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当 [diǎn dàng]
1. 典和当,以财产作低押借钱。
英[ mortgage; pawn; ]
2. 方
例。
英[ pawnshop; ]
4. 当铺。
典当 引证解释
⒈ 以物抵押换钱。
引《后汉书·刘虞传》:“虞 所賚赏,典当 胡夷,瓚 数抄夺之。”
萧乾 《一本褪色的相册》十:“可是三堂兄那时正失业,家里靠典当度日。”
魏巍 《壮行集·春天漫笔》:“生活穷得可怜,常常典当自己的衣服去做革命工作。”
⒉ 当铺,押店。旧时以收取衣物等动产作质押,通过放款进行高利贷剥削的店铺。
引清 程趾祥 《此中人语·张先生》:“近来业典当者最多 徽 人。”
鲁迅 《伪自由书·从盛宣怀说到有理的压迫》:“最近又在报上发见这么一段消息,大致是说:‘ 盛 氏家产早已奉命归还,如 苏州 之 留园,江阴、无锡 之典当等,正在办理发还手续。’”
⒊ 典雅允当。
引晋 陆云 《与平原书》:“张公 昔亦云兄新声多之不同也,典当,故为未及。”
⒋ 犹主管。
引《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元年》:“密 开洛口仓散米,无防守典当者,又无文券,取之者随意多少。”
胡三省 注:“当,主当也。”
国语词典
典当 [diǎn dàng]
⒈ 以物品质押贷款。元·关汉卿也作「典钱」、「典质」、「典押」、「典鬻」、「质典」、「质押」。
引《蝴蝶梦·第一折》:「若到官司使钞时,则除典当了闲文字。」
⒉ 当铺。
引《儒林外史·第四一回》:「他四十年前,在泗州同人合本开典当。」
典当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下架释义:谓典当期满。典当的衣物,都放在架上备赎,期满则从架上取下,故云下架。元 无名氏《看钱奴》第二折:“别人家便当的一周年,下架容赎解。这员外呵!他巴到那五个月还钱本利该。”
- 2.
僦柜释义:亦作“僦匱”。 唐 代有柜房,是一种代人保管金钱及贵重物品以收取保管费的寄存业。所设保管柜即称“僦柜”。亦用以泛指这种柜房业务。后又演变为典当质钱的质库(当铺)。《旧唐书·德宗纪上》:“搜括既毕,计其所得纔八十万贯,少尹 韦禛 又取僦柜质库法拷索之,纔及二百万。”《新唐书·奸臣传下·卢杞》:“然悉田宅奴婢之直,緡止八十万,又僦匱、质舍、居贸粟者,四貣其一,仅至二百万。”《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二年》:“又括僦柜质钱。”胡三省 注:“民间以物质钱,异时赎出,於母钱之外復还子钱,谓之僦柜。”范文澜 蔡美彪 等《
- 3.
典变释义:典当变卖。
- 4.
典妻鬻子释义:典:典当;鬻:卖。 典卖妻子。形容生活极其贫困。
- 5.
典库释义:典铺,旧时典当之所。
- 6.
典田释义:亦称“典地”。典当田地。承典人交付典价后,在典当期间,即获得该地的使用权和收益权,并可转典。旧时自耕农民迫于生活需要,又想保持土地回赎权,常采用典田方式。但到期往往无力回赎,变成绝卖。
- 7.
典票释义:典当衣物的票据。
- 8.
典钱释义:典当东西换来的钱。
- 9.
典身卖命释义:典当身体,出卖性命。指奉献出自己的一切。
- 10.
出质释义:⒈出为人质。 《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子 退师。郑 人脩城。进復围之,三月,克之…… 潘尫 入盟,子良 出质。”⒉射出的箭未中箭靶。汉 刘向《说苑·君道》:“晏子 没十有七年,景公 饮诸大夫酒,公射出质,堂上唱善,若出一口。公作色太息,播弓矢。”⒊把东西典当出去。清 方苞《将园记》:“其后定居 土街,宅出质,园无主……又三年,园亦出质。”
- 11.
变卖典质释义:[把财产和衣物]出卖和典当出去。典,当。质,抵押。
- 12.
地券释义:旧时买卖或典当土地所立的契约。载明土地的面积、价格及坐落、四至等。已经纳税并由政府盖印的称“红契”;未经政府盖印的为“白契”。
- 13.
当卖释义:典当和出卖(物品)他晚年穷困潦倒,全部家产都当卖一空。
- 14.
当户释义:旧时指典当东西的人。
- 15.
当税释义:⒈抵充税额。 《资治通鉴·后梁均王贞明四年》:“自餘税悉输穀帛、紬绢匹直千钱者当税三千。”胡三省 注:“以直千钱之物,当税额之三千。”⒉旧时官府向典当行业征收的捐税。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杂课·当税》:“当税,每舖原例五两。甲寅,军兴倍增,每舖十两。”
- 16.
徽商释义:明代兴起的徽州府籍的商人集团。其商业活动遍及全国,主要经营盐、米、丝、茶、纸、墨、木材、典当和对外贸易。以盐商、文具商、典当商为最著名,颇具垄断之势。往往引聚宗族以扩大经营,建宗祠,立会馆,筑书院,培养士子,亦商亦儒。
- 17.
折当释义:质当;典当。
- 18.
押价释义:典当或抵押的价格。
- 19.
推收释义:旧时民间田宅典当买卖时,报请官府办理产权和赋税的过户手续。
- 20.
收当释义:接受典当。《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回:“这东西又不是人人可当,家家收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