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成不变释义:《礼记·王制》:“刑者,侀(型)也;侀者,成也。一成而不可变,故君子尽心焉。” 原指刑法一经制定,不可改变。后用以指固定不变。成:形成。
- 2.
三桓释义:春秋 时 鲁国 大夫 孟孙(仲孙)、叔孙、季孙 都是 鲁桓公 的后代,故称“三桓”。 文公 死后,三 桓 势力日强,分领三军,实际掌握了 鲁国 的政权。《左传·哀公二十七年》:“公患三 桓 之侈也,欲以诸侯去之;三 桓 亦患公之妄也,故君臣多间。”唐 刘知几《史通·辨职》:“昔 鲁叟 之修《春秋》也,不藉三 桓 之势;汉 臣之著《史记》也,无假七贵之权。”清 钱谦益《拜观睢阳五老图》诗:“旧德至今传五老,丰碑何用视三 桓。”
- 3.
不以释义:⒈不为,不因。 《礼记·表记》:“故君子不以小言受大禄,不以大言受小禄。”《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⒉不用;不靠。《孟子·离娄上》:“离娄 之明,公输子 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宋 曾巩《上欧蔡书》:“故其言无不信听,卒能成 贞观 太平,刑置不以,居 成 康 上。”洪深《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下篇:“合作完成演出,而不以自身取胜,不独立吸引注意。”⒊无论;不管。《资治通鉴·后唐潞王清泰二年》:“或事应严密,不以其日;或异日听於閤门奏牓子,当尽屏侍臣,於便殿相待。”《元
- 4.
与人为善释义:跟别人一同做好事。 《孟子·公孙丑上》:“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后指善意地帮助别人:批评同志要采取与人为善的态度。
- 5.
专命释义:不奉上命而自由行事。 《左传·闵公二年》:“师在制命而已,禀命则不威,专命则不孝。故君之嗣适不可帅师。”《尉缭子·勒卒令》:“世将不知法者,专命而行,先击而勇,无不败者也。”《宋史·常楙传》:“郡有水灾,发社仓粟以活飢民,官吏难之,楙 先发而后请专命之罪。”
- 6.
临莅释义:⒈亦作“临蒞”。来到、来临。旧多指皇帝即位理政。《庄子·在宥》:“故君子不得已而临莅天下,莫若无为。”临莅天下,谓就天子之位。汉 王褒《四子讲德论》:“其所临莅,莫不肌栗慴伏。”《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吾临蒞五年,兵难骚动,未得休众息役,惠康士庶。”宋 叶适《平江县王文正公祠堂记》:“不然,则彼尝所临涖非不多,而获祠于民何其少也。”清 昭槤《啸亭杂录·善禅机》:“临莅后,尝告近臣曰:‘朕欲治世法十载,然后开明释法。’”⒉见“临莅”。
- 7.
乖乱释义:⒈变乱;动乱。 《左传·昭公二十三年》:“诸侯乖乱,楚 必大奔。”汉 贾谊《治安策》:“秦 灭四维而不张,故君臣乖乱。”《隋书·天文志中》:“狼弧张,害及胡,天下乖乱。”⒉反常。《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四年》:“魏太史 屡奏天文乖乱。”清 戴震《原善》卷中:“当其气无乖乱,莫不衝虚自然也。”⒊谓不守礼法,胡作非为。《清史稿·傅喇塔传》:“諭责 富善 乖乱,夺爵。”
- 8.
云上释义:⒈《易·需》:“云上於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孔颖达疏:“若言云上於天,是天之欲雨,待时而落,所以明需大惠将施而盛德又亨,故君子於此之时以饮食宴乐。”后以“云上”谓天子施惠赐宴。⒉喻高远。
- 9.
传载释义:记载流传。唐 韩愈《唐故中散大夫少府监胡良公墓神道碑》:“年几八十,坚悍不衰,事可传载,可谓成德。”宋 叶适《忠翊郎武学博士蔡君墓志铭》:“会约和坚定,无他警急,所谓疆圉大事,不过专对宴贿之间,故君之可传载者止於如此。”
- 10.
兼山释义:两山重迭。形容静止,比喻应安于所处的地位。语出《易·艮》:“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孔颖达 疏:“两山重叠,止义弥大,故曰兼山,艮也……止之为义,各止其所,故君子於此之时,思虑所及不出其己位也。”南朝 宋 谢灵运《富春渚》诗:“洊至宜便习,兼山贵止託。”宋 叶适《朝议大夫知处州蒋公墓志铭》:“公又问 雍 得於兼山最要者,郭君 曰:‘所得在艮。艮者,限也;限立而内外不越。’”
- 11.
嗣适释义:承嗣的嫡子。《左传·闵公二年》:“夫帅师,专行谋,誓军旅,君与国政之所图也,非大子之事也……故君之嗣适,不可以帅师。”陆德明 释文:“适,丁歷切,本又作嫡。”
- 12.
大侯释义:⒈古代的一种箭靶。 《诗·小雅·宾之初筵》:“大侯既抗,弓矢斯张。”毛 传:“大侯,君侯也。”郑玄 笺:“天子诸侯之射,皆张三侯。故君侯谓之大侯。”《仪礼·大射》:“公射大侯,大夫射参,士射干。”《楚辞·大招》:“昭质既设,大侯张只。”⒉大的诸侯国。《管子·大匡》:“大侯车二百乘,卒二千人。小侯车百乘,卒千人。”《荀子·正道》:“大侯编后,大夫次之,小侯元士次之。”杨倞 注:“大侯,国稍大,在五等之列者。”《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天下初定,故大城名都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者十二三,是以大侯不过万家,小
- 13.
大居正释义:以恪守正道为贵。 大,尊尚。《公羊传·隐公三年》:“故君子大居正。宋 之祸,宣公 为之也。”何休 注:“明修法守正,最计之要者。”《东观汉记·下伾惠王衍传》:“礼重嫡庶之序,《春秋》之义大居正。”
- 14.
存亡继絶释义:亦作“存亡續絕”。 原谓使亡国复存,绝嗣得续。亦泛指使濒临灭亡或已亡者得以继续存在或延续。《穀梁传·僖公十七年》:“桓公 嘗有存亡繼絶之功,故君子爲之諱也。”范宁 集解:“存亡,謂存 邢 衛;繼絶,謂立 僖公。”《汉书·吴王濞传》:“今諸王苟能存亡繼絶,振弱誅暴,以安 劉氏,社稷所願也。”唐 吴兢《贞观政要·安边》:“夷不亂華,前哲明訓,存亡繼絶,列聖通規。”宋 苏轼《宋襄公论》:“桓 文 之師,存亡繼絶,猶不齒於 仲尼 之門,況用人於夷鬼以求霸,而謂王者之師可乎?”明 刘基《春秋明经·齐仲孙来齐高子来盟
- 15.
广乐释义:⒈阐发音乐的义蕴。 《礼记·乐记》:“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广乐以成其教。”孔颖达 疏:“宽广乐之义理,以成就其政教之事也。”⒉盛大之乐。多指仙乐。《穆天子传》卷一:“天子乃奏广乐。”《史记·赵世家》:“我之帝所甚乐,与百神游于钧天,广乐九奏万舞,不类三代之乐,其声动人心。”袁枚《随园诗话》卷七引 清 王文治《在西湖寄都中同年》诗:“梦裡似曾闻广乐,归来但觉任樵风。”⒊称美雅乐。晋 葛洪《抱朴子·尚博》:“真伪颠倒,玉石混淆,同广乐於桑间,钧龙章於卉服,悠悠皆然,可叹可慨者也。”
- 16.
慎初释义:戒慎于事情发生之初。语本《书·蔡仲之命》:“尔其戒哉,慎厥初惟厥终。”唐 陆贽《兴元论解姜公辅状》:“夫小者大之渐,微者著之萌,故君子慎初,圣人存戒。”
- 17.
慎始释义:一开始就慎重。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慎始而敬终,终以不困。”汉 贾谊《新书·胎教》:“故君子慎始。”清 李渔《慎鸾交·待旦》:“此生既能慎始,必能全终。”
- 18.
散行释义:⒈犹散发。 《管子·国蓄》:“敛积之以轻,散行之以重,故君必有什倍之利。”⒉随意闲走。清 东轩主人《述异记·抹脸儿术》:“其人衣服言语,与人无异,或数十人同入城市,或数人散行郊野,时隐时现,去来莫测。”⒊指散体文,对骈文而言。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七:“穉威(胡天游)駢体文,直掩 徐庾;散行,耻言 宋 代,一以 唐 人为归。”刘师培《文说》:“至 韩 柳 修词,欧 曾 循轨,以散行之体,立古文之名。”⒋指诗歌中不对偶的句子。清 沉德潜《说诗晬语》卷上:“三四语多流走,亦竟有散行者;然必有不得不散之势乃
- 19.
新君释义:新即位的国君。 《左传·昭公十年》:“既葬,诸侯之大夫欲因见新君。”《吕氏春秋·恃君》:“是先知报后知也,为故君贼新君矣。”唐 刘知几《史通·载文》:“彤弓卢矢,新君膺九命之锡;白马侯服,旧主蒙三恪之礼。”
- 20.
无厌释义:⒈不满足;没有限止。《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大夫多贪,求欲无厌。”《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邹阳 ﹞乃从狱中上书曰:‘……﹝圣王﹞封 比干 之后,修孕妇之墓,故功业復就於天下,何则?欲善无厌也。’”唐 屈同仙《燕歌行》:“昭君 远嫁已多年,戎狄无厌不復和。”梁斌《红旗谱》八:“他贪得无厌的性子,随着年岁的增长,更加残忍了。”⒉不厌倦;不厌烦。《荀子·非相》:“赠人以言,重於金石珠玉;劝人以言,美於黼黻文章;听人之言,乐於鐘鼓琴瑟。故君子之於言无厌。”杨倞 注:“无厌倦也。”《汉书·王莽传上》:“﹝