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典 [jiào diǎn]
1. 周官太宰六典之一。教育法规。犹教义,教条。指佛经。
教典 引证解释
⒈ 周官太宰六典之一。教育法规。
引《周礼·天官·大宰》:“大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二曰教典,以安邦国,以教官府,以扰万民。”
郑玄 注:“教典,司徒之职,故立其官,曰:‘使帅其属,而掌邦教,以佐王安扰邦国。’”
⒉ 犹教义,教条。
引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二章第一节:“其他的《周书》差不多每篇都有上帝,每篇都是神道设教的教典;而独于《秦誓》这一篇没有一点儿气味沾到天上来。”
⒊ 指佛经。
引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三·南来诗》:“师贯穿教典,尤以诗名。”
梁启超 《广诗中八贤歌》:“驱役教典庖丁刀,何况 欧 学皮与毛?”
教典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云笈释义:⒈道教藏书的书箱。⒉宋张君房所撰道教著作《云笈七籤》的省称。亦泛指道教典籍。
- 2.
佛所行赞释义:佛教典籍。
- 3.
六典释义:⒈谓古代六方面的治国之法。《周礼·天官·大宰》:“大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一曰治典,以经邦国,以治官府,以纪万民;二曰教典,以安邦国,以教官府,以扰万民;三曰礼典,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四曰政典,以平邦国,以正百官,以均万民;五曰刑典,以詰邦国,以刑百官,以纠万民;六曰事典,以富邦国,以任百官,以生万民。”《文选·张衡<东京赋>》:“建象魏之两观,旌六典之旧章。”薛综 注:“言所以立两观者,欲表明六典旧章之法。”唐 褚亮《祭方丘乐章·肃和》:“九宫肃列,六典相仪。”⒉隋 宫廷中的女官
- 4.
噶当派释义:喇嘛教派之一。 “噶当”,藏语意为“佛语教诫”,认为一切佛语都是指导信徒修行的诫命,故名。十一世纪时,由 西藏 僧人 仲敦巴 创立。宋 嘉祐 元年(1056年),仲敦巴 建 热振寺 传法,逐渐形成一个派别,在十二、三世纪传播甚广。仲敦巴 死后,其三大弟子分别形成教典、教授、教诫三个支系。十五世纪初,宗喀巴 在噶当派教义的基础上创立格鲁派(也称新噶当派),此派遂并入格鲁派。
- 5.
斋科释义:道教典籍。
- 6.
梵册释义:亦作“梵策”。 佛教典籍。
- 7.
经文释义:经书或宗教典籍的正文。
- 8.
莹山清规释义:佛教典籍,凡二卷。
- 9.
迦楼罗王释义:“迦楼罗”是一种大鸟,又称金翅大鹏鸟或大鹏金翅鸟,是印度教和佛教典籍中记载的一种神鸟,其原型是被神化的蛇雕。
- 10.
霞编释义:道书,道教典籍。
- 11.
青莲书释义:指佛教典籍。
- 12.
风训释义:⒈风教典法。⒉犹教养。
- 13.
驱役释义:⒈驱役:亦作“駈役”。驱使;役使。汉 王充《论衡·对作》:“《六略》之书,万三千篇,增善消恶,割截横拓,驱役游慢,期便道善,归正道焉。”宋 苏洵《田制》:“富民之家,地大业广,阡陌连接,募召浮客,分耕其中,鞭笞驱役,视以奴僕,安坐四顾,指麾於其间。”梁启超《广诗中八贤歌》:“驱役教典庖丁刀,何况 欧 学皮与毛。”⒉为内廷服役供驱使的人。《后汉书·皇后纪下·桓帝邓皇后》:“帝多内幸,博采宫女至五六千人,及駈役从使,復兼倍於此。”《资治通鉴·汉桓帝延熹八年》引此文作“驱役”。胡三省 注:“驱役者,嬖倖挟势,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