胎释义:⒈鹿的胎。唐 皮日休《送润卿博士还华阳》诗:“仙市鹿胎如锦嫩,阴宫燕肉似酥肥。”唐 冯贽《云仙杂记·鱼喜鹿胎香》:“太守询之,曰:‘鱼喜鹿胎之香,适散悬者,乃此物也。’”⒉指鹿胎弁。唐 杨巨源《见薛侍御戴不损裹帽子因赠》诗:“已见笼蝉翼,无因映鹿胎。”唐 陆龟蒙《奉和袭美夏景无事因怀章来二上人次韵》:“高杉自欲生龙脑,小弁谁能寄鹿胎?”参阅《旧唐书·舆服志》。⒊葱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一·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